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11日 星期三
浙江省舟山市南海实验学校
创建“大学区模式” 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陆熊 张宏政

    借助科技进步,融合创新教育新场景,以教育信息化提升教育品质,构建更加均衡化、多元化、人性化的智慧教育新生态,让每一名学生都在求学之路上走得更快更稳,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这一发展背景下,舟山市南海实验学校于2001年9月创办,2009年由国有民办转制为公办学校。为推动新区教育均衡发展,学校从2017年起迈入集团化办学模式,先后承担了南海实验学校长峙小学校区、南海实验学校惠民桥小学校区、南海实验学校旌旗山初中校区的筹办与管理工作,呈现“多学段、多校区、多法人”的办学特点,秉承“统分结合、共建共享、鼓励特色”的原则整体推进集团化办学,是浙江省整体推进智慧教育综合试点学校、舟山市智慧校园示范建设校。

    近年来,学校秉承“互融共享”的集团化办学理念,启动了骨干教师交流、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党支部共建、青联社共促、学生活动共享、集团教师共成长的管理运行模式,2021年,学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浙江省优秀基层党组织两项重量级荣誉。随着集团化办学的不断深入,学校承担了舟山新城地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重任,为推动新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统分结合 “横纵”推进

    形成集团化办学格局

    南海实验学校以“修身强学、弘毅致远”为校训,围绕“打造现代化学校”的办学目标和“高水平学习、高品质生活、高境界做人”的学生培养目标,致力建设“法治南海”“美丽南海”“品牌南海”“智慧南海”,打造优秀教师团队,积极推进开放办学,有效推进专业化思考与实践,持续深化课程建设,创新学校管理体制机制,大力提升教育质量和加强校园优秀文化建设,教育教学质量较高,在浙江省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秉承“统分结合、共建共享、鼓励特色”的集团化办学理念,学校坚持目标管理、过程管理与结果管理并重,推进垂直管理、扁平管理与网格管理相结合,按照行政管理、民主管理、学术管理“三位一体”的办学思路,形成了集中统一的价值目标引领,初步建立了集团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师资流动等促进共同发展的相关举措。

    在集团化办学进程中,学校明确了《完善南海实验学校集团化办学管理体制的意见》对教育集团党政领导架构、“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总校对各成员校的管理路径和方式进行了进一步深化。各学部、校区形成了强烈的“总校”意识和“集团”概念,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服从总校管理、参与集团治理,形成“校部联动、互动互助,资源共享、智慧共享”的良好格局。

    丰富的办学思想和精神文化是推进集团化建设的显著优势,是推进各学部(校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原动力。学校坚持“横纵”联合推进,一方面,建立了党委班子常态化联系学部、校区机制,在横向上将凝聚南海文化精髓的制度、管理、师资等输出到新成员校。近年来,学校党委组织集团化办学专题思想研讨,进一步提高办学品质。为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到新校工作,集团先后组织了教育教学管理调研、实验室教学调研、“双减”工作研讨交流、各段毕业班教学调研、“五育”融合与品牌孵化项目实施情况调研等工作,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平台和管理岗位平台。另一方面,集团在纵向上通过榜样引领、制度导向、人文孵化等举措,与时俱进地弘扬南海文化,为集团化办学奠定了基础。

    强化师资 凸显特色

    保证教育质量持续提升

    在办学过程中,南海实验学校尤其重视通过提升管理干部及教师团队的素质来完善自身的“造血”机能。近10年来,学校持续对新城区域内各校进行管理理念输出、促进干部教师流动,单是校(园长)就输出了10多位,这些都为服务区域教育提供了强劲动能,打消了外界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稀释的疑虑。作为一种文化传承,此举也有效克服了集团化办学的瓶颈,优化了学部与校区的师资结构。据统计,近三年来,小学、初中本部向校区输送成熟教师30余名,管理岗位骨干交流调整10余人,仅2021年下半年南海教育集团内教师就交流9人。

    为打造一支顾大局、有担当、肯吃苦的管理干部团队,提升集团各学校“造血”机能,学校大胆起用年轻干部,让更多有思想、有干劲的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建立定期组织干部团队基于管理问题开展案例式学习交流的机制,加大轮岗培养力度,完善各层次管理干部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结构。轮岗分为校区轮岗和管理岗位轮岗,修订集团干部年度考核制度,集团据此进行考核,为管理水平提高作出决策。轮岗培养提高了各级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工作能力,确保了集团管理的高效运作。

    如何让大量新加入的教师得到快速成长?针对这一问题,学校采取了对教师统一招聘、统一调配、统一培养的方法,尤其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通过实施分层培养机制、建立青年教师积分制,鼓励每一名教师积极进取,快速成长。学校连续几年组织青年教师赛课活动,更是使一大批在省市内具有影响力的特级教师、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

