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06日 星期一
医学与信息学融合赋能未来医生培养
贺培凤 解军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到来,使医工交叉融合迎来了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人工智能医疗、精准微创手术机器人、智能康养、医院自动化服务等已成为医工交叉融合的热点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培养精通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未来医生是时代赋予医科院校的使命与重大课题,推进医学与信息学融合(以下简称“医信融合”)教育是培养未来医生的核心内容。

    信息赋能医德教育,点滴汇聚润化学生心灵

    医学是直面生命的学科。做好医学生的德育工作既是新医改的必然要求,又是新医科建设的固本之基。青年学生的成长受多元化背景的影响,因此,对他们的德育工作要更加注重养成性教育,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润物无声地熏陶、引导。山西医科大学推进“新医德”教育探索,通过三个“双贯通”相互作用,实现医德教育一体化、立体化和具体化。

    一是强化“新医德”课堂主渠道教育。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贯通”探索,在思政课程中注入医学元素,增强医学教育的针对性;在课程思政中挖掘医德元素,增强医学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二是强化“新医德”网络新媒体熏陶。推进“思政网络与网络思政双贯通”探索,利用易班、山医青年、思政在线和网络课堂等形式,实施“红网工程”,提升学生思政与医德教育深度;整合全校网络平台,将医德元素融入校内各组织,提升医德教育浸润度。三是强化“新医德”培育全过程养成。推进“思政实践与实践思政双贯通”探索,在思政实践中融入医学元素,促进学生实现“新医德”养成;在实践思政中凸显医德元素,促进学生实现“新医德”达成。

    信息赋能课程改革,顺应时代优化知识结构

    当下,数字技术正在与健康医疗深度融合,数字医疗技术正在为诊疗决策提供重要支撑,认识、掌握和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未来医生的必备能力。为此,学校自2015年起,不断努力完善医学生信息教育,通过课程改革构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学位教育等多层次分类别的课程体系。

    一是打造医信融合课程群。包括“医学人工智能导论”为代表的通识课程群、“Python医学数据挖掘”为代表的方法课程群、“药物基因组学与临床评价”为代表的应用课程群。以临床问题为导向,课程群内、群间交叉贯通,为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夯实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二是探索专业教育新范式。依托“表观精准治疗预测平台”与“多源数据融合药物重定位平台”等形成的“肺癌治疗新方案”“免疫调节新机制”等35个医信融合案例,贯通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课程教学全过程,促进医学生临床信息思维发展。

    信息赋能课堂重构,教学相长提升学习能力

    学校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构建多课堂融通的教学体系,由内到外改善医学生知识建构整体环境,有效落实“医学问题前移”“临床接触前移”“科学训练前移”,提升学生利用信息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整体思维和转化式学习能力。

    课堂理论教学。以“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基于案例的学习”(CBL)为主要学习方式,推动利用医信交叉理论和技术解决临床问题的教学,落实“医学问题前移”,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课堂创新训练。通过学校引导、教师指导,系统化构建以专题学术讲座、座谈、学习沙龙、跨学科项目学习等多种创新学习和实践训练为载体的,熏陶浸染、模拟训练、项目实战交错运行的学生主导型创新培育机制。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信息技术方法为支撑,推行“基于团队的学习”(TBL),落实“科学研究前移”,提升学生“转化式”学习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

    课堂虚拟实践。通过虚拟仿真教学项目、模拟医院等信息技术场景式应用,落实“临床接触前移”,让学生提前感触临床情境、感受真实问题、感悟知识融合。

    课堂临床实战。依托山西省“136”兴医工程建设的10个领军临床专科,通过信息技术实现远程医疗为代表的多场景“互联网+”医疗,将临床实践的各种场景整合在同一平台,促进医学生整体化、系统化临床思维形成。

    四个课堂互相融通,互为支撑,形成多层次复合型教学模式,实现了知识从记忆到理解,从理解到应用,再到批判和创新的螺旋式提升。

    信息赋能资源整合,协同治理优化教学生态

    能否畅通运行机制、汇通各类资源是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学校坚持开放开环、协同治理,整合各类资源,构建医信融合教育支撑系统。

    整合校内资源。线上打造“五育”智慧云平台——通过E-联盟教学、虚拟仿真教学等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应用于医学教育各环节,提升教学效果;通过山医青年、乐跑、心理测评等平台的建设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生学习成长各环节。

    汇通省内资源。吸纳15所直属、附属三甲医院为医学数据科学研究院理事单位,覆盖全省,开展医信融合实践教学。

    汇通国内资源。与国内知名医学数据企业如“医渡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企业实践平台、应用案例支持和技术研发指导。

    汇通国际资源。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韩国延世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美国梅奥医学中心、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人工智能健康实验室等多家海外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服务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

    畅通部门联动。成立以校领导为组长的医信融合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以医学数据科学研究院为枢纽,多部门协同的管理体系,健全师生协同应用机制,推进医信融合教育改革顺利实施;通过教务处、科技处、研究生院、学工部门、医管处、国际教育学院,与附属医院、地方政府、企业、国内外科研机构保持密切联系。

    学校通过资源整合优化教学生态,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学习、实践和研究平台,为学生呈现更高层次的知识应用场景,促进学生形成更高学习目标。

    自2012年启动医信融合教育探索以来,学校用10年时间勾勒出清晰的教改之路。医信融合培养模式下,培养出一批创新和实践能力突出的优秀学生,带动全校学生形成转化式学习能力。学生主动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方法解决临床问题的意识增强,创新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显著提升。

    (作者贺培凤系山西医科大学原党委副书记,解军系山西医科大学副校长)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