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气风发的研究生。曹正平 摄 |
■教育这十年特别报道
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引擎,在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0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工作主线,培养创新人才方阵,构建一流大学体系,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6月14日,教育部召开第四场“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成效。
规模凸显,为民族腾飞开辟人才库容
10年来,全国800多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输送了60多万名博士和650多万名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凸显。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指出,如今,中国特色学科专业体系更加完善,新增了网络空间安全、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国家安全学、中医等一批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工程专业学位类别由1个调整为8个,形成了涵盖14个学科门类、113个一级学科、47个专业学位类别的学科专业目录,覆盖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领域。
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周启红也带来了一组数据——10年来,湖北研究生教育规模突破性增长,招生数由3.81万人增长到6.93万人,增长82%;在学研究生由11.09万人增长到20.04万人,增长81%;毕业研究生由3.28万人增长到4.41万人,增长34%。
“10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体现在博士生规模的壮大,尤其是理工科博士生规模的壮大,这也得到了世界的关注。”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长杨卫看来,我国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是成为世界教育大国的最后一座里程碑,也是与我国成为世界学术产出大国相伴而行,将为民族腾飞开辟人才库容。
结构优化,为党的事业发展提供支撑
过去的10年,是北京大学基础学科擦亮“金字招牌”的10年。
发布会上,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龚旗煌介绍,该校持续扩大“关键领域急需人才支持计划”,给予数学、基础医学等国家急需的基础学科招生计划增量支持,进一步提高研究生资助水平,提升基础学科人才科研专注度,在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稳定支持基础学科,让冷门不冷、绝学不绝。此外,北大还积极打造“区域与国别研究”“临床医学+X”等学科交叉平台,促进文理大交叉、大融合。
洪大用指出,10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紧密服务“四个面向”战略部署,持续完善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方面,在国家急需领域主动布局人才培养项目,2021年超常规布局集成电路、公共卫生等人才培养专项;近期即将印发实施急需学科专业引导发展清单,包括中华早期文明、量子科学与技术、高端装备等数十个急需领域。另一方面,在交叉学科领域创新机制,新增交叉学科门类,对交叉学科发展作出制度性安排,200多个学位授予单位自主设置了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双碳”等700多个交叉学科点。
“我们还将学科专业目录调整周期由10年缩短为5年,放权32所高水平大学自主设置学科专业,赋予所有单位学科专业动态调整和二级学科自主设置权限。如今,学科专业调整机制放管相济、更加灵活,存量结构不断优化,快速响应需求能力显著提升。”洪大用说。
质量提升,为教育强国建设奠定基础
10年来,研究生教育坚守质量生命线,培养机制改革不断深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教育质量整体上显著提升,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能力切实增强。
加强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规范研究生异地培养等文件的印发,让研究生质量保障制度体系逐步完善。2019年以来,深入开展“学位挤水”行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强化质量监管。学位点合格评估持续开展,2014—2021年撤销103个学位授权点,196个学位授权点限期整改。博士学位论文抽检力度加大,导师和研究生的质量意识不断提升。
“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作用与贡献尤其亮眼。洪大用指出,“双一流”建设高校承担了全国超过80%的博士生和近60%的硕士生培养任务,是培养基础研究人才的主力军和科技创新人才的生力军。“双一流”建设各项工作有力推进,改革发展成效明显,带动一流大学体系加快构建。“首轮‘双一流’建设总体实现了阶段性目标,若干所高校逐步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材料科学与工程等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体现在多个方面:引进和培育了一批世界一流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从2015年的60%增长到2020年的72%;建设高校已连续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3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的主要支持单位中,有11个来自建设高校;建设47个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马藏、儒藏、清华简等一批重大学术研究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双一流”建设引领带动各地建设了410所地方高水平大学和1387个地方优势特色学科,高质量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体系正在形成……
清华大学扎实推进以卓越工程师为代表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该校副校长杨斌介绍,10年来,清华大学先后与全球知名高校合作开设了25个联合培养学位项目,其中与美国耶鲁大学等高校合作的7个培养项目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支持。2017年,清华大学与三大核电集团合作开设“核电工程与管理国际人才培养”项目,培养了一批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卓越工程师队伍。“2021年底,学校正式发布《清华大学2030高层次人才培养方案》,在新发展阶段吹响了高层次人才培养改革的冲锋号。”杨斌说。
见证研究生教育的10年飞跃,杨卫表示,重视质量,为求是创新注入攀升动力。“今后,应该从加强对学校、学科品牌的荣誉建设,加强个性化培养措施等方面来进一步提高质量。”杨卫说。
十年砥砺奋进,十年铸就辉煌!“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的赶考路上,我们将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教育自信,增强历史自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知重负重、奋力前行,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扎实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体系,不断开创研究生教育事业新局面,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洪大用说。
本报北京6月14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