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我参加江苏省小学英语优质课竞赛,上课的课题是In a toy shop(在玩具店)。在那个多媒体教学刚刚起步的年代,我和学校的电教教师花了几天几夜的时间将课本中静止的图片变成可以活动的动画,用KT板打造玩具店的模型,将各种实物玩具带进课堂,让学生穿上营业员的服装,进行角色表演,在创设情境和活动设计上下足了功夫。丰富的教学媒体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学生情绪兴奋,发言积极,课堂气氛活跃。这节课的设计理念和呈现效果得到了专家和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
2009年,我在山西省太原市参加全国小学教学特色设计大赛暨名师特色教学观摩研讨会,执教的课题是Halloween(万圣节前夜)。试教的时候,我总觉得缺少点儿什么,效果不尽如人意。就在我觉得山穷水尽的时候,忽然头脑中灵光一闪,万圣节是西方国家的节日,它代表的是西方的文化。我这节课不就是缺少一点儿文化味吗?于是,我重新设计教案,有效渗透文化的元素。在呈现环节,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迪士尼动画片片头曲,让学生对万圣节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我利用收集到的万圣节图片,配上文字介绍,做了一个介绍万圣节的短视频,让学生了解万圣节的由来和节日活动,并带领学生做trick or treat(“不给糖果就捣蛋”,万圣节前夜孩子们敲门要糖果时说的话)的游戏,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切身体验西方孩子过万圣节的快乐心情。这样的设计让学生体验到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了解英语国家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差异,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了初步的文化意识。另外,在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实践活动,有着特定的话题和语境,容易让学生养成使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2020年,我在江苏省“教海领航”小学英语观摩研讨活动中应邀上示范课The juicy fruit tree(美味果树)。为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我尝试用“阅读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我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阅读小组,即阅读圈。每个阅读圈包含6个角色,分别是阅读组长、单词大师、文章解读者、文化小使者、生活小记者和演出汇报者。每个角色承担一定的阅读任务。阅读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讨论,根据故事内容设计思考性的问题,让小组成员发表意见;单词大师负责找出生词,查阅词典后,讲解给组员听;文章解读者负责根据故事内容分析故事,解答同学们的疑问;文化小使者负责寻找故事中印象深刻、发人深省的好词好句,挖掘其中深刻的内涵;生活小记者负责从故事中探寻与自身生活和学习相关的现象,并了解同学们从中得到什么启发;演出汇报者负责故事的角色分配,汇报本组合作阅读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