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15日 星期三
校长应关注学校“三态”
朱志军

    校长应该关注什么?关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关注“双减”政策的落实,关注校园疫情防控,关注学生健康安全等等,答案不一而足。要从校长关注的诸多因素中求出同类项,找出公约数,笔者以为,以下“三态”值得校长们共同关注。

    关注师生的姿态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师生,教师以怎样的姿态从教,学生以怎样的姿态求学,这是校长应该关注的首要问题。

    在学校中,我们提倡教师工作的最佳姿态是不用扬鞭自奋蹄。应该看到,驱动教师认真负责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动因不外乎管理制度的约束、评比考核奖惩、学校文化引领等。校长还应重视教师内在动力的激发,让每位教师自加压力、自主上进,达到无为而治的理想状态。为此,校长要重视价值导向和精神引领,坚定理想信念,大力营造爱岗敬业的工作氛围。同时,校长要积极搭建教师成长的平台,提供发展的空间,助力教师成功,要以上率下,以奋斗者的姿态影响和带动广大教师。当教师从校长那里得到了尊重,获得了力量,感受到了温暖,那么教师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身教育教学,也必在情理之中。

    在学校里,学生该是怎样的姿态呢?学生言行举止文明得体是最基本的姿态。学校要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学生个体的自由发展与集体的统一规范并不矛盾,忽视规则,学生往往就“野蛮生长”,本质上也就背离了育人的初衷。当然,学生的姿态可以培塑得更美,“最是书香能致远”应是校园里学生最美的姿态。为此,我们把学校内涵建设的着力点放在书香校园创建上,从制度建设、环境建设、课程建设、活动建设等方面入手,大力营造书香环境,开展读书活动,聚焦课程研究,每年的读书节、阅读考级,更是将学生定格在最美的姿态上。

    关注运行的质态

    一所学校,无论规模大小、人员多少,都有其一定的管理模式、运转方式。是规范有序、畅通高效?还是政令不畅、内耗低效?这就体现出学校运行的质态了。质态好的学校,上下团结,风清气正,学校呈上升态势;质态不好的学校,学校矛盾重重,问题百出,严重制约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校运行质态好不好,离不开文化积淀和形成过程,牵涉到学校上上下下、方方面面,涉及顶层设计,也牵涉到微观层面的细枝末节,其中,校长是关键影响因子。

    校长应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有位校长非常肯干,学校大事小事总是亲力亲为,有时甚至是孤军奋战,事实上这样出力并不一定就见好。我们反对运行中校长独断专行的一言堂,也同样反对校长事无巨细的眉毛胡子一把抓。学校是一个组合的整体,需要各部门协调运转,需要人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校长要指挥“众人划桨开大船”。

    校长要承前启后,平衡左右。校长要提升学校运行的质态,需要与时俱进修订学校的管理体系,完善相关机制,但一定要处理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要在传承中改进,在创新中优化。同时,校长还要善于协调运行中的各种关系,通盘考虑,周密部署,平衡职责权,统筹人财物,精准破解运行中的卡点、堵点、痛点,保证学校整体同频共振。

    关注发展的生态

    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雨露和土壤,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同理,学校的发展也离不开优质的外部环境,离不开健康的教育生态。作为校长,要注意学校发展环境的内外兼修,既要加强学校内部环境的提档升级,又要重视学校外部环境的同向聚合,加强学校发展生态的和谐共融。

    应该说,学校发展生态中的“阳光”就是各级各类部门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校长要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扑在学校教育事业上,目光应平视师生,多聚焦校内,但校长也需要多走出校门,积极争取外部有利条件和相关政策,助推学校发展建设。笔者所在的学校,与本地的手牵手爱心基金结为友好共建单位,该基金定期走进学校,组织帮扶困难学生,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撑。

    学校发展生态中的“雨露”就是家长对学校、教师的理解,对学校教育的配合,也就是家校协同,合力育人。家长和教师在育人上理应是同向的,但为何会发生家校矛盾冲突呢?这与家校间的错位、越位有很大关系。因此,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协调,达成教育共识,形成教育合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学校作为教育主体,一定要主动作为,如引导广大家长共同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巩固“双减”工作形成长效机制,加强劳动教育,提高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等。家长和学校在各自的边界施以学生“雨露”,也就不会出现育人现场上的“旱涝不均”了。

    学校发展生态中的“土壤”就是学校所处的地域位置及周边环境。无论学校建在何处,都少不了左邻右舍,学校自然也要和邻居处好关系,友好相处。比如我们学校的食堂排风系统对邻居有一定的噪声影响,我们就主动登门,取得居民的谅解。比如学校每次应急演练,我们都预先告知,学校拉响警报是为了演练,请大家不要紧张。总之,我们坚持有理、有礼、有利的原则,根植于相安的“土壤”,学校因此而安居乐业。

    (作者系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小学校长)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