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区域周刊
2022年06月04日 星期六
把教育办成老百姓想要的样子
——访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少波
本报记者 王家源 龙超凡
扫描二维码
观看访谈视频

    这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城,这里是贤才辈出的福地,是锻造希望的热土。在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教育的快速发展与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同频共振。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让人民满意,成为“学在南安”的鲜明标识。如何把教育办成老百姓想要的样子?近日,南安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少波做客中国教育报融媒体教育局长访谈直播间,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把内涵提升作为第一动能

    记者:教育想要让人民满意并不容易,南安如何解答这个难题?

    陈少波:南安是教育大市,有各级各类学校800多所,在校师生32万人,山海、城乡、校际之间差距比较明显。我认为,老百姓想要的教育是公平优质的教育。围绕这个目标,从发展环境来看,南安注重顶层设计,先后出台实施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教育高质量发展超越两个“三年行动”,科学谋划全市“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从内部动力来看,我们坚持把优化管理、内涵提升作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能,重点围绕“依法治教、质量立教、优师兴教”三个方面开展工作,深入实施小学“强基”工程、初中“壮腰”工程、高中“筑梦”工程。

    记者:今年南安教育的重点及突破口是什么?

    陈少波:今年南安教育的重点主要在四个方面。优质资源方面,加快8个教育资源整合提升项目建设,抓好总投资超20亿元的“教育工程包”建设。发展水平方面,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创建38所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48所乡村温馨校园和5个三级(城区市直小学、乡镇中心小学、乡村完小)紧密型城乡学校教育共同体,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着力打造省内一流、行业认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内涵提升方面,加强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和省级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建设,深化“三二制”复合型城乡教师研修机制。队伍建设方面,完善师德师风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引才待遇和名优教师岗位津贴,完善名优教师梯级培养机制,加快推进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工程,稳妥推进“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师资均衡配置。未来,南安将重点围绕夯基、提质、强师、暖心四大工程,扎实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记者: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如何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陈少波:南安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事,突出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聚力项目攻坚。2021年抓好教育惠民实事项目,办好高考考点用电安全保障整改提升工程等10件实事,建成投用14所学校,新增优质学位9200多个,完成首批11个校园体育场地改造提升。二是点亮贫困家庭学子希望。建立覆盖各学段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2021年发放助困型资助资金1061.21万元,受益学生1.84万人次。三是关爱特殊群体。南安有195名身患重度残疾、生活无法自理的儿童,我们在全省首创特殊教育云端学校,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医教结合、精准帮扶的综合服务体系,实现“送教+送康全覆盖”“线上+线下全发力”“集智+集资全参与”,免费为他们提供个性、精准的专业服务。

    记者:落实“双减”的当下,南安如何把握减负和提质间的平衡?

    陈少波:减负不是降标准、减质量,提质才是真正要达到的目标。在做好“减法”方面,南安实行“市教育局高位调度+市教师进修学校下沉指导+相关学校具体落实”三级作业管理机制,推出21条作业管理措施,全面提升学校作业设计质量。开展“点题整治”校外培训机构突出问题专项行动。在做好“加法”方面,南安支持各校采取“专任教师+高等院校师生”“专任教师+民间艺人”“专任教师+文艺工作者”的方式组建课后服务师资队伍,积极指导各校构建系统、特色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启动实施提质强校方案,组织全员岗位大练兵,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促进教育与产业良性发展

    记者:南安是经济重镇,实体经济一直是南安的立市之本,为南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如何实现教育与产业的良性发展?

    陈少波:近年来,南安职业教育重点围绕服务“泉州制造2025”“南安泛家居产业”等产业发展需求,培育了一批与产业群对接的特色专业学科,为南安输送了一批专业型技术人才。为实现教育与产业的良性互动与发展,南安围绕全市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指导职业院校成立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推动3所公办中职学校与省内160多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支持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实训基地建设,全市年均培训高技能人才320人、产业工人3000人,各中职学校主动服务区域产业,面向企业及社会年培训人数超1万人次。

    记者:南安是福建省首个“奥运冠军之城”,“体育强市”的品牌越来越响,这与南安教育对体育的重视分不开,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陈少波:长期以来,南安坚持体教融合,探索实行体育项目网点校建设模式,推动项目训练进校园、进课堂,已建设击剑等10所网点校,常态化组织运动员开展基础训练,优选后备人才。

    校园足球方面,南安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拥有53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10所“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南安先后成立足球改革发展和校园足球两个领导小组,已连续举办十届全市中小学足球赛、九届小学生春季足球联赛,参与学校150多所,顺利打通小学、初中、高中三级校园联赛。传统体育方面,南安坚持“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现有国家级校园篮球特色校15所、国家级象棋特色校3所、省级体育传统特色项目校8所。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