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近年来广西民族大学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以推进思想引领工程、生源质量提升工程、培养质量提升工程、导师质量提升工程、服务质量提升工程“五大工程”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生教育改革取得了新的突破。广西民族大学现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17个类别的专业学位点,在2018年全国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中全部合格;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化学工程与技术5个学科进入广西一流学科行列;近年来参加国家博士学位论文抽检、广西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均全部合格。
提高政治站位
推进思想引领工程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充分发挥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研究生教育教学全过程。在解决研究生的生活问题与思想问题、维护校园安全稳定、防范意识形态安全等方面形成了良好工作机制,为研究生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学校按照“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念,通过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各民族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将“厚德博学、和而不同”的校训精神落实到研究生培养全过程,铸牢各民族研究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了校园民族和谐与稳定。
优化“苗子”来源
推进生源质量提升工程
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学生。与中国教育在线、研招网等媒体平台合作,并不断完善“走出去”“请进来”的招生宣传途径,积极宣传学校研究生教育成果。健全以质量为导向的招生计划动态调配机制,按一级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分配招生指标。试行“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改革,多举措落实招生计划指标向生源质量好、培养质量高、特色优势明显的学科团队和导师倾斜的政策措施。推进按一级学科命题考试,出台自命题管理制度,建设自命题专用场所,努力防范自命题工作中的风险。选拔生源时注重对考生专业基础、学术潜质、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在博士生招生中把科研创新能力作为选拔的首要因素。鼓励按导师组招收、培养研究生,赋予导师更大的招生工作参与权。
提高质量意识
推进培养质量提升工程
学校统一组织制定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为研究生培养提供符合专业特点的方向标和路线图。定期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各学科和教材体系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过程质量监督体系建设,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优先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改革学位论文送审制度,全部学位论文均由第三方平台负责,加强学位论文质量监控。以提升研究创新能力为重点,开展“我的研究”研究生学术演讲竞赛,设立研究生创新研究项目,提高研究生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能力。以提高实践创新能力为重点,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建立自治区级研究生创新创业暨联合培养基地20个、校院级研究生创新创业暨联合培养基地38个,推进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改革。
明确导师职责
推进导师质量提升工程
学校探索实行导师资格与招生资格分开管理,实行导师动态上岗。由各招生学院根据当年硕士生招生计划,考虑学科特点、师德表现、学术水平、科研任务和培养质量,确定招生导师及其指导研究生的限额。出台了《研究生指导教师岗位管理办法》,强调导师是培养研究生过程中的第一责任人,明确了导师在学业指导、经费资助、思想道德和科学伦理引导、示范和监督等方面的责任,将学生的学风表现、培养质量等与导师的考核评价挂钩。加强新导师培训、在岗导师轮训、专题培训,定期开展导师工作经验交流活动,增强导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提高其指导研究生的能力和水平。
强化服务意识
推进研究生教育服务质量提升工程
完善学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明确学校、学院、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角色和责任分担机制。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和处置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多渠道争取资源,不断完善奖、助、勤、贷“四位一体”的广西民族大学研究生资助体系,引导研究生安心学习、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确保没有一名研究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中止学业。推进研究生管理信息化,按照学校内控体系建设的要求,逐步实现研究生教育事务管理制度化和流程化、事务处理表单化、审批事宜网络化、考试考核与文件处理无纸化,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服务水平。
(广西民族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黄焕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