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27日 星期三
以法律之力拉住打孩子的手
方芳

    近日,发生在安徽省巢湖市的一段父亲殴打幼童视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经当地公安部门通报,该视频系一对夫妻因家庭琐事产生矛盾,父亲情绪失控殴打幼子,现已被依法传唤到案。

    父母是什么?从法律上来看,“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这是民法典中的明确规定。也就是说,我们为人父母,不是说孕育出一个生命就结束了自己的使命,更重要的是我们对子女要悉心抚养、恰当教育、给予最大的保护,这不仅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所规定的父母必须履行的职责。父母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所实施的各种行为,对孩子的性格、情绪、思想观念、为人处世等各方面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因此,父母应当明晰法律上对父母提出的职责要求,主动学习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政府、学校、社会等各个层面应积极搭建起为家长普及法律知识、提供家庭教育支持体系的平台。

    具体来说,一方面,通过法律的威慑力,让父母知法懂法,依法履行父母职责。调研发现,一些家长的法律意识非常淡薄,认为怎样打骂孩子是家庭内部问题,是家里的私事,国家法律管不到。但事实上,打骂孩子已经触犯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我国在2015年出台了反家庭暴力法,反对一切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伤害行为,如果家庭暴力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020年通过了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其中“家庭保护”专章明确规定了家长对未成年子女的保护职责。为未成年人提供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的保障是未成年人父母应当履行的基本职责。同时,也从反面规定了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实施虐待、遗弃、非法送养未成年人或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2021年我国颁布了家庭教育促进法,对父母开展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进行了细致规定,并再次明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因性别、身体状况、智力等歧视未成年人,不得实施家庭暴力。从我国相继颁布的一系列法律可以看出,教育子女不是个人的“家事”,已经上升为重要的“国事”。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是法律要求必须履行的职责。如果家长采取暴力手段侵害孩子的合法权益,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法律的指引作用,调动社会多方面力量积极参与,为家长履职提供资源支持。现实中,一些父母已经意识到自己要履行做父母的职责,也要尽到教育责任,但由于个人文化水平、素质能力有限等原因,不知道该如何履行好这些职责,此时就需要法律的指引和社会的支持。家庭教育促进法列举了开展家庭教育的六项主要内容,包括价值观、思想道德、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等各个方面,同时列举了家庭教育的九种方法,如亲自养育、相机而教、严慈相济等。这些内容为家长主动、正确地开展家庭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指引。同时,学校应当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工作计划,作为教师业务培训的内容。学校可以采取建立家长学校等方式,定期组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政府则应当从公共服务供给的角度,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家庭教育服务指导体系,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能力。

    在现代法治社会下,父母对子女的生育、养育、教育都需要遵守法律、依法带娃。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自身不断感悟和学习的过程。智慧的父母会在抚养和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与子女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作者系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法治与评估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