    与此同时,学校构建了各种形式的学习互助团队,让教师们在交流分享中共同成长。2021年,学校探索建立集团名师工作室,以省市名班主任、学科带头人、名师为引领,探索“跨校联聘”“名师带教”等形式的教师发展引领机制,促进校区学科教师的快速成长与均衡发展。目前,共有集团名师工作室21个(市级8个、校级13个,含3个信息化工作室),带领200余名青年教师参与工作室教育教研。例如,小学段三个校区采取分组备课方式,每名教师分册撰写一小部分,最后每册形成一份“共享教案”。学科教师上课前再根据学生实际,在“共享教案”的基础上认真修改,逐年完善。又如,集团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构建“跨学科”“跨学段”“跨校区”的学科教研团队,定期开展各类特色教研活动,并积极推动“个性化教育”“项目化学习”“五育融合”等实践研究,形成了以“STEAM教学”“生活教育”“科技教育”等为代表的特色项目,借此提升师资整体水平,保证集团内各校教育质量的优质均衡。

    “智慧”助力 共建共享

    促进优质资源均衡辐射

    近年来,面对办学中出现的各种挑战,南海实验学校不断探索实践,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形成了扁平化、数字化、标准化的管理特色,为推动集团化办学的高效优质提供了坚实保障。

    由于管理机构和流程众多,往往会出现管理信息失真、思想传达不到位、流程异化等问题。为此,学校加强扁平化管理,每年8月28日定期召开集团内全体教师大会,向全体教师汇报集团年度工作总结,介绍新学年学校工作思路。每两周组织召开学部(校区)校长校务会议,总校长负责提出管理思想,学部(校区)校长结合自身实际执行落实,同时,优化学校处室与各学部(校区)的月工作例会,以确保学校重点工作落实。为激发成员校的办学积极性,集团下移管理重心,优化学部(校区)的职权配置,各校区可以根据集团制定的管理制度和标准作出科学决策,提升了工作效能,保障信息流动畅通高效。

    当集团发展到拥有多个校区时,由于下属学校间地理位置跨度加大,资源无法实时共享,容易出现老校优质资源集中、新校优质资源匮乏的现象。学校借助数字化管理方式解决上述问题。例如,优先打造集团内图书漂流共享教学资源,与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共建海洋科普基地,并引入浙大的优质资源到集团内。随着新型移动办公软件和终端的广泛应用,学校实施移动式办公管理,借助网络化管理方式,综合使用钉钉、“浙政钉”等网络办公软件以及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使管理更便捷,让师生、家校间的沟通更高效。同时,利用移动管理高即时性和强互动性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实时共享资源,实现了集团名师、名课等优质资源的实时覆盖。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每年都需要引进大批教师,传统的口耳相传已无法解决日常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因此,集团迫切需要从“人治”管理走向制度化、标准化管理,以保证教育质量不“降级”。为此,学校持续进行制度的“废改立”,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升级完善原有各项制度,形成各类极具程序性、规范性、激励性的文件。几年来,学校升级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共计100多项,使之成为集团干部及教职工管理执行的标准,也为其他学校的办学管理提供了参照。

    在强化制度管理的同时,学校更加注重人文管理,制定每项制度都会广泛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在执行时能够根据实际变化灵活处理,充分体现“制度硬、方法软、机制活”的管理思想,让学校管理充满人文关怀和生命力。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逐步加强智慧校园建设,其本质和核心是通过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建构新型教学结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由“理念引领”到“工具创新”,再到“应用驱动”,着力教育信息化创新实践,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基于此,学校加强信息化资源配置,专门设置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在制度上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保障措施,所有教室都配备多媒体投影设备。2011年至2020年,学校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配置了203套互动式多媒体教学设备,升级更新机房11个,所有班级、公共教室、实验室、功能教室配齐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建成全覆盖的校园数字化应用平台,网络主干线设备扩容升级至万兆,新建人机对话语音实验室、AI智能工坊、STEAM工坊、创客教室等均投入使用,打造了智慧校园升级版。

    为促进信息化智能融合,学校一是与“环境”融合,建立物联网创客空间等“智慧教室”,以富有科技感和视觉冲击力的教室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兴趣;二是与“管理”融合,基于“浙政钉”平台连接校长、教师、家长、学生等教育参与人,提高协同、管理与服务的效率;三是与“教育教学”融合,通过信息化设备实现远程教学,优化教学设计,实施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教育,实现精准教学,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和素养,培育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素养。

    (陆熊 张宏政)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1 浙江省舟山市南海实验学校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2-05/11/11/ZGJYB2022051111_b.jpg 11 中国教育报 12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