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时代需求,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直面现阶段高职化工人才培养短板,精准施策,依托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群)建设,以及四川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等省级课题研究,历经5年实践探索,创新构建“多元共育 虚实结合 技安互融”化工专业群“高精特”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化工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释放源源不断的教育红利,为我国高职化工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
坚持问题导向:发现问题是教学改革的创新起点
问题是科学的起始点,也是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直面现阶段化工人才培养存在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平台和机制缺乏、企业不愿接收学生到真实化工生产装置上实习、化工“技术”教学和“安全”教育脱节、难以培养“既懂技术又懂安全”的技术技能人才等问题,认真梳理问题清单,找准解决问题的支点和突破口,开启“多元共育 虚实结合 技安互融”化工专业群“高精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坚持目标导向:精准施策是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
发现问题,就要想办法一个个破解它,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坚持目标导向,精准施策,科学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出实招、见实效,使得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到实处。
——搭建“多元协同”育人平台,政行校企共育高质量化工工匠,破解育人主体单一、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平台和机制缺乏的问题。
学校牵头、政府部门参与,组建了由92家企业、23所院校、3个行业协会、4所科研院所组成的四川化工职业教育集团,搭建“多元协同”育人平台;与泸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建泸天化产业学院,构建专业群建设与现代化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密切联动的“五业联动”机制,形成多元育人格局。与中石化、万华化学等化工头部企业合作,开设“免学费、精对接、包就业”的定向班,校企共研教学标准,完成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和课程体系的构建,促进人才培养与现代化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无缝对接;共建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培育协同创新教学团队,实时更新和融入现代化工行业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规范,促进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精准对接。
创新的“五业联动”育人机制,实现了专业群与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实时联系和良性互动,促进专业群高度对接产业发展;建设了泸天化产业学院,实施了定制化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促进课程内容高度对接岗位职业标准;整合校企优质师资和实训资源,开发生产性实训项目,促进教学过程高度对接生产过程;政行校企协同共育,深入促进“五个对接”,为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高质量化工工匠搭建了平台。
——依托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创新“虚实结合”育人模式,培养学生精湛技术技能,破解现场实操教学难、企业不愿接收学生到真实化工生产装置上实习的难题。
“虚实结合”育人模式是依托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国家教育部门立项的现代化工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融合全国化工生产技术技能大赛标准和化工精馏安全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建立单元操作能力、工段操作能力和全流程操作能力递进提高的“虚实结合、岗课赛证融合”的培养体系,培养学生精湛的技术技能。
专业群充分应用危险工艺仿真操作培养学生总控操作能力,应用精馏等单元操作实训、天然气制甲醇综合操作实训培养学生现场实操能力;虚实结合培养学生精湛技术技能;遵循职业能力培养规律,搭建单元操作能力、工段操作能力和全流程操作能力渐进培养的教学体系,使学生的技能培养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渐进提升;专业群将化工精馏安全控制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化工生产技术大赛标准融入教学,构建学生技术技能水平考核认证体系。
创新的“虚实结合”的育人体系,依托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国家教育部门立项的“现代化工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以“岗课赛证”融合为抓手,通过构建符合人才培养规律和对接从业人员职业发展规律的培养模块,培养学生单元操作能力、工段操作能力和全流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技能培养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循序渐进提升学生技术技能,培养具有精湛技术技能的高端人才。
——依托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教育培训西南基地,实施“技术+安全”技安互融一体化培养,破解安全技术教育碎片化、化工“技术”教学与“安全”教育脱节、难以培养“既懂技术又懂安全”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难题。
“技术+安全”技安互融的一体化培养是依托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教育培训西南基地实施的安全技术进课程体系,风险辨识、隐患排查、事故应急处置等核心安全技能培养进实践环节,安全素养教育进教学全过程,学生就业前接受危险化学品实操考点“出站”考试的“三进一出”技安互融人才培养模式,将化工技术与安全技术深度融合。
专业群成立化工安全研究院,开发化工技术和安全技术深度融合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构建“技术+安全”知识培养体系;建设化工安全实操培训中心和化工安全虚拟仿真中心,打造“CCSA化工安全教育培训”平台,强化风险辨识、事故应急处置等安全技能培养;构建“技术+安全”技能培养体系;建立融入企业安全文化的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推行6S管理、KYT风险预知等教学活动,构建“技术+安全”素养培养体系;按照国家化工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和考核标准,为学生建立全链条化工安全培养信息库,组织学生在进入企业实习前接受考点考核和认证,获得“化工行业从业人员资格”。
