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01日 星期三
土沃禾苗壮 根深万木荣
——重庆市潼南区多措并举关爱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本报记者 胡航宇 通讯员 夏长春
重庆市潼南区实验幼儿园小朋友在开心游戏。夏长春 摄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

链 接

    ●201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少年宫参加“快乐童年 放飞希望”主题队日活动时强调:“全社会都要关心少年儿童成长,支持少年儿童工作。对损害少年儿童权益、破坏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言行,要坚决防止和依法打击。”

    ●2021年9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

    下午4点半,在重庆市潼南区实验中学的摔跤训练场,几对孩子正焦灼地比赛,“啪啪啪”的摔打声增加了现场浓浓的竞技味;

    在重庆市潼南区崇龛九年一贯制学校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一个包子8个同学分吃”的厨艺大展示正在温馨上演;

    在重庆市潼南区大佛小学,学生们用平时努力赚来的学分,开心地在“学分超市”里兑换学习用品、玩具。

    ……

    每一次汗流浃背,每一张灿烂笑脸,每一份付出所得,都是播撒在少年儿童成长路上静待花开的种子。

    儿童关乎未来,少年强则国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潼南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关心少年儿童成长作为全区大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双减”政策要求,强化一盘棋、一条心、一股劲,构筑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的关爱机制,为孩子们的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

    建立网格化少年儿童关爱联动机制

    “在模拟逃生舱中,我戴着防浓烟面具,低姿弯腰,按照教官叮嘱扶墙左脚探右脚跟,体验在黑暗、浓烟、嘈杂等环境下真实逃生情境。”潼南区朝阳小学学生王鑫说,“第一次零距离接触‘火灾’,心里怦怦直跳。通过训练,我学会了自救与预防,爸妈都说这样的学习太有用了。”

    潼南区政府总督学李毅介绍,自2018年以来,潼南区连续4年分批对全区近2万名中小学生开展包括游泳、灭火、急救(心肺复苏)、防卫、劳动等5项基本技能的全封闭训练,“通过训练,让孩子拥有聪明的头脑、温暖的心灵、勤劳的双手、健康的体魄,更加自信、自立、自强起来”。

    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在潼南区委、区政府的统筹领导下,各个领域勠力同心,全面参与少年儿童关爱行动,成为助力者、护航者、保护者。

    潼南区成立了区、镇(街道)、村(居)三级监管队伍,建立“区长、镇长、村主任、校长、家长”网格化关爱联动机制;成立了检察官、心理咨询师、司法社工和公益律师“爱护队”,提供心理辅导、心理危机干预、法律咨询等服务,惠及少年儿童1000余人次;成立了“少年儿童工作智库”专家团,选聘30名教育、健康、法律宣传等方面骨干,深入社区、学校、家庭,巡回开展安全自护等专题讲座300余场次。

    在潼南区,通过每学年一次家长开放周活动、每学期至少一次家长会、每月一次“家庭故事”主题班会等,疏通了“家长—教师—学校”联系渠道;通过开设家长体验课、优化亲子互动课、建设基地示范课、上好家教流动课等“四门课程”,全面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跨学科协同关爱每一名少年儿童

    记者在地处城乡接合部的大佛小学看到,学校教室的窗口外,一些学生正有序排队,教室内的学生忙着检查、登记、盖章。室外的学生到窗口处兑换笔记本、益智玩具,还有“当班级桌面人物”“与校长合影”“与老师共读”的奖券。

    “这是学校创新开展黄桷宝宝跨学科协同育人活动的‘学分银行’‘学分超市’。”校长谭红梅介绍,“全校80%的学生为留守儿童,为让这些缺乏家庭温暖的孩子也能感受到有家、有根、有魂,学校凝聚跨学科协同育人的力量,助力孩子的每一次进步,帮助留守儿童在实践中成长。”

    打开每一扇窗,不留一寸死角。潼南区全力实施法治教育、困境儿童关爱、托管服务、志愿帮扶、生活救助等五大行动,投入5000万元建成“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基地”,全域开展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心理疏导等服务。潼南区还依托304个村(社区)儿童之家,采取“社区+社会组织+社工”联动服务模式,为单亲、留守家庭的少年儿童服务。

    土沃禾苗壮。去年以来,该区中小学生荣获科技创新国家级奖项14项、市级一等奖以上68项。实验中学学生熊诗芮荣获重庆市第十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她发明的“特种安全窨井盖”获得重庆市第三十六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小学组金奖……

    减负增效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

    共形成对学校督导反馈意见及整改通知98份,督促26个共性问题、289个个性问题整改销号;

    对区内29所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部收回办学许可证,成为重庆市第一个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清零”区县;

    将原183所一般市场主体规范为38所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部入驻“潼南教培通”,参加培训的学生只能在线报名、选课、交费,有效防止了退费难、卷钱跑路。

    ……

    一组数据见证了潼南区落实国家“双减”政策以来的具体行动。

    “琴棋书画不再是城里孩子的专利,农村娃儿也拥有啦!”崇龛九年一贯制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徐熙说,“之前,乡里的孩子放学后只有在田坝头“野”,‘双减’后,学校把学生空余出的时间管理起来,对学生进行规范化、有针对性的养成教育,让有限的时间发挥更好的效益。”

    在学校里能学什么?徐熙拿出了“色香味”俱全的大拼盘。地处崇龛“中国最美花海”,学校推进劳动教育构建下的“金色花”特色课程群,深入落实榨油体验、蔬菜种植、茶艺、美食、太极拳、毛毡画、小导游7个育人项目,通过“探索劳动教育清单制度”研究,成为重庆市教育评价改革潼南区唯一试点单位。

    班主任、艺体特长教师、骨干教师、党员先锋岗成为课后服务的中坚力量。同时,潼南区还邀请老党员、老战士等“接力”补位,深入全区中小学开展互动式党史宣讲26场次,覆盖青少年5万余人。

    并蒂花开分外香。潼南实验中学首推“体教融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大佛小学“734”跨学科协同育人、崇龛幼儿园“三位一体”“优优”课程……体育、科普、社团活动等如火如荼,剪纸、太安鱼烹饪、竹麻编、蜡染等传统技艺走进课堂,城乡一体化齐头并进的学习场景正在成为现实。

    潼南区教委主任蒋俊表示,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将倾注爱心、付出真心,把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作为第一目标、第一要务,落实落细各项关爱保护责任和措施,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以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