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20日 星期三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以党建引领服务体育助残
陈振祯

   新时代对高校党建引领服务体育助残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也给高校带来了发展新机遇。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省残疾人体育研究指导中心党支部以落实新时代党建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主题,着力“把党支部建在科研创新团队上”,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党建引领服务体育助残,在激活体育助残活力中检验提升党建水平,进一步凸显了党建优势与作用,形成了高校体育助残志愿服务党建特色品牌。

     聚焦中心 

     提升党建“双创”水平

     党支部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对标新时代高校党支部党建“双创”工作“七个有力”的要求,以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号召力、创造力“五力”为着力点,筑牢党支部战斗堡垒,不断提升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水平。

    抓好政治建设,增强党支部凝聚力。党支部把强化政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断提高党支部成员的政治理论水平,着力提升党支部成员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从思想上强化党支部成员的政治共识,不断增强凝聚力。

    抓好制度建设,增强党支部向心力。党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严肃认真开好组织生活会;组织前往古田会议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等活动。深入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等活动,不断增强党支部成员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提升党支部向心力。

    抓好组织建设,增强党支部战斗力。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新技术、新方式不断拓宽基层党建工作路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积极开展网络学习研讨、“云端”组织生活,打破时空限制,不仅增强了党支部工作的时效性,也增强了党支部工作的战斗力。

    抓好作风建设,增强党支部号召力。通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抓好党风建设,用优良的党风带动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党员争做“四有”好老师,进一步增强党支部号召力。

    抓好融合建设,增强党支部创造力。充分发挥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示范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融合汇聚知名专家,打造一流专业团队。充分发挥教师党员专业优势,把残障人士大型赛事、日常健身指导等志愿服务深度融入党建工作,构建“服务赛事”“校地协作”“服务社区”三大党建工作新格局,凝练“研究—实践—服务—反馈”“四位一体”的品牌发展战略。

    把握优势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党支部教师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立足专家指导、专业引领两个基点,把握百年学府的人才、学科、专业、资源等优势,不断深化党建引领体育助残志愿服务工作。

    一是立足专家指导,促进形成发展新机制。党支部聘请亚洲适应体育学会副主席、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原院长梅雪雄教授等知名专家长期担任党支部建设指导教师。通过专家指导,强化顶层设计,帮助党支部领导的体育助残志愿服务团队形成发展新机制。

    健全了规范有效的服务模式。选拔适应体育方向优秀博硕士生作为骨干,将残疾人体育发展需求与学院体育教学、运动心理以及运动康复工程实验室理论研究成果相结合,形成“研究—服务—实践—反馈”“四位一体”的专业服务模式。

    形成了高效全面的保障机制。计划精细化:服务项目严格按计划推进,活动流程均记录在案,活动结束后第一时间反馈总结。招募项目化:以项目化形式招募志愿者,形成“以老带新”可循环培养模式。培训专业化:邀请特校一线教师、有关专家定期为志愿者提供通识培训与技能培训,确保服务能力稳步提高。

    建立了多元一体的激励机制。依据贡献度选拔团队核心成员,为志愿者提供参与学术会议、外出学习培训等支持。志愿服务时长与学生综合测评挂钩,并可定期参与校院两级“十佳”志愿者、志愿服务月之星、星级志愿者等评选。

    二是立足专业引领,着力打造融合创新模式。第一,社会大课堂与校园小课堂相融合。党支部团队发挥专业优势,在全国首创“特殊人群体育服务与管理”的体育本科平台课程,将残疾人体育服务理论与助残实践相结合。志愿者将课堂学习内容在特教学校、社区助残及残疾人体育竞赛中进行实操,促进专业学习校园小课堂与助残服务社会大课堂相融合。2021年,党支部团队举办“新时代高校体育学科建设暨适应体育发展”国际论坛,进一步拓展了志愿者的专业视野。

    第二,体育锻炼与康复医疗相融合。党支部团队打造“其乐融榕”残疾老年人健身课堂项目,通过设计有氧健身操、经络拍打操、居家健身服务课程及医疗健康监测,提升残疾中老年人健康水平。近8年来,党支部团队招募志愿者4200人次,每周定期为残障人士提供“一对一”健身教学,开展健身教学活动320余场、大型融合活动30余场,帮助6451人次残疾人参与体育锻炼。该服务项目两次获得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党支部团队创编5套轮椅健身徒手组合操,获全国首届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大赛一等奖。2020年,团队受中残联委托创编残疾人康复体育系列宣教片。

