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深职院”)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学生麦芷冰最近正在备战“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她和团队研发出了大棚农业智慧生态照明一体化解决方案,“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对劳动和劳动人民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与热爱”。
“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学生的劳动观念、品质、能力,直接关系到产业生力军的素质和现代化建设水平。”深职院相关负责人说,从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来看,全社会还没有真正形成尊重体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者的社会风尚。学校作为中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冲锋舟”,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同时也自觉发挥自身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尽己所能去推动社会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学校的劳动教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和格局下谋划的。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的劳动教育如何有别于中小学?职业院校的劳动教育又该侧重什么?深职院成立由党委书记杨欣斌、校长许建领任双组长的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专门设立劳动教育中心,上下“一盘棋”深入推进劳动教育,形成以“四融入、三突出、一服务”为主要内容的“431”劳动教育“深职模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国工匠”,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添柴加火”。
深职院劳动教育结硕果。2021年,学校劳动教育相关经验做法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成果和典型案例,参与制定的《青少年劳动教育项目开发与实施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获批颁布。2022年,学校牵头制定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清单并报送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决策参考,学校劳动教育育人工作入选新华网全国首批高校劳动教育精彩案例集锦并在“新华思政”平台展播。
“四个融入”,把劳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真正的劳动教育,应该是具有内在生命力的,如盐在肴、化于无形,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深职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学校将劳动教育置于人才培养的重要地位,融入日常教学、创新创业教育、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以劳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引导学生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将劳动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一是打造“一课一书一空间”,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贯穿整个大学期间,并作为校级“金课”立项建设;编写出版《高职生劳动教育教程》等两本教材;开发数字化课程资源并上线“智慧树”平台,其中视频资源时长超900分钟。二是打造具有鲜明劳动教育特色的融合式实践基地,发挥工业训练中心优势,开发“项目原型智慧工场”等一批适应新工科、新商科、新文科、新艺术等多专业的跨学科项目化实训课程,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劳动技能、磨炼自己的意志,体验产品制造全生命周期和劳动创造价值的成就感。三是实施项目化课程,开设基于真实科研项目的创新型项目化课程742门次,完成课程项目化改造306门,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让劳动教育润物细无声。
将劳动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一是面向全校开设“创新思维”公共基础课程,鼓励专业教师结合各自专业进行二次开发,通过课程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目前该课程在“智慧职教”平台上选课人数超12万人,使用学校达1036所,入选2021年全国高校就业创业金课,成为全国仅有的高职院校入选课程。二是建立微观装配实验室,集合3D打印机等多种数字化制造设备和工具,打造可以设计制造多种产品和工具的小型工厂,并与柴火创客空间的造物中心合作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帮助学生通过劳动把创意转化为产品。三是建立5800平方米的学生创意创业园,设立百万创新基金和百万创业基金,引导学生基于创新开展创业,通过辛勤、创造性劳动来实现人生梦想。学生自主创业热情高涨,应届毕业生创业率达4.4%,毕业3年内创业率更是高达12.7%,据统计,“深职系”企业带动就业规模已超过70万人。
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园文化。一是把每年5月定为学校“劳动教育文化月”,依托“大国工匠工作室”等开展劳模精神等专题教育。2021年“文化月”期间,学校牵头举办首届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劳动素养风采展示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劳动者,吸引115.2万人次参加。二是把劳动教育作为学校深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的重要内容,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让劳动教育深入人心、无处不在。三是充分发挥学生组织育人功能,在校院两级学生会增设劳动教育实践部,让学生组织特别是204个学生社团成为开展劳动教育、推进“五育融合”的重要载体。
