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24日 星期二
北京教育系统机关41名联络员驻守高校疫情防控第一线——
筑牢首都高校防疫线“最后一米”
本报记者 施剑松

    5月18日,北京理工大学房山阎村校区疫情发生当天,北京市教委民办教育处薛闻喆第一时间奔赴校园,立即投入到学校突发疫情防控处置工作中。

    与此同时,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机关系统41名干部,按指令迅速入驻有千名以上学生的高校,成为此轮疫情下高校防疫最紧要关头入驻学校的联络员,也成为首都教育系统高校防疫措施落地见效闭环管理“最后一米”的关键环节。

    与病毒赛跑,做校园“安全卫士”

    2020年疫情期间,薛闻喆就是组织安排的驻校联络员,负责联系北京理工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两所大学的疫情防控工作。现在,薛闻喆每天都会把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要点和最新部署及时传达至学校,参与学校防疫会议,同时他还会把自己发现的一些问题及时跟学校领导沟通。

    每天走路2万步起、工作时间长达十三四个小时,是市教委高教处王佳琦的日常写照。为确保校园疫情防控每个环节不疏漏,从入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那刻起,他的足迹就遍布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王佳琦认为,做好市级联络员工作的关键是要“多听”“多走”“多看”“多记”和“多沟通”。他寻访了校园各个职能部门,一本笔记本记得密密麻麻,几天工夫就用去了一半。

    为了“与病毒抢时间”,入驻中国人民大学后,市教委语言文字工作处邓鸿在校园巡查时发现防疫隐患后,第一时间和学校专班研究后提出建议,快速完善了物资入校交接缓冲区。而在入驻中国音乐学院后,北京教育督导评估院高山艳在协助学校做好防疫检查的同时,还将学校毕业年级求职就业等实际困难上报,及时帮助协调解决。

    与关爱同行,防控专业又暖心

    “我们最基本的工作就是走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发现薄弱点,提出完善意见。”5月17日晚,北京市少年宫刘弦接到派驻高校做联络员的任务后,18日一早就进驻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刘弦参加过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大会和北京冬奥会等活动,有疫情期间参与重大活动的防疫经验。到校后,他在和学校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建议学校借鉴北京冬奥会期间的做法,落实校园内外环境“双重隔离”,避免了围栏周边手递手情况的发生。

    “按照高校统一的疫情防控要求,联络员进入校门就不出去了,住在学校踏实完成工作。”北京市教育档案馆赵长顺现在每天早上一睁眼,就到学校的各个关键点位巡视。校园里发生的许多感人事情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赵长顺说,校园封闭后,学生理发成为一个难题,学校及时购买了一批容易上手的理发工具发给各楼长,两天内就被学生借走50多次。

    与榜样为伴,上好疫情防控“大思政课”

    入驻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后,市委教育工委组织一处窦海超发现,由于体育场施工,本就不大的校园活动空间更加局促,加上校园封闭管理,学生们开始有些负面情绪。窦海超认为,应该“疏堵结合”,更加注重与学生沟通,筑牢疫情防控的思想防线。“在保障健康安全的情况下,让学生参与到力所能及的防疫工作中,上好这堂疫情防控的‘大思政课’。”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统一战线与群众工作处叶文林是一名高三孩子的父亲。下沉到中国科学院大学后,他就没有回过家。“进驻时没考虑那么多,现在特别希望得到孩子的理解。疫情之下家长的责任与担当,也会为即将走上高考考场的孩子树立最好的榜样。”

    记者从北京市教委了解到,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将加快完善高校联络员长效工作机制。一方面,确保发挥“下达”作用,通过联络员第一时间传达市委、市政府最新指示要求,指导高校及时对本校防控任务安排进行动态调整;另一方面,确保发挥“上传”作用,坚持当天事不过夜,联络员每天汇总问题清单,及时将高校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的信息向上汇报,摸底掌握高校管理层和广大师生员工的诉求和困难,尽可能把工作做在前面。同时,还要激励更多党员干部投身社会面“动态清零”行动,坚决捍卫校园一方净土。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