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24日 星期二
天津市上下“一盘棋”深入推进劳动教育 ——
美丽劳动花 香飘满津门
本报记者 陈欣然
天津理工大学学生在该校“明理农场”劳动。
陈欣然 摄
天津市首届中小学劳动技能大赛上,选手在木工项目中进行比拼。陈欣然 摄

    周末的傍晚,天津市河东区凤凰小学三年级学生贾钧哲正在完成学校布置的劳动作业——包饺子。他以菠菜汁和紫甘蓝汁与面粉和成面团,剁、擀、捻、捏一套动作行云流水,一只只紫绿相间的漂亮饺子便在案板上排排铺开。

    而在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劳动教育示范田里,学生亲手种植的菠菜也成熟了。为了表达对驻守校园教师的感激,学生们采下鲜嫩的菠菜,在食堂厨师帮助下,将一道菠菜炒鸡蛋端上了当晚值班教师的餐桌,给教师带来了一个美味的惊喜。

    这样的劳动场景,如今在天津并不鲜见。不久前,教育部对32个省级地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推进情况进行了一次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天津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各项指标落实率为100%。49项指标中,天津超过80%的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指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亮眼的数据背后,是天津自上而下对劳动教育的细致规划,是天津各级各类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创新发展。

    强化顶层设计,“一盘棋”推进劳动教育

    你能在5分钟内包几个书皮?你能在3分钟内把一摞衣服叠得整齐又美观吗?10分钟内擦玻璃,你能否擦得干净?这些听起来十分“接地气”的家务劳动,成为天津市首届中小学劳动技能大赛上的比赛项目。

    2021年春季,这场别开生面的劳动技能大赛在天津鸣锣开赛。从校赛到区赛再到市赛,两个月的时间里大赛逐级比拼,天津市120万名中小学生全员参与。学生在紧张有趣的比拼中增强了劳动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将“劳动最光荣”的理念深植心中。

    为什么孩子们在比赛中如此踊跃?这源于平时的日积月累。2020年10月,天津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若干措施》文件,让学校劳动教育有了“章法”。“每所中小学校至少建设1间劳动实践教室”“每所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至少建设1个校内劳动教育工坊”“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和掌握生活技能情况要按年度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这些操作性强的举措,让“热爱劳动”不再是一句口号。

    自此,天津各级各类学校的劳动教育在以往经验和基础上,更加有的放矢、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除了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各种有创意的劳动实践也层出不穷。

    天津市河东区香山道中学在校内打造“葫芦种植园”,各班学生认领责任田学习葫芦种植技巧;武清区光明道小学将民族传统手工艺“扎染”引入校园,学生在传承非遗文化的过程中体会劳动之美;天津师范大学成立玩教具制作工坊、传统服饰技艺劳动工坊等4个校内劳动教育工坊,让学生参与生产劳动和服务型劳动;天津职业大学与南开区养老中心等30家单位共建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大学生在劳动实践中锻炼专业技能……

    “通过在校内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开展各类劳动实践活动、举办劳动技能大赛,天津教育系统从上到下都形成了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学生们不论在课内还是课外都能体会到劳动带来的快乐与满足,在潜移默化中将劳动变成了自己的‘肌肉记忆’。”天津市教委体美劳教育处处长张健青说。

    家校携手,凝聚劳动教育强大合力

    腌制鸡丁的同时切蔬菜丁,炸花生米后下锅煸炒,一盘宫保鸡丁就出锅了。在一个周末的晚上,天津市宝坻区第一中学高一学生张涵正在参加学校开展的“为家人做一道菜”活动。“在做饭中我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以后一定会尽力分担家务劳动。”张涵说。

    2021年底,天津的学生家长们收到了市教委发布的两份关于中小学生家庭劳动的“清单”。第一份是“正面清单”,对每个年龄层次学生在家中应掌握的劳动能力提出了建议。更耐人寻味的是第二份“负面清单”,其中列出了诸多家庭中不能做的事,例如“家长给孩子穿衣服、洗漱”“家长帮孩子整理文具与书包”“家长帮忙包书皮”等。清单由各学校推送给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并配合改进。