将劳动教育融入社会实践。一是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创新开展“寻匠悟道”实践项目,开展杰出工匠访谈和杰出工匠进校园活动,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使命感和家国情怀。二是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依托“能工巧匠”技能大比武开展职业技能实践类活动;依托志愿服务开展服务性实践活动;依托建筑工程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和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深圳综合实验站,在校内规划建设占地20余亩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联合企业在校外建立40个劳动教育实践示范基地,每年举办100场“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拓展活动和100场“行走湾区,探访名企”实践活动,组织约5000名学生深入工厂农场、企业公司,开展职业技能体验类活动和工农业生产劳动。三是实施“追梦,从深圳开始”教育浸润工程,每年组织1万名团员青年身体力行走读深圳,用好莲花山公园等本土红色资源,融入华为等地标型企业,开发6条红色研学路线,打造“行走的思政课”。
“三个突出”,让劳动教育为职教学生成长赋能
“扭转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关键在于切实提升职业院校育人质量,培养的学生要能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深职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结合产业新业态对劳动的新要求,通过突出工匠精神培育、创造性劳动、真实劳动“三个突出”,让学生练就钢筋铁骨、精湛技能。
突出工匠精神培育。一是文化浸润。将工匠精神的内涵融入“深职精神”和校风、学风、教风,融入学校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工匠精神的熏陶。二是榜样感染。聘请168位大国工匠、全国劳模等来校担任成长导师,共建10个“工匠学堂”、1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让工匠精神“看得见、摸得着”。与企业联合出品“工匠精神”系列微课,打磨出共30集、每集约10分钟的高规格微课视频。三是项目淬炼。联合华为、大疆等知名企业,共建5个集实践实战、技术研发、创业孵化于一体的跨界学习中心,“真刀真枪”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
突出创造性劳动。深职院注重围绕创新创业,鼓励和支持学生躬身入局,积极参加“挑战杯”等各类大赛,产出创造性劳动成果,注重培育创造性劳动能力,感受创造性劳动带来的收获和乐趣。学校校长许建领大力推动修订大赛管理办法,激励和引导更多学生投身创新创业实践。例如,魅影方程式赛车协会的学生每年要自主研发设计制造一台电车和一台油车参加中国大学生方程式系列赛事,2020年参加中国大学生方程式大赛,获评大赛“蔚来黑马奖”等。
突出真实劳动。劳动必须面对的是真实世界,而不是电子游戏、虚拟现实所塑造的幻象。学校党委书记杨欣斌提出“深职院学生在校期间要学会做三道家常菜”的倡议。为此,学校团委联合后勤等部门启动实施劳动教育“三道菜工程”,目前已举办13期美食公开课。同时,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劳动不能简单地被理解为生产劳动,志愿服务虽然不能产出可视化的产品,却是典型的服务性劳动。深职院是“志愿者之校”,目前在校生注册志愿者人数25964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97.4%,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7565次,服务总时数达405187.41小时。
“一个服务”,助力中小学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
2021年10月,来自深圳中学南山创新学校的38名学生和3名家长代表走进深职院,开展了一次独具匠心的劳动与职业启蒙之旅。活动中,学生们参观深职院华为ICT学院等产业学院,实地感受虚拟现实技术、自动化生产线。学生们还到机械设计实训室,在工业训练中心教师们的指导下,学习了解干手器的原理,尝试设计制作干手器。学校通过“劳动+科创+职业体验”等方式,帮助中小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正确认识职业教育、认知职业。
职业院校有着天然的劳动教育血脉和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深职院充分发挥职业院校自身专业优势和服务社会公共功能,按照“立足当前改变一代人,着眼长远培养一代人”的工作思路,建立健全开放共享的劳动教育资源体制机制,充分利用现有的丰富资源,助力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
学校面向全社会开放华为ICT学院、比亚迪应用技术学院、大族激光学院等14所特色产业学院及其实习实训场所,并遵循中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开发出“趣味机器人DIY”等12门科创课程。
除了“请进来”,学校还主动“走出去”,鼓励各学院发挥各自优势,深入街道社区、中小学开展趣味性、创造性活动,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学校传播工程学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与宝安区青少年服务中心定期开展“版刻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文创版画亲子课堂,打造“劳动+思政”协同育人新样态。在高级工艺美术师刘西省副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学生创作红船精神、长征精神等主题版画。
志合越山海,一朵云推动更多朵云聚合成劳动教育甘霖。职业院校应携手努力,从我做起,更加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共同把更多大地滋润成劳动教育的沃土,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用劳动创造未来、用劳动为国担当。只有这样,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普遍共识,职业教育的未来才会更加美好。
(刘鸫根 杜森 张延勇 张毅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