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区域周刊
2022年05月07日 星期六
西部乡村中小学校长培训要多些“乡土味”
王成龙

    为加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精准培训,教育部、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提出了“强化分层分类,实施精准培训”的改革重点;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也提出了“深化精准培训改革”的要求与措施。实施多年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及各省市县持续推进的各类校长培训项目,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培养了高端引领人才,为乡村振兴和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支撑。基于对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承办多年的“田家炳基金会西部乡村中小学校长培训计划”的学员需求调研,笔者认为,西部乡村中小学校长精准培训要有“乡土味”,并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教育,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如何实现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如何创新党建形式,促进德育工作”,这是西部乡村中小学校长开展基层党建工作遇到的难题。高质量开展党建工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好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是摆在西部乡村中小学校长面前的首要任务。为此,西部乡村中小学校长培训需在《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解读、“落实推进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经验介绍、党建与业务融合、基层党建工作实务等方面着力,通过专题报告、经典案例、分组研讨等方式,为西部乡村中小学校长提供案例参考、有力抓手。

    加强乡村振兴政策解读,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教育力量

    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西部乡村中小学校长肩负着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他们不仅是办学治校的掌舵者,也是引领乡村振兴的促进者。面对服务乡村振兴的战略需求,不少校长面临着“乡村教育如何服务乡村振兴”的困惑。通过对《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关于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的解读,帮助西部乡村中小学校长深刻领会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从推进控辍保学、持续提升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能力、加强乡土文化教育等方面着手,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教育信息化手段连接城市资源,将乡村教育融入乡村建设行动,把乡村学校打造成乡村的文化高地,使乡村教育更加精准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以他山之石提升乡村教育现代化治理水平

    西部乡村中小学校长多依靠个人经验开展教育管理实践,以致出现乡村学校办学理念主观性强、发展目标不明确、发展动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与城镇学校相比,西部乡村学校的办学模式、育人理念、课程体系、办学特色与内涵发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希望能听一些提升内涵发展、打造特色学校方面的名校案例”“多讲些农村学校管理、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容”,也就成了西部乡村中小学校长的客观诉求。

    若要实现西部乡村教育现代化,就必须提高校长的现代化学校治理能力,充分激发中小学校办学活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教育治理新格局。西部乡村中小学校长需加强现代学校治理的理论学习、加强对发达地区名校的浸润观摩,通过理论学习、名著导读、导师指导、跟岗研修等方式,提升其对现代化教育治理的理解水平。在返岗实践中,西部乡村中小学校长须立足农村教育发展实际、结合本校办学优势,因地制宜,凝练出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与发展路径。

    走出学校,走进乡村,提升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能力

    开展育人活动时,西部乡村中小学校普遍面临着“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关心关爱”“家校沟通不畅通”“多数青年教师不是本地人,过着三点一线式的生活,基本不出校门,很难开展家校共育”等难题。任何一所学校都不能脱离它所服务的社会而孤立存在。与城镇学校相比,农村学校处于熟人社会的生态环境中,学校和村庄、家庭是水乳交融的关系,教师和家长共同生活在村庄里,“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地缘关系决定了校长维系社会公共关系更为复杂、多样。除了要维系与上级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以外,校长还需要同村委会、村妇联、乡(镇)政府等地缘部门处理好关系。

    提升西部乡村中小学校长的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能力迫在眉睫。西部乡村中小学校长需要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文件,提升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能力,探索一套协同育人的工作机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合力,共同护航农村学生的健康成长。具体而言,一方面开展“流动家长会”“网上家长课堂”“村委会大课堂”等“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学校与家庭、村委会的主动联系,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另一方面开展“学校开放日”“家长志愿日”“民间艺人、能工巧匠进校园”等活动,既可以充分发掘利用家长优势与社区资源,也可以激活乡土文化因素,打通传统文化与年轻师生之间的代际差异,传承、创新乡土文化遗产。

    盘活乡村社会资源,打造“五育并举”乡土模式

    面对自然条件相对贫瘠的办学环境,如何从农村教育办学实际出发,提升农村学校内涵发展、优化育人模式、促进农村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成为摆在西部乡村中小学校长面前的艰巨任务,正如有的校长所言,“办学资源有限”“教师紧缺,怎么能开设出多样的课程”。

    西部乡村中小学校长要改变“在乡村学校内办教育”的局限思维,以“互联网+乡村大课堂”为载体,把互联网的优质资源与乡村社会的乡土资源、学校的教育资源有机整合,深入学习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多元课程建设、乡村教师培养、综合评价改革等领域的知识。充分挖掘乡村教育资源,开发乡土化的校本课程,为乡村社会资源赋能,为乡土资源赋予教育性,为创新人才培养创造高质量、多样化、可选择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作者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助理研究员)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