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五四特刊
2022年05月04日 星期三
杨文强:追求头发丝十分之一的精度
本报记者 蒋亦丰 通讯员 徐旻鹰

    “头发丝的十分之一有多细?”常人无法想象的微小程度,却是杨文强一如既往的追求。在他看来,小到生活中常见的汽车零件,大到中国的航天事业,不能达到精度要求就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30岁出头的杨文强,从一名中职生起步到如今成为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数控专业教师,一路走来,为了追求一丝一毫的加工精度,杨文强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

    一个人,一台数控铣床,一台电脑,杨文强每天在车间里面一待就是十五六个小时。他不只要考虑机床精度差所带来的加工误差,还要考虑刀具磨损,切屑过程中的让刀现象,加工完零件的内应力等因素,不断寻找最完美的精度。

    有一次杨文强在国家集训队参加集训,加工零件时尺寸精度是合格的,但第二天将零件取下来去检测时,尺寸却变得不合格了。这个问题让他百思不得其解。他不断查阅资料,请教国家队教练,最终找到了原因:切屑带来的内应力让精度变化了。

    怎样消除内应力?杨文强再一次扎进书堆,把自己关在操作室里好几天,几番摸索下来终于找到了窍门:将零件和木头快速敲击,通过高频效果消除内应力。这一招在决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让他在一次操作中就把精度补偿回来,加工到了“头发丝的十分之一”。凭借出色发挥,杨文强在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中获得“教师组”数控铣项目一等奖,并荣获“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锤炼技能时的一丝不苟,杨文强同样带到了教学中。他着重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和三分钟热度,独创了一套“四个一”法:“看一看”,提醒学生经常看制订好的学期计划;“读一读”,大声读出计划,提醒自己不能松懈;“做一做”,每天、每周、每月按计划执行,完成计划中的每件小事;“评一评”,每个阶段他都和学生一起回顾计划完成情况,总结并及时调整计划。慢慢地,杨文强的学生有了吃苦耐劳和有序坚持的精神,技能水平与日俱增。他指导的两名学生参加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取得了两个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教学之余,杨文强还走进各所中职院校,为那里的学生传授比赛经验,手把手教他们操作。“我就是从一名中职生起步的,希望通过我的经历告诉更多职校学生,为提高机械制造行业的整体水平,我们必须精益求精,不负年华。”杨文强说。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