    家长林女士一直将读小学的儿子照顾得无微不至,早上帮忙穿衣,晚上帮忙整理书包。“看到这份‘负面清单’后,我忽然意识到自己做错了。我立即为孩子制定了家庭劳动方案,让他从自己的事做起,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林女士告诉记者,今年春节期间孩子还参与了家中的扫房工作,收获满满。

    天津市教育部门深刻意识到,只有形成家校合力,劳动教育才能贯彻始终。除了发布“清单”,天津市教委还督促各学校建立了家长委员会,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向家长传递科学的劳动教育理念。

    而以宁河区为试点的劳动教育教材工作也开展顺利。今年1月,宁河区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劳动实践》,让劳动教育课程有了“专用教材”。作为全市首套成体系、完整的劳动教育课程资源,这套共19册的教材全部围绕日常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和生产劳动设计内容。其中的通用内容不仅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让学生领悟“技进乎道”的劳动文化,形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而区域本土内容则来源于宁河区内的非遗项目,如剪纸、泥塑、木版年画等。

    “我们从书中感受到了劳动教育传递出来的以劳润德、以劳启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理念。”学生家长王女士告诉记者,这套《劳动实践》教材让她懂得了劳动综合育人的意义,也启发她在家庭中用劳动培养孩子。

    目前,根据区域特色设计劳动教材的工作正在全市各区深入推进。从清单到教材,家校共育让孩子们从课上到课下都有了劳动环境,走出了“在学校做劳动小能手,回到家当甩手掌柜”的困境。

    大中小学一体化,推动劳动教育可持续发展

    春日午后,天津科技大学“花彩工坊”劳动基地实验室里,化工与材料学院学生刘文知正在忙碌着。他一边将配制好的玫瑰精油加入皂基,一边放入恒温水浴锅中加热,经过打皂、入模、脱模等工序后就可以完工了。“选取手工皂最优配方的过程,让我懂得了很多第一课堂以外的知识。能有这样的机会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实验劳动,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更加热爱了。”刘文知说。

    在天津,劳动教育不仅是中小学的事,同样也是大学的事。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天津市教委统筹规划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推动不同学段劳动教育相互衔接,并鼓励高校多渠道服务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

    作为天津唯一的农业高校,天津农学院在蓟州区建立了天津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2021年共完成17所中小学4600余名学生的劳动周教育活动,并承办了天津市首届中小学劳动技能大赛涉农项目比赛。学校还主动与中小学合作研发学农劳动教育课程,目前已经开发出五大类40余门课程,如蔬菜栽培、植物标本制作等。这些课程让学生拥有了沉浸式劳动体验,从小感受“真劳动”。

    天津职业大学作为一所职业院校,成功入选天津市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学校开发了各级各类适合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的主题课程104门,组织上海道小学、汇德学校等5所中小学49个班次的学生,共计1890人次来校参加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在深入调研、了解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需求的基础上,设置了劳动教育新专业,培养适应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需要的“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

    2021年12月,天津市劳动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中心、天津市劳动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天津市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联盟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揭牌成立。“‘两中心一联盟’以多方协同、各层贯穿、一体化开展、统筹推进,形成全国领先、特色鲜明的天津市劳动教育发展新格局。”张健青介绍。

    劳动教育的舞台为何能在天津不断拓宽和延伸?在天津市教委副主任郝奎刚看来,这是因为从天津市委、市政府到每一所学校都对此高度重视,将劳动教育纳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各方形成合力,一起推动各项举措落地;教育部门对工作机制、课程体系、实践场所、家校共育、师资培养等环节进行了细致的规划与布置,探索构建独具特色的校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劳动教育体系;近两年,天津在大中小一体化格局下整体推进劳动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

    “今年,我们将继续加强劳动教育分类指导工作,在小学、中学、大学各教育阶段建立起‘递进式’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打造一批社会实践基地,评选出一批示范学校、精品课程、优秀教师和劳动小能手,提升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郝奎刚说。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