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下企业锻炼 |
素有“楚蜀咽喉”“三峡门城”之称的宜都,隶属“世界水电之都”湖北省宜昌市,是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百强县市之一。
近年来,在建设“宜教之都”“宜学之都”目标指引下,集职教、开放教育和职业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中职学校——宜都市职业教育中心,秉承“德育为首、技能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坚守“厚德、励志、尚技、笃行”校训精神,坚持党建引领、立德树人、强基提质、专注专业,主动适应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地方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同频共振 聚焦产业强专业
学校坚持立足宜都,放眼湖北,聚焦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在专业建设方面与区域产业发展和社会建设紧密对接。
长期以来,宜都市坚持工业强市新发展理念,精细化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和食品加工等六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现代产业集群发展步入快车道。
在认真研究实际市情基础上,校领导领衔数个调研组,分赴国内职业教育发达地区考察学习,深入市内规模企业寻策问计,虚心听取企业家对人才需求和专业建设的建议,组织专业教师深入开展讨论分析,邀请企业家深度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根据市场人才需求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随着湖北宜都化工产业园建设的不断推进,学校于2020年及时恢复已停办10多年的化工专业。“本次重启,不是简单地开设传统化工专业”,学校招生就业处主任陈从荣表示,根据市场需求,本次化工类专业开设侧重于仪器仪表操作、设施设备维修维护方向,企业需要什么人,我们就培养什么人。学生在实习阶段,即受到当地企业好评。
宜都市职业教育中心成功开办且连续扩大招生规模,学校副校长龚汉哲认为,“精准锚定产业发展,精准了解企业需求,精准定位专业方向是关键。”
跟随宜都市建设全国首个全民健康管理试点城市的步伐,学校深入领会医养融合新模式产业发展新趋势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组织专业教师赴龙头企业调研,及时调整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增设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在专业建设方案中根据企业人才需求融入相应课程安排,着力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以促进传统优势专业转型升级。
宜都的主要农产品之一是茶叶,也是宜红功夫茶地理标志产品所在地,2017年正式启动宜红茶万里古茶道申遗工作。学校及时将茶艺茶道、茶文化和茶叶营销课程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开发宜红茶课程资源,成功入选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库,填补了宜红茶在国家课程资源库中的空白。内容活泼、特色鲜明的课程内容,为地方特产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茶叶销售量、促进农民增收起到支撑作用。
学校十分重视实践育人,着力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紧抓国家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机遇,地方政府部门配套落实专项资金,斥资近7000万元建成单体建筑面积达2.7万平方米的理实一体化综合实训大楼。60多间高标准实训室,可同时容纳2000余人进行真实的岗位训练。先进的设施设备,逼真的实训环境,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职业认同感。专业实训条件不仅满足了在校学生的专业实践要求,也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了劳动教育实践环境。2022年5月,宜都市教育部门为学校授牌“宜都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职业教育首先要注重技能、注重实践,真实的岗位训练和职场氛围提高了教学效果。”学校党委副书记刘道平说。
深度融合 校企“联姻”共成长
学校以宜都市企业发展和需求为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校企合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与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融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抓住政策东风和时代机遇,拓展校企合作广度深度。学校每年定期召开校企合作恳谈会,邀约本地代表企业,围绕职业教育发展新形势和市情,就校企深度合作和人才高质量培养进行深入研讨。目前,学校与35家本土规模企业签订协议,每个专业与3—5家企业紧密合作,共商强专业、育能人之计。
长期开展企业行活动。定期走进宜都东阳光、兴发集团、维纳斯酒店、华阳化工、永鑫精工、苏强格液压等本土企业。每学期组织专业教师以普通工人身份到车间岗位进行一周的实践锻炼,向一线工人学习生产技术,在车间中真实体验工艺流程与生产管理。实现理论与实践零距离对接,及时将实践收获转化为教学内容,不断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学校聘请宜都市仝鑫精密锻造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华等50余名楚天技能名师、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和行业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让企业直接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教学过程与实际生产相衔接,学校八大专业分别与市内多家规模企业“联姻”,把专业教学搬到生产线上,将企业文化引入课堂,不断增强人才培养与职业标准的融合度。
探索现代学徒制和订单培养等协同育人途径。与鑫豪汽修、永鑫精工等企业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全部新生入学每人至少同三家企业签订订单培养意向,指导企业对订单学生进行跟踪培养,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发展、多方共赢。
与企业共同研究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匹配;实行“1+X”证书培养,将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衔接;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引入新技术、新工艺,不断迭代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完善考试招生办法,优化专业结构,停办职业岗位供给过剩专业;引入和培养“双师型”教师等,构筑宜学平台……
学校与本土企业蛮聚宜电子科技商务有限公司联合开发“聚宜好物”微信小程序,以图片、文字及视频方式推介宜都本地农副特产,目前直播带货完成销售近2万件,销售总额百余万元,有力地支持了为居民提供生活用品采购服务的本土平台企业发展。2021年,助力宜都仝鑫公司成功通过宜昌市首批产教融合型培育企业认定。
自2021年以来,学校连续两年成功举办应届毕业生岗位实习校园招聘会,邀请兴发化工集团等20多家本地企业到校招贤纳士,为每名岗位实习学生提供至少3个可选实习岗位。此外,学校严格执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在深入调研行业企业基础上,制定出台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实习学生管理细则》,强化对学生实习安全教育和过程监管,坚持做到实习学生不脱离学校,由企业负责实习期间接送,带队教师全程监管,确保学生实习安全健康、学有所获。
