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18日 星期三
治理隐形变异培训疏堵要结合
孔德淇

    今年,教育部将巩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成果和治理隐形变异作为重中之重,高度重视全国各地群众投诉举报问题的处置工作,将问题线索逐一转交地方核查处理,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与此同时,各地也综合施策,以挂牌督学、社区网格巡查、网上实时监督、开展明察暗访、组织部门联合执法等多种方式,依法依规查处该类问题。

    2022年是“双减”工作深化年,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一些校外培训机构改头换面,继续利用双休、节假日组织学科类培训;“无证无照”的学科类培训机构仍隐匿存在,为逃避处罚,甚或以假关门应对检查。如何推进隐形变异培训整治,巩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成果,是“双减”工作面临的一大挑战,关系到“双减”政策的落地成效。

    隐形变异培训分散性、隐蔽性强,难以及时发现和查处。教育部在明确合规要求、强化监管处置的基础上,将其纳入社会综合治理范畴,拓宽问题反映渠道,广泛收集举报线索,加强针对性治理化解,一个一个县区、一个一个机构“拔钉子”,推动问题机构和培训动态清零,体现出将查处治理贯彻到底、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的决心。

    依据举报线索进行查处,无疑是最可靠、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掌握线索的家长学生,一般自身有培训需求,不会主动举报,事后举报的也是少数。而缺少这部分的监督,“斩草除根”难度也随之增大。

    只要有需要就会有市场,家长和学生的培训需求是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中的重要因素。因此,解决供需矛盾才是治理的关键。打击隐形变异培训,严肃查处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必须疏导、解决学生和家长的合理需求。一些学生学科基础薄弱、成绩不理想,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希望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进行学科辅导,该类需求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就此而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公益性学科知识补给、提升课后服务水平,让校内教育资源发挥最大效能,满足学生高质量、差异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有利于引导学生减少参加校外学科类培训,远离地下隐形变异培训。说到底,从严监管培训机构、进行供给侧治理的同时,也要认真考虑和满足学生、家长的现实诉求,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从需求侧遏制各类违法违规的问题校外培训。

    去年秋季开学后,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已全面开展课后服务。下一步,各地各校应结合办学实际和学生个性化需要,高质量开展相关服务,将其打造为拓展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素质的平台。如此而为,家长对校外培训需求自然会有所下降,对校外培训也会作出更理性的选择。

    此外,还要加强家校沟通、推进协同育人,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成才观,把关注重心从分数转移到孩子成长上,在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孩子兴趣的基础上理性选择,不盲目跟风攀比。

    更为重要的是,教育部门要深化改革考试评价机制,让教育回归育人本位,扭转唯分数论、唯升学论的单一导向,提供多元评价、多元发展的成才选择,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只有锲而不舍改变外部环境,将教育拉回正常轨道,使教育竞争逐步降温,才能真正让家长不再焦虑,让孩子成长不再受缚,从根本上铲除隐形变异培训的生存土壤。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