    第三,体育课程与智力障碍学生发展相融合。近8年来,党支部团队与福州市开智学校合作,为智力障碍学生设计体育课程,累计开展教学500余次、特奥融合学校活动10余场,帮助5000人次智力障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养成锻炼习惯。首次将中重度智力障碍人群机能活动训练计划引入中国内地,在厦门特校实施。该服务项目获得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2015年起,党支部团队受邀担任特奥融合学校计划指导团队,为8个省指导特奥融合学校活动40余场,服务1万余名智力障碍者。

    创新机制

    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党支部积极创新党建工作机制,持续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双融合、双促进”。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形成了“服务赛事、校地协作、服务社区”三大党建工作新机制,有力地引领服务体育助残事业发展。

    一是构建“服务赛事”党建工作新机制。近5年,党支部团队承办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奥融合组比赛、国际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东亚区融合篮球赛、全国第七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聋人足球比赛等国家赛事5场,得到中残联和赛事技术负责人的高度赞誉。通过服务相关残疾人赛事,促进了残疾人体育参与和社会融合,同时提高了志愿服务水平。

    二是构建“校地协作”党建工作新机制。党支部团队与中残联、福建省残联长期合作,形成“校地协作”的工作格局。党支部团队受中残联、福建省残联委托,举办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50余场;受邀担任“大爱新福建,建功新时代”社区太极拳教学工作。2020年,与8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帮助其培育助残志愿服务队伍;受省残联邀请,编制智力障碍人士与残疾人群居家健身指导手册,在福建省推广。

    三是构建“服务社区”党建工作新机制。服务队将志愿服务和服务社区深度融合,先后与福州市第二福利院等6家助残单位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确定福州市省直东湖大院与福州市开智学校为团队长期助残服务点,指导连江谷雨公益志愿服务中心志愿者掌握残疾人康复健身技能,该公益组织长期立足社区开展服务。服务队还协助宁德市肢残人协会获评省级福乐健身示范点,该示范点将康复、就业、创业融为一体。

    打造平台

    支撑党建特色品牌建设

    党支部积极打造以“特色体育课堂、体育助残社会实践基地、体育助残资源库、体育助残技术指导”四大体育助残示范平台为支撑的高校体育助残志愿服务党建品牌,进一步丰富支部党建“双创”工作内容。

    一是打造特色体育思政课堂示范平台。在体育专业本科生中开设“特殊需要人群体育服务与管理”选修课,被评为校级实践类“金课”,已制作成慕课并向其他高校开放;开设“体育志愿服务”选修课,帮助大学生掌握赛事服务和社区体育服务方法;开设全校病残弱学生“调适性体育课程”,被评为精品课程,全国部分高校选用;受中残联委托编写《大学生体育助残志愿服务》,并在全省高校巡讲,将在部分高校试点开设选修课,为残疾人提供高质量体育服务。

    二是打造体育助残实践基地示范平台。从被中残联评为“中国特奥活动基地”开始,近年来,党支部团队在学校融合体育、社区融合体育以及运动康复等领域分别确立了较为稳定的实践基地,如福建省特殊教育幼儿园的适应体育研究基地、福建省特殊教育改革试点校和融合学校试点校计划实践基地、福建省运动康复实训基地等。2020年,福建师范大学入选福建省“高校助残志愿服务基地”。

    三是打造体育助残资源库示范平台。在残疾人社区康复健身、居家康复健身方面已形成科学有效、影响力大、辐射范围广的体育活动项目资源库。党支部两次受中残联委托,开发残疾人社区康复和居家康复健身套路,已在中残联网站发布并向全国推广。残疾人居家康复健身资源库开发获得福建省社会科学普及出版资助项目立项;开发不同地域、不同残疾程度和残疾类型的特奥融合学校计划活动内容资源库,服务全国200多所签约的特奥融合学校;设计中重度智力障碍和多重障碍学生机能活动训练资源库并投放部分特校试运行,得到特教学校的普遍欢迎。

    四是打造体育助残技术指导示范平台。2017年起,党支部团队被国际特奥东亚区任命为中国特奥融合学校技术团队,已指导全国200多所普校和特校开展融合体育活动。2011年起,承担福建省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至今开展培训数十场,培训数千名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2017年,党支部团队成员被中国残联聘为全国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师,长期为全国及各地市培训、指导体育助残活动。2021年,与中残联合作在全国部分高校试点开设“大学生体育助残志愿服务”选修课,提供课程开设的技术指导和支持。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党支部已开展志愿服务累计时长达34.86万小时,帮扶残障人士逾1.1万人次。党支部入选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获评福建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集体获国家奖项6个、省级奖项13个、市级奖项2个;党支部成员获省级奖项2人次。

    (陈振祯)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