目前,学校开设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省重点、品牌、特色专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省重点、品牌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为省重点专业,会计事务专业为省特色专业。“十四五”期间,学校还将根据全市产业布局调整步伐,积极创造条件,适时增设新能源新材料类专业。
“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既有助于学校教育教学,又增强了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能力。”学校副校长黄卫平说。
走深走实 服务发展增质效
学校将振兴地方经济发展作为重要任务,“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努力办成实训条件一流、专业结构合理、产教深度融合、类型特色鲜明、社会满意度高的全省乃至全国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充分发挥阵地和师资优势,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学校现为宜都市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首批宜昌市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评价考点、宜昌市产业工人培训基地、宜都市教师培训基地学校。始终坚持主动作为、精准培训,承接国家应急管理三级安全特种作业培训、商贸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培训、国家开放大学学历提升培训等。与此同时,学校进一步拓展服务社会能力,制定《宜都市职教中心助力乡村振兴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各类面向农村人口的智能手机应用、电子商务等实用技能培训,助力乡村产业振兴。2021年,学校组织开展特种作业、烟花爆竹经营、工贸行业安全等各类专项培训7000多人次,有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还承担着宜都市社区教育职能。自2019年5月以来,学校加强专业化、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社区教育服务质量。依托学校软硬件资源和师资力量,充分调研需求,开展免费创业培训、下派专业教师上门授课等,服务宜都市全民终身学习。
主动精准对接社区需求,在社区设立咨询台,扎实开展社区法治教育、家庭教育、心理咨询、特种作业培训、技能培训知识宣讲,举行讲座100多场次,受益群众近2万人次。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社区心理疏导志愿服务队累计推送心理健康资源近百条,开展心理咨询和疏导8000余人次,通过网络发布疫情防控心理健康知识200多篇。总结凝练事迹材料,推举2015届电大毕业生李玉洁获评2020年度“全国百姓学习之星”“国家开放大学的杰出校友”。推选宜都农民读书节,入选2021年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打造榜样力量,擦亮宜都地方名片。学校获得“2020年湖北省社区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学校联系枝城镇黎家坪村,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积极宣传扶贫政策,建立定期协调机制,协助制定发展规划。落实解决村级建设困难,开展产业扶贫,协助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完成了中华脆蜜桃基地和村委会基础设施建设。想方设法解决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本地务工及重大疾病的治疗等实际困难。规范建立扶贫档案,圆满完成驻村扶贫工作。
“我们的愿景,是要不断彰显职业类型教育特点和职能,成为技能人才成长的摇篮、全民社区教育的先锋、助力乡村振兴的支点、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学校校长李如松说。
厚德励志 薪火相传育匠才
“这批学生基本功扎实、适应能力强,符合公司储备干部需求,一定要留给我们……”企业经理对带队教师反复叮嘱着。这是实习学生结束定点单位实习时的情景。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致力于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题班会、职业体验、新时代文明实践等活动中厚植学生家国情怀,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学和学生社团活动,着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创业本领和信心。
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等国旗下系列讲话和班团活动,组织志愿者开展“学雷锋”系列活动。以晨读晚练、戏曲进校园等为抓手,开发传统文化校本教材,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被认定为湖北省中职学校文化建设实验基地,连续获评“宜昌市文明校园”。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校外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和洁城活动,参与会务接待、商务洽谈、各种会议颁奖、运动会接待和引导礼仪等活动,丰富社会实践,融入地方发展。在宜都市2021年优秀童谣比赛、庆祝建党100周年诗词大赛、第十三届中小学生艺术节美术书法作品比赛、宜昌市第十八届青少年科技节和全省“中华魂(科技托起强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征文比赛中斩获多个奖项。
具有20多年教育工作经验的李如松,着眼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大人才观,分析宜都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现状,提交政协提案,建议将中职毕业生纳入人才管理范围,在购房、就业、学历提升等方面予以补贴奖励,得到市政府部门高度重视。2022年2月,宜都市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两江英才”工程打造县域人才发展生态标杆的实施意见》,将中职毕业生纳入“基础性人才”管理范畴,创业有资助,就业有补贴,学历提升有奖励,本地购房政府部门补贴5万元……
在学校向本地输送的历届毕业生中,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电货郎”李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湖北三宁化工设备“守护神”陈拥军,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宜昌华新水泥高级技师向琼、宜昌永鑫精工董事长汪万勇、宜昌傅阿姨土特产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付丽华、“全国文明村”党支部书记马传勇等一批高技能人才和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
学校先后被认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首批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获得国家教育部门首批中职德育实验基地学校和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湖北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等荣誉称号。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使命彰显新作为。
未来,宜都市职业教育中心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贯彻执行新职业教育法,紧紧围绕宜昌市“强产兴城,能级跨越”、宜都市“挺进全国千亿五十强,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聚焦“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增强办学适应性,办公平有质量、类型教育突出的职业教育,为宜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杨书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