■聚焦幼小科学衔接
让王琦没想到的是,近一年来,女儿的学习生活远比她想象中的要顺利,没有经过任何幼小衔接提前准备的女儿,在学校的帮助下,已完全适应了小学生活。“万里长征第一步,学校给家长开了个好头。”
王琦女儿就读的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北校西园校区是安徽省首批幼小衔接试点学校,一年多来,学校慢慢摸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幼小衔接之路。
“我校将整个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过渡调整变化比较大的是前六周,主要是全适应课、半适应课。六周之后,在作息上、课程安排上与常规的学科教学融为一体。”西园新村小学北校教育集团校长季媛媛介绍,“入学适应课程围绕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四个方面,设置以游戏、探究、体验为活动方式的适应课,课时长短结合,灵活多样,为每个初入小学的儿童搭建成长适应的阶梯,帮助儿童逐步适应从游戏活动为主向课堂教学为主的转变。”
在学校内,记者看到一年级的每间教室里都增添了柜子之类的家具,摆放了孩子们喜欢的书本、玩具以及水杯等日常用具。班级门口悬挂着一张入学适应课程表,上面的课程不再是语文、数学、科学、美术等这样的表述,而是改成了刚入学的小朋友熟悉又亲切的字眼,如“萌娃进班级”“校园来探秘”“护眼小达人”等。在大课间活动时间内,针对幼儿园孩子进入小学,在如厕、倒水、行为习惯上还有很多不适应等问题,学校还制作了“天鹅小萌宝”的胸章,让每个孩子佩戴在胸前,大哥哥大姐姐们和老师们看到佩戴这种胸章的孩子,就会主动伸出援手帮助他们。
学校所在的蜀山区是安徽省幼小衔接试点区,自2021年9月起,蜀山区将区内6所幼儿园、2所小学作为省级试点园校,试点推进幼儿园入学准备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探索建立幼小协同、家校共育的有效机制。
除了小学在课程上的精心设计、缓坡过渡,区内不少幼儿园也通过采取主动靠近学校,做好家园共育等措施,在幼小衔接上做出了有益尝试。
如该区琥珀小学与琥珀山庄第一幼儿园、琥珀山庄灵童幼儿园、翠竹园幼儿园成立家园合作联盟,建立幼小协同合作机制,学校和幼儿园联动,制定了入学适应性课程,开展家长入学适应知识专题学习。
在琥珀山庄第一幼儿园园长叶敏看来,家长在幼小衔接方面的观念转变是推进工作的关键一步,“家长参与幼小衔接亲子体验课程,不仅满足了幼儿的情感需求,也使家长进一步理解了幼小衔接中幼儿的培养目标,家长在亲身感受幼儿成长与变化的同时,不断收获着养育子女的幸福”。
对此,大班幼儿家长张丽深有感触,这一年来她的观念来了个大反转,“以前听身边的‘过来人’介绍,感觉幼小衔接就是要让孩子会拼音、会算数、会认字,现在完全不这样想了”。
张丽表示,在一次次的活动开展中,她渐渐感受到幼小衔接中幼儿习惯养成和身心适应的重要性。“幼儿园引领家长走进幼小衔接的课程和活动,让我们感受到幼儿园不仅是孩子们成长的乐园,也是我们家长学习收获的家园。”张丽说。
除此之外,该区还通过小学与幼儿园开展联合教研的方式打通幼小衔接的深层壁垒,小学教师多次到幼儿园参观班级布置,聆听幼儿教育专业指导,了解一年级入学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为衔接课程做好全面充分的准备。
“通过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促进幼小协同、家校共育的有效机制基本建立,我区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得到增强,联合教研制度逐步健全,幼儿园和小学教师以及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明显转变。”蜀山区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武斌说,下一步,该区还将以课程体系、多层面教研为抓手,要求各试点校(园)制定项目推进清单,继续加强联动机制,做到月月有活动、有教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