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26日 星期四
北京市八一学校牢记嘱托,当好“四个引路人”育好时代新人——
凝心聚气铸师魂 赓续基因担使命
本报特别报道组
在北京市八一学校京西稻试验田,校党委书记牛震云与学生交流。 学校供图
学生在参加航天科技活动。 学校供图
扫码观看相关视频
北京市八一学校。 学校供图

    ■足迹·总书记来过我学校

    时间:2016年9月9日 地点:北京市八一学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要旗帜鲜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中小学生是青少年的主体,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中小学生要立志成才,必须勤奋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努力做到修身立德、志存高远,勤学上进、追求卓越,强健体魄、健康身心,锤炼意志、砥砺坚韧。    

    

    “啊,八一,啊,八一,我们成长在这个光荣的摇篮里,我们鲜红的校旗永不褪色,我们前进的步伐永远不停息……”周一早上,旋律响起,北京市八一学校的师生们又一次齐聚国旗之下,激情澎湃地唱起那首印在他们骨子里的歌。    

    2016年9月9日,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小学和初中学习过的地方——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必须把握好定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    

    回忆往昔,从革命老区出发,八一学校接受战争洗礼,伴随共和国的脚步,一路发展壮大。办学七十五载,八一学校始终不忘“培养革命后代”的立校初心。    

    风雨同舟,砥砺前行。作为一所由中国共产党在炮火硝烟中创办的红色学校,八一师生的血脉里流淌着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代代坚守、代代传承。八一人用行动铸就不朽,“八一精神”熠熠生辉。    

    培根铸魂,上好人生每一课    

    在习近平总书记同师生座谈时,八一学校校长沈军首先发言,他说,欢迎首长回到母校。“到这儿就没有首长了,都是学生。”习近平总书记说。    

    回忆起6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的场景,沈军依旧感慨万千:“总书记给我很深的一个感觉是‘母校情结’,总书记来时的感情流露与学校尊重历史、传承红色文化是很契合的。我们希望通过自己日积月累的教育工作,努力使每个学生有感恩之心、爱国之情,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公民。”    

    这种情结,源于八一的“根”。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若问八一的“根”是什么?八一的“根”是炮火硝烟中教师用身体护住学生的无私无畏;八一的“根”是敌机轰炸间隙学生坚持学习的书声琅琅;八一的“根”更是孕育在一代代八一人血脉之中的“八一精神”。    

    赓续基因,八一学校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不忘初心——    

    高中生物教研组组长原牡丹在八一学校已有近10年的教龄,谈起印象最深刻的事,是回到八一学校在炮火硝烟中建立的原校址所在地——河北阜平,与当地师生“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原牡丹看来,老区寻根活动是从“根”上了解学校,是对她精神的一次洗礼。    

    “不但明白自己要往哪里走,更要明白自己从哪里来。”这句话影响了许多八一人,也将“寻根”二字刻在了八一的基因之中。    

    继承传统,八一学校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协同发展——    

    “从沙漠里成长起来的航天人子弟学校酒泉东风中学,到依山傍海、拥有深厚海洋文化的深圳盐田区的三所学校;从历史名校重庆市江津中学,到建于卫星发射基地上的学校,不同的学校,同一条血脉,让大家结成联盟,探索适合中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模式途径。”沈军说。    

    2017年,八一学校启动了国内首个传承红色基因的教育协作体联盟——“八一”教育协作体联盟。今年,学校又与新疆疏勒县八一爱民学校、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小学、河北省阜平八一学校等四地十校的红色基因联盟校齐聚“云课堂”,共上一节“大思政课”,将红色基因播撒到祖国各地。    

    夯实根基,八一学校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五育”并举——    

    “看我现在身体这么好,都是小时候体育运动打下的基础。”6年前,宽阔的操场上,正在训练的足球少年吸引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目光,他对孩子们说:“50多年前我就在这个地方踢过球。那时候还是土场子。”    

    这深深影响了当时还是小学生的汪佩蓉。她说:“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我觉得自己应该再强健一下体魄,于是重新学习了滑雪、滑冰等一些新的运动。”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八一学子,奔向操场,强身健体。一个个运动小健将,从八一走出。

    如今的八一学校,已经形成了“军魂铸人、科技育人、生态立人”的办学特色。学校升级课程5.0版,整合育人资源,多维度、全方位、立体化支撑起学生成长绿色通道,引导学生走向“五育”并举的全面成长之路。    

    甘为人梯,做好“四个引路人”    

