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11日 星期三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打造“三聚焦四融入五工程”课程思政模式
麻灵 杨赟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引领、辐射作用,通过实施“三聚焦四融入五工程”,着力打造课程思政铸魂模式,全面深入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

    一、“三聚焦”,思政元素挖掘之“根本”

    (一)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立课程思政教学研讨周制度,组织教研室、大师工作室、科研团队、创新团队等定期开展课程思政教研活动。结合各专业、课程特点和优势,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主义为主线,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为重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优化思政元素供给,切实将专业课程与思政的“触点”和“融点”落实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

    (二)聚焦职业教育劳动教育

    聚焦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种类型的劳动教育,协调学校、家庭和企业三方联动,统筹第一、第二、第三课堂,实施思政劳育、课程劳育、专业劳育、实践劳育和文化劳育,教育学生要劳动、识劳动、会劳动、勤劳动和爱劳动,形成“三劳共育、三阶递进、五位一体”的劳动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三)聚焦“重工”本土文化

    依托学校深厚的工业文化底蕴,创新“五个一”育人理念,即帮助学生树立一个职业理想、学好一门专业知识、练好一种职业技能、涵养一种艺术爱好、热爱一项体育运动,协同推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打造“重工文化”育人品牌。

    二、“四融入”,课程思政实施之“桥梁”

    (一)融入教学目标

    坚持将课程思政融入“一个方案、三类课程、两个课堂”,即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融入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融入第一、第二课堂。同时,各二级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和优势,研究制定二级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方案,深入研究不同专业和课程的育人目标,充分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和深刻内涵,探索课程思政建设内容、途径及有效载体,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二)融入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设计遵循“一个教案、两个指南、三类课程”。修订课程教案框架,编制印发《通识课“课程思政”建设指南》《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指南》,通识课、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侧重不同的课程思政元素,鼓励教师探索课程思政的教学组织、内容架构、平台载体及评价手段,提高教师课程思政设计能力。

    (三)融入课堂教学

    创新“三个三”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理论教学、专业实训和顶岗实习“三环节”,实施课堂教学思政教育“三分钟”,设计课程考试思政内容“三分值”。通过翻转课堂、名师在线等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强化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课内”与“课外”协同育人。充分利用重庆及周边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深入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同时,邀请行业企业中的“名匠”“大师”进课堂,用他们的人生理念和经验指导学生。

    (四)融入教学评价

    将课程思政实施情况全面纳入评教体系。在教学大纲、教学设计等教学资料审查中考量“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实现度;在一流课程、在线开放课程等项目的遴选立项、评比和验收中设置“德育功能”指标;在课程评价标准(含学生评教、督导评课、同行听课等)制定中设置“价值引领”观测点;在教师评先、考核中设置“立德树人”的评价指标;将学生的学风、品德纳入学生选优评奖的关键指标。

    三、“五工程”,示范项目培育之“摇篮”

    通过“三个强化”,助推“个十百千万”课程思政工程。选树五个左右课程思政示范学院,建设十个示范专业,推出百门示范课程,打造千余名校内外学业导师,惠及全校一万多名学生,以点带面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一)师风师德放首位,强化课程思政主力军

    一是教师培训全覆盖。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培训,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二是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双带头人”、“名(大)师工作室”负责人、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等定期举办课程思政观摩课,发挥优秀教师示范引领作用。三是开展“1+2”活动。每位思政课教师对接1至2门专业课,协助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

    (二)资源建设紧跟上,强化课程思政大平台

    一是开发课程思政资源库。积极与新华网合作,开发课程思政资源库和云平台,实现课程思政资源扩容,满足课程思政建设需求。二是打造工业文化环境育人平台。依托学校深厚工业文化底蕴,建设“一校一品”文化育人基地,主要包括“一园一廊”(工业文化大观园、工匠精神长廊),“三馆十二景”(工业文化体验馆、工业文化图书馆、工业文化博物馆、工业文化十二景)。三是搭建课程思政理论研究平台。聚焦课程思政建设痛点与难点,以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为载体,开展课程思政理论研究。

    (三)课堂教学有质量,强化课程思政主渠道

    一是举办课程思政大比武。举办课程思政推门听课比赛、优秀教案评比、优秀案例与论文评选、微课大赛等活动,检验教师课程思政实施效果,挖掘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做法。二是强化督导评教。出台《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施方案》,常态化组织专职督学、校级督导、二级学院督导、学生督课员、班级学生等对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评教打分,评价结果与教师个人考核、职称评聘等挂钩。三是注重倾听学生“心声”。定期组织学生评教座谈会,举办“老师,我想对你说”等特色活动,倾听学生对于课程思政教学的诉求并及时解决。

    四、“重工经验”结硕果

    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获评国家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入选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国家教学名师和团队1项,入选国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1项、重庆市课程思政示范项目3项、重庆市教改项目(课程思政)4项,获评重庆市高校“十大育人”课程育人项目1个、重庆市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及论文16个。培育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2门、示范专业9个、示范学院2个,校级优秀课程思政教育案例24个,优秀课程思政教案13个。学生在“渝创渝新、学创杯”等“双创”大赛中获奖83项,在教育部门、人社部门等举办的技能大赛中获奖141项,在其他文体艺术领域大赛中均获得佳绩。

    (麻灵 杨赟)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1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2-05/11/07/ZGJYB2022051107_b.jpg 07 中国教育报 8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