创新的“技术+安全”技安互融一体化培养模式,以提升学生本质安全能力为本位,政行校企共建了具有行业特色的“化工安全”人才培养平台,将化工技术与安全技术深度融合,破解了“化工技术”和“安全技术”脱节问题;构建了“四方协同、联合共育”的现代化工安全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了“三进一出”的现代化工安全人才培养模式,从知识、技能、素养三维度系统培养学生本质安全能力,以行业从业人员岗位标准进行科学评价,形成了“培养+评价+反馈+调整”的闭环,探索出了一条“懂技术、控风险、排隐患、能应急”的既懂技术又懂安全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路径。
一项项改革创新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化工人才培养体系,并产生共振叠加的实际效果,使得学校人才培养焕发出勃勃生机。
坚持效果导向:人才红利是教学改革的喜人成效
随着“多元共育 虚实结合 技安互融”化工专业群“高精特”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入推进,化工专业群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校发展方面取得喜人成效。
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近5年学生获“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1项、三等奖3项;获国家技能大赛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省级技能大赛一等奖8项;全国行业竞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级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专业群平均就业率95.65%,企业满意率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就职于世界500强企业比例达78.75%,为企业输送了2600余名行业急需的“既懂技术又懂安全”的紧缺人才。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化工专业群拥有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1名、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优秀教学团队2个、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1个,主持国家、省级、市级项目24项,建成四川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1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2个专业参与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升级改造项目;出版“十二五”“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6部,发表论文58篇,申请专利28个,编写地方标准1个。建成了国家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现代化工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获国家教育部门立项培育;获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获2021年四川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
专业群建设方面,建成了国家教育部门认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国家“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建成了国家教育部门立项培育的现代化工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教育培训西南基地、精细化工应用技术泸州市重点实验室。获四川省首批产教融合示范项目立项1个,1个典型案例被国家教育部门评为产教融合典型案例,化工新材料产业学院获批四川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2021年获得四川省“双高”建设计划高水平专业群立项(B档),2022年被认定为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专业。依托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教育培训西南基地,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技能培训、安全培训等各类培训达8000余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该成果在重庆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省内外高职院校的化工类专业群中推广应用,化工专业群指导四川能源职业学院编制了该校新开设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实训基地建设方案。2020年12月,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化工职业教育产教协同发展联盟成立大会上,学校党委书记刘志勇就人才培养模式作了全面介绍;2021年6月,在中国责任关怀促进大会上,学校以“高职化工专业群建设中融入责任关怀的探索与实践”为题作交流发言,系统介绍了专业群建设如何融入化工行业高度重视的安全、环保、健康,将行业责任关怀体系建设前置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得到与会30余所高校和200余家企业的高度认可。5年来,重庆理工大学、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等10余所高校前来调研和交流学习。
显著的办学成果,也得到了各大媒体的关注,2018年,四川新闻网就四川化工职教集团产教融合、多元办学进行了报道;2020年,中国教育在线报道了泸天化产业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2021年,四川卫视新闻频道、四川职教网报道了化工专业群依托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教育培训西南基地,大力实施“技安互融”人才培养模式,为行业提供化工安全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实践经验。
令人欣喜的成绩背后是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对化工人才培养的不懈探索与成功实践。未来,学校将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推进高职教育综合改革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王志斌 徐淳 袁晓东 何风 屈超 魏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