    “总书记握着我的手说:‘你是六班的班主任,教英语的英语老师,后来你当校长了。’”北京市八一学校老校长徐顺意80多岁了,对2016年9月9日那个上午的场景仍然记忆犹新。    

    “我很感动,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事他还记得,这体现了总书记的浓浓的教育情、教师情。”徐顺意说。    

    6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满怀对恩师和母校的深情,他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在这场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广大教师提出了做“四个引路人”的殷切希望:“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6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在办学实践中积极践行‘四个引路人’,既传承优良校史传统,又不断锐意创新,涌现出了大批甘于奉献、工作扎实、勇于担当、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北京市八一学校党委书记牛震云说,如今学校已有正高级教师8人、高级教师178人。    

    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音乐教师张亚红改革艺术教育,通过巧妙的课堂设计提升以美育人的效果。她说,要通过音乐教育给学生美的感受,提高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而涵养学生品格,引导学生走向美好。    

    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历史教师王可喜欢带学生走进博物馆,她设计了行前课程、实践活动、文创比赛等课程,让学生对历史、文物形成全面了解,能够发自内心地感受历史散发的魅力。    

    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听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时化学教师陈颖刚入职一年,如今已是海淀区学科带头人。6年来,她探索开展项目式学习,带领学生探究航天员功能饮料、航天器用电池等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语文教师王建稳十分关注红色革命文化,她组织开展家乡红色经典打卡,编写红色人物志。她说,不仅要教会孩子们知识,更要给他们以价值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一支宏大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一大批好老师。    

    “总书记视察学校之后,我们召开了大大小小200多场座谈会,从优化工资绩效方案、调整组织架构、建立有序流动机制等方面制定了一整套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体系。”八一学校副校长马玉娟说。    

    八一学校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近年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和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建立“教师研训体系”,实现教师分层分类培养;搭建“教研引领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开展“教育家成长工程”,培养领航教师队伍;创办“青年教师成长营”,破解青年教师成长密码;开设“班主任工作坊”,构建“贴身式培养”模式;推动工作室“组团式”发力,用足用好名优教师。    

    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会聚八一学校,一大批好老师以最大的热忱和激情投入到教书育人中,满腔热情地做学生的“引路人”。    

    少年凌云,立下航天中国梦    

    “你们很了不起,我上学时,也就是组装个矿石收音机。”在北京市八一学校,习近平总书记仔细观看了学生们正在研发的我国首颗中学生科普小卫星,他说:“你们从中学阶段就培养科学素养,发展兴趣特长,打下牢固基础,将来上大学继续学习这方面的专业知识,连贯起来,这很好。你们的小卫星发射时别忘了通知我一下。”    

    2016年底,在小卫星即将发射前,研制团队的学生们向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报告。同学们果然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回信中说:“希望你们保持对知识的渴望,保持对探索的兴趣,培育科学精神,刻苦学习,努力实践,带动更多青少年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努力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将来更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6年来,八一学校在航天科技教育领域做了大量实践探索,并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科技高中的长远目标和发展愿景。    

    从2016年开始,八一学校相继开设卫星测控与应用、月球探测车设计与制作、无人机原理与制作、北斗卫星导航原理与应用等项目式课程和科普小卫星研究课程。    

    “学生将来不一定从事航天工作,但是他们从小能够树立起一个美好的愿景,并从此保有对知识的渴求,对科学的追求,对人类未来的探索,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将来的学业和工作都将会非常出色。”授课教师之一、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刘勇说。    

    高二学生詹润晗,这个17岁的少年已经对宇宙的浩瀚产生了兴趣,每周四下午都要在学校的天工苑实验室待两个小时,研究他的“月球电磁车城堡”。“就是在月球上搭建一个城堡,屏蔽辐射,保护航天员和精密仪器。”詹润晗兴致勃勃地说,在航天科技课程中,自己学会了合作、专注,并练就了不怕失败的勇气。    

    八一学校还牵头成立了“中国航天科技教育联盟”,把全国各地优质的航天科技教育资源整合起来,让航天科技教育“遍地开花”。八一小卫星发挥了启明星的作用,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航天科技教育的热潮。    

    “接下来,我们将以‘箭、星、站、器’4个主题实验室为载体,开发普及、提高、挑战三级航天课程,引入航天专家资源,积极探索校内教师培养机制、课程开发模式及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贯通培养方式,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加快推动‘2035世界一流科技高中’建设。”牛震云说。    

    (特别报道组成员:本报记者 欧媚 张欣 刘琴 冯子琪)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