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21日 星期四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五群链动 素能齐进”助推课堂教学改革
杨劲松

    ■新时代 新职教 新征程(江苏篇)

    高职课堂作为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战场,不仅要培养学生扎实的职业能力,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以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满足企业岗位需求。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直面装备制造大类等工科类专业课程体系与企业岗位要素不匹配、学生素养能力与企业岗位要求不适应等问题,推进“五群链动 素能齐进”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职课堂教学新生态。

    “五群链动”构建“集成项目贯通”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

    ——依据“典型岗位群”确定“素能要素群”,打造课堂教学目标链

    学校通过广泛调研,获取人才需求与典型工作任务素材。与以快克智能装备、星宇车灯等头部企业为代表的合作企业依据专业面向的“典型岗位群”,开展岗位素能需求分析,形成岗位素能数据。运用文本数据挖掘技术并绘制岗位素能词云图,分类归纳为职业素养要素和职业能力要素,确定“素能要素群”,作为课堂教学目标链。“素能要素群”贯穿专业课程体系、课堂教学实施、课堂教学评价全过程,实现培养规格所必需的知识、素质、能力融合化、体系化、标准化培养。

    ——依托“集成项目群”开发“模块课程群”“课程任务群”,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对接职业素养能力、对接企业先进技术、对接企业工艺要求、对接企业工作规范”“四对接”要求,校企联合精选企业真实产品项目进行教学化改造,集成教学要求,经论证优化,设计为教学所用的“集成项目”。根据复杂程度分为基础能力项目、专业能力项目等,贯通6个学期,形成“集成项目群”。按学期选择“集成项目”作为载体,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分解为典型部件,对应开发模块课程,形成“模块课程群”。按照行动导向原则和岗位任务要求,将典型部件细化为典型零件,设计课程任务,形成“课程任务群”,并以此序化课程内容。学生在完成课程任务中“教、学、做、创”,实现“素养能力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三合一”效果。

    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团队助力实现“素能齐进”,“三教合力”形成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路径

    ——采用“活动群”教学法,提高素能目标达成度

    在“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价反馈”课堂教学六环节中按照“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小组协同”的实施策略,教师根据不同教学环节组织实施卡片法等教学活动,创设“活动群”教学法。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实现了从单纯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到素能齐进的转变,提高了素能目标达成度。

    ——开发新形态教学资源,增强素能内容适应性

    根据“模块课程群”开发活页工作手册式教材。教材内容由完成“课程任务群”的相关知识点、问题、任务、解决方案组合而成,并融入思政元素,及时融合企业技术资料、工艺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注重融通“X”证书标准和技能大赛资源,提升教学的贴合性和实用性。同时,配套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等新形态教学资源,开展混合式教学。“实体+数字”的新形态教学资源增强了素能内容的适应性。

    ——重组“素优技湛”的结构化教学团队,做好素能培养示范者

    跨部门组建由“全国劳动模范”吴宏胜、“全国技术能手”程刚等教师领衔的“素优技湛”结构化教师团队,分工协作完成模块课程教学。教师不仅掌握本专业甚至跨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还要富有职业经验、熟悉工作环节。同时,企业兼职教师加入团队,拉近师生与企业的距离。

    “两维度、三元素、全过程”重塑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改革质量

    ——注重增值评价,构建立体化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关注学生增值成长,构建“横向增值评价和纵向增值评价”两维度、“自评、互评、教师评”三元素、“过程性和结果性”全过程的立体化评价体系。通过日常持续性观察记录发现偏差等评价方式,结合“自评、互评、教师评”职业素质评价雷达图,测评不同学习阶段学生职业素养要素的达成情况,进而实现自我认知和提高。同时根据不同课程任务采用任务设计、实践操作等评价方式,开展不同任务完成情况的横向增值评价和与往届学生同一任务完成情况对比的纵向增值评价。

    ——注重结果运用,提升课堂教学评价价值

    评价结果运用于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教师发现结果与目标之间的偏差,动态调整教学方案,并对学生个体评价结果中的欠缺进行针对性强化和改进。学生发现自评与互评、他评之间的偏差,可以不断修正提升,最终形成以职业素养养成促职业能力提升的“双元螺旋、融合促进”机制,增强了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全面提升了课堂教学改革质量。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杨劲松)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1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2-04/21/08/ZGJYB2022042108_b.jpg 08 中国教育报 9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