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云飞 体育特级教师,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教师发展中心体育教研员(退休返聘),徐州市青少年男女排球队总教练,江苏省基础教育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理事,发表论文近百篇。 |
|
武云飞为青年教师做排球教学示范。资料图片 |
“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和课内作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对体育教师来说,责任更大,教学任务也更重了,因为他们在完成常规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承担课后延时服务的辅导、体育社团活动等工作。体育教师只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学识和仁爱之心,才能担负起新时代的历史责任,才能更好地为落实“双减”助力。
理想信念是体育教师的“精神之钙”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集中的体现,是人生的支柱和灯塔,更是体育教师的“精神之钙”。秉持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就是要时刻心系祖国人民、爱党敬业,时刻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用成事立业的追求作为精神支撑。
体育的学科属性决定了体育教师工作的艰巨性:同样是教书“先生”,其他学科教师是“风不打头雨不打脸”,体育教师却可能要“风里来雨里去”;其他学科教师通常教一两个班级,体育教师往往要教更多班级,教学管理的难度更大;除常规的体育课教学外,体育教师还要承担上操、训练、竞赛、延时课辅导等工作。如今,“一专多能”“全科样态”是对体育教师,尤其是对偏远地区学校体育教师的必然要求。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心中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化压力为动力,抓住“双减”带来的契机,主动想办法克服困难,积极作为,高质量完成各项教学任务,为学生健康成长助力。
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既要靠“大政策”,也要靠“小气候”。一个市、一个区、一所学校的体育教育政策好了、风气好了、方向对了,说与做脱节的现象就少了。我所在的徐州市铜山区多年来始终坚持学校体育工作16字模式:“全面课程(不缺科项)、全员参与(一个都不能少)、坚持恪守(几十年如一日)、常做常新(与时俱进)。”我觉得,这16个字,也是所有学校体育教育应该努力达到的目标。
铜山区还提出学校体育工作及体育教师发展“六个一”“三不怕”“三能”“三会”等要求。“六个一”,即体育教师每天至少读书一小时,每周至少写一篇教育教学方面的读书笔记,每月至少精读一本专业杂志,每学期至少在县(区)级及以上报刊发表、获奖一篇论文(教案),并上好一节校级及以上的公开课或示范课,每学年撰写一本所教年级校本课程计划或读用本。“三不怕”即体育教师不怕写、学校体育不怕看、学生体育不怕测。“三能”即具备较好的体能、技能、教能。“三会”即体育教师要会讲、会做、会写。这些方面的要求,为学校体育教学提供了基本规范,为体育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
多年来,铜山区体育教师出版专著、发表专业文章、完成研究课题总量在各学科中名列前茅。连续20多年学生体育高考双过线人数、体质健康标准状况均居全省前列。铜山区有近200名体育教师进入学校领导、名师或先进工作者行列,体育教师的“文人武风”精神面貌与教学成果,在铜山教育界有目共睹。
做有道德情操的教师应先“立己树人”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我认为,教师道德情操的修炼,首先应从“立德树人”下沉为“立己树人”。
教师崇高的师德首先体现在把课上好。我当体育教师时,在上课、上操、组织活动、带运动队时,总是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并且至少提前5分钟到场;课中尽力让学生达成本次课的学习目标,学有所获;课后总是最后一个离场。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应时刻做到守“土”有责,守好自己的这片课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做基层体育教研员近30年,其间先后担任辅导教师评优课、入编的评委以及运动竞赛裁判员等,从来没有一次徇私舞弊,可能管的这片“天地”不大,但必须尽自己所能为这片“天地”里的师生打造一方公平公正的净土。
扎实学识是教师的立身之本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拥有的知识要达到比自己所教的知识丰富五十倍,才能算个好教师,教育者要在学识上令学生无可挑剔、心悦诚服,否则难以为师,也不可能受人爱戴。”
工作中,我提倡、督促体育教师读书、思考、写作,自己身体力行,每天读书并做笔记,退休后也一直坚持。退休10多年,我陆续在相关媒体上发表文章10余万字。我就是想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多发挥余热,护送在这条路上辛苦前行的年轻人再多走一段,走好最艰难的起步阶段。令人欣慰的是,如今我所在的铜山区,体育教师不仅热爱读书、勤于思考、善于写作,且读、思、写的能力不输其他学科教师,这也是我与全体体育教师多年坚持读与写的成果。
学无止境,教学研究亦无止境。这个无止境,不只是进取,更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和创新。我曾撰写一篇名为《新“三段式”教学模式》的文章,我认为,“三段式”虽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却是创新发展的根基。在新课改的视域下,如何传承,怎样创新?体育教师需要通过持续的研究,以研究反哺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中,我还提出区域体育教学思想,即以“教对、学会”运动技能为载体,将认知、技能、情感目标互融生成,不断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在提高教学质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我撰写了《更具一体化操作性的“学、练、赛、评”教学模式探究》一文。文中的“学”以教师“教对”为前提;“练”以激发内驱力为基础;“赛”则是在“学”“练”基础上的综合应用;“评”是导向、认可,更是提升,并用一体化的理念与实践力求操场、课堂的完美统一,力求澄清一线教师的迷茫,尽力为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做出有益的探索,也体现了用实践、实例、实绩支撑体育教师修炼具备“扎实学识”的真谛。
仁爱之心是教师的良心与灵魂
仁爱之心是教育的基石,没有爱就没有情怀,爱与责任是教师情怀的良心与灵魂。
教育是用“心”培育“心”的工作。具有仁爱之心的教师,要爱事业、爱老师、爱学生。爱事业就是要爱学科、爱教材、爱教案、爱操场、爱课堂。爱老师就要指导体育教师能坐得住(读、思、研、写),读得进(用心寻求解决问题,寻求自我提升),思得清(思维敏捷且清晰),记得精(记与阶段性层面或主题相扣的经典碎片的索引),研得深(教理、学理、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深入透彻,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写得美(通过做、读、思、研、记,上升为写美文、研课题、成名师)。“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爱学生,一要了解学生,二要理解学生,三要包容学生,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
某些学校在课余训练竞赛工作中,存在着“锦标主义”和唯成绩论以及忽视全体学生、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的现象,在社会上产生了负面影响。作为徐州市青少年男女排球队总教练,我和教练团队始终坚持“做人第一、学习第二、打球第三”的原则。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市队校办”的铜山区棠张中学女子排球队的队员,品德好、学习好、训练竞赛好,许多队员在高二年级的时候就被重点大学预招录取了。这成为徐州市体教融合的一个典范。
“双减”政策,对体育教师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而新时代教育改革需要教师迎头赶上。从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角度说,大到国家、社会,小到学校、家庭,对于体育教育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体育教师更需要承担重任。为此,广大体育教师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教师发展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