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春暖花开季,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药专业大四学生饶玮轶已经在校处理毕业事宜了。回想起4年前略带冲动的专业选择,如今的她倍感幸运,“学校夯实了中药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让我在毕业这个关口充满了自信。”
数月前的秋招现场,饶玮轶曾自信地向企业介绍她在学校“专业五能”人才考核中的优异成绩。当谈及考核中她清晰地辨认了60余种药用植物的科属名、植物名,并快速辨别了20味常用中药的真伪品时,不少企业负责人都连连称赞。
“不搞花架子,强基础、重实操、有创新”,这是企业对安徽中医药大学人才培养成果的评价。作为安徽唯一以中医药学为研究特色的省属本科高校,学校立足中医药根本,不断开拓创新,小火慢熬出了一剂“育人良方”。
扎实筑牢中药学科基础
“对学生中医药文化认同感的培育,是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药学院院长桂双英认为,坚持这套培养思路,既受使命感驱动,也具有明确的问题导向。
中医药事业发展如何保持自身特色和优势?桂双英表示,关键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坚持中医药为本,同时融合其他学科优势。
以基础为纲,在学校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中医学基础”“临床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占据了半壁江山。“在本科阶段打牢学生的中医药理论基础,就是把医药文化认同感深植于学生内心。”桂双英说。
以能力为要,学校提出了中药“专业五能”培养目标——能“识”药,能用本草的历史眼光识中药;能“辨”药,能辨识中药材或饮片的真伪优劣;能“制”药,会传统工艺,懂现代技术,善炮制加工、精制剂生产;能“用”药,知药性功效,懂中药配伍,会临床应用;能“创”药,会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新产品,促进新应用。
依托“专业五能”培养目标,学校又创建了“五能”考核体系,每种能力分为两个考核等级,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方向。如识药能力一级考核,要求学生能识别常见药用植物300种,写出常见药用植物基原所属科、种以及入药部位、中药名;制药能力考核要求学生解决常用中药炮制的辅料选择、用具使用、火候掌控、操作规范、成品判断等实际问题,并考察学生是否会分析处方,根据药物性质初步设计处方以及制备片剂、胶囊剂等中药常规剂型。
创新融合助力跨越提升
已走上工作岗位的乔欧,一直难忘大二期间在校参与的创新项目研究,和它给自己专业学习带来的启发。
乔欧介绍,中药成分和作用机理复杂,单一成分无法反映其质量优劣。为探索科学的中药整体评价方法,在教师指导启发下,他将UPLC(超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技术应用于中药经典方桃红四物汤的体内外成分分析中。一年多的研究让乔欧重新思考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他表示,对中医药理论基础的夯实、对中药本原的深刻认识并没有让自己陷入故步自封,“理论为基,才能更好地拥抱创新”。整个项目的研究让乔欧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药发挥疗效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特点,也更加清晰地体会到指纹图谱等现代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在校长彭代银看来,传统中医药融合现代科学技术是中医药发展的关键所在。“传统中医药就是在不断地汲取和利用各时代新兴科学技术的过程中与时俱进的。传统中医药领域具有典型的大数据特征,数据量大、具有多维性和复杂性。将今天的人工智能特别是大数据技术逐渐应用到中医药领域,联合挖掘和共享中医药大数据,会对中医药事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夯实基础,提质创新,学校据此提出了“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即在院校专业教育的基础上,为学有余力、学有专长的学生做加法,实施英才培养,强化“传承”和“创新”两翼。
特别是在“传承翼”中,学校遴选了中医药名师,组建了由骨干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组成的梯队,开展医教研一体化传承教育工作,并建立相应的人才评价和绩效考核机制,使名师倾囊相授、弟子安心学习。
与此同时,学校与中国中医科学院联合创设的中药传承创新班应运而生,每一届班级均在学校中药学专业大一学生中选拔30人,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开设中医药传承创新特色课程及特色实践教学环节,精准强化本科生的中医药思维、科学思维培养。
实践育人山野天地求真知
依托安徽丰富的中药资源和产业优势,学校构建了第一、二、三课堂一体化的校内外实践育人体系,创建了黄山野外药用植物识别、亳州中药材市场中药材辨识、中医药文化节、大学生中药资源科考等实践育人品牌项目,探索出了一条特色育人道路。
“神农尝百草的艰辛、中药藏于山野天地间的灵气,都在野外科考中化作了震慑人心的力量。”参与大别山中药资源科考后,2020级中药(1)班学生庄荣将传承中医药文化的使命扛在了肩头。
2018年起,学校启动了中药资源科学考察活动。每年暑期,经层层选拔的20余名学生深入大别山、皖南山区等地,采集道地药材标本,实地考察中药材资源的分布、保护和开发利用等情况。
“中药科考多在森林、山区等恶劣环境里完成。队员们每日行程20公里以上,晚上还要压制标本到深夜,有时还要在野外露营。”科考项目负责教师杨青山表示,通过科考,学生锻炼了体魄、锤炼了意志、增长了中医药知识,也增强了中医药文化自信。
“中药专业‘五能’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彰显了学校‘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育人特色,不失为一剂夯实基础、创新提升、实践求真的‘育人良方’。”彭代银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