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27日 星期五
教育的仪式感不能依赖高消费
钟焦平

    ■编辑部评论

    据媒体报道,近日安徽池州某幼儿园教师在班级微信群发通知,让大班孩子交200元拍一套精美毕业照。此做法引起了部分家长质疑。很多网友对此发声,有的吐槽自己孩子在幼儿园花钱拍毕业照的经历,有的对这种自愿付费项目表示理解。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到毕业季,拍出别出心裁的毕业照似乎成为学生毕业的标配,连幼儿园的小朋友也不例外。给孩子拍一套走心的毕业照能增加毕业的仪式感,为孩子成长留下一份难得的回忆,的确是一件颇有意义的事情。但如果其中掺杂了商业的味道,花费颇多,初心很好的事也会跟着变了味儿。在拍一张毕业照上动大手笔,高成本制作,未免有些本末倒置。

    也许有人会说,幼儿园请专业的摄影机构来给孩子拍照,只要不是强制性消费,没什么不妥。相信很多幼儿园的初衷是好的,但这种让家长高消费的做法却不一定妥当。例如,对于需要自费的项目,有没有经过家长的充分讨论?有没有谨慎考虑潜在的绑架性消费风险,给家长造成额外负担?就拿自费拍毕业照来说,不少家长吐槽:“不交,就不能给孩子留下纪念;交吧,实在是感觉有些贵,让人不舒服。”特别是家长如果不付费给孩子拍毕业照,孩子就有可能被老师单独安排,随便拍几张照片。考虑到孩子的心理落差,家长虽有不满,最终也只能妥协了。

    现在学校很重视教育的仪式感。仪式以象征的意象激发人的情感和想象。教育的仪式感是学生能够直接体验到的一种精神文化,它通过环境气氛、仪式程序、服饰音乐等因素来传递一所学校的教育理念。具有仪式感的学校生活,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情感。

    特别是对学龄前儿童来说,理解道德品质、社会规范等抽象概念更需借助具有仪式感的多彩活动。

    但现实中,一些学校理解教育的仪式感可能容易走入误区,即看重形式感、场面感,以“大操大办”来衡量仪式的分量和内涵,以为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才是需要重视的“高光”场合。有的幼儿园为了把毕业活动搞得隆重、与众不同,大手笔包场开毕业派对、搞亲子豪华走秀等。五花八门的毕业活动更多的是成人视角而非儿童立场,孩子的毕业季简直成了家长的“烧钱季”。

    其实,仪式可大可小,仪式感重在韵味。这种感觉可以在大型仪式中显现,但更应该蕴含在日常的教育小事中。很多看起来花哨新鲜的仪式不仅消费高,效果也不一定好。教育的仪式感应以学生的实际感受为标准。就拿毕业典礼来说,好的活动设计是以孩子的内在需求为出发点,让孩子感受到对学校的归属感、师生同学间的珍贵情谊以及对未来成长的期待。互换照片、一起动手制作纪念册、帮助同学完成一个小心愿、校内帐篷露营告别仪式等,走心的活动设计远比一些高消费的活动项目更能调动孩子的参与感。

    仪式感相当于教育工作的一个按钮,按下这个按钮,能强化孩子对特殊时刻的感悟和记忆。仪式感无须倚重物质基础,学校和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具备塑造教育仪式感的意识,用教育的智慧赋予每周、每天或每件事以特别的仪式,让校园里每一个普通的日子都变得有趣和值得纪念。其实,学校里的许多生活琐事经过设计后,都可以成为具有仪式感的暖心活动,就看学校能不能发现学生的真正需求。例如,在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等特定时间节点组织学生动手做美食,将传统文化与“食育”文化结合;利用午餐后的休息时间,组织小朋友依次进行儿歌展示,锻炼表达能力;利用大课间设计送祝福活动,为班上的同学过一个简单温馨的生日……如果能让学生乐在其中,积极感受活动的内在魅力,即便不令旁观者感到惊艳,依然是成功的。

    寻找学校教育的成功与不足,仪式感可以作为一个量规,但不能刻意追求。仪式感的打造不能依赖高消费,更不能掺杂商业味儿,否则将有可能触及教育的底线,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