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中教评论·观察
2022年04月15日 星期五
北京冬奥精神是高校育人的宝贵资源
张兴华

    北京冬奥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彰显了中华民族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昂扬精气神。回顾北京冬奥会从筹办到举办的7年历程,广大参与者用辛勤付出、坚强毅力、巨大勇气,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创造了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完美展示了中国形象,集中体现了爱国精神。

    广大参与者之所以能胸怀大局,是因为他们心系祖国、志存高远。在他们的心中,祖国利益高于一切。他们勇担使命、奋力拼搏的面貌,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全世界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自信心。这种视大局为“国之大者”的爱国精神,正是高校培育时代新人所急需的宝贵精神财富。时代新人应具备的首要品质是爱国。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当前,要让展示中国形象、体现爱国精神的北京冬奥精神在大学生心中牢牢扎根,引导他们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

    北京冬奥精神彰显了中国气派,即自信开放、雍容大度的精神风貌。在这一届无与伦比的冬奥盛会上,中华文化与奥运文化相得益彰,从服饰到配乐、从竞技到颁奖,文化之美与运动之美在冬奥赛场竞相绽放。世界观众在观看冰雪赛事的同时,欣赏并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灵动与厚重。特别是我国冬奥健儿表现出的那份自信包容、乐观豁达,更是收获了世界的掌声。中华文化蕴含着的优秀基因,对当今世界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正向引导力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应坚定“四个自信”,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递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展现出开放包容、自尊自信的风采,用青春和智慧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北京冬奥精神体现了中国精神,即迎难而上、坚韧不拔的昂扬斗志。中华民族向来崇尚实干苦干,不畏艰难险阻,当代中国人民具有战胜任何挑战的坚定意志和能力。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筹办举办正是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背景下推进的。全部参与者发扬“不怕苦累,只争朝夕”的精神,坚持“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误不起”的态度。他们深情地表示:“为了冬奥圆满成功,困难再多也嚼嚼咽了,一切付出与奉献都值得。”他们挺起了“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脊梁,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精神。当下是时代新人追逐梦想的时代。要成为最好的自己,必须努力奋斗。高等教育工作者要用好体现中国精神的冬奥精神,引导大学生深刻感悟“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的道理,鼓励他们坚持知行合一、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干事创业,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北京冬奥精神反映了中国品质,即追求卓越、不断突破的精神品格。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举办过程中,广大参与者始终坚持最高标准、最严要求,精心规划设计、雕琢打磨、磨合演练,确保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如期安全顺利举办,确保“两个奥运”同样精彩。冬奥运动健儿直面挑战,勇敢创造令世人刮目相看的奇迹。世人从新一代运动员身上看到了可爱、可敬的形象,看到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中国品质。高等教育工作者要引导青年学生以冬奥运动健儿为学习榜样,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追求卓越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北京冬奥精神弘扬了中国风格,即共创未来、团结合作的高尚境界。奥林匹克运动承载着人类对和平、团结、进步的美好追求。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战面前,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不远万里来华共襄盛举。“一起向未来”和“更团结”相互呼应,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了一场和平友谊的盛会、一场团结合作的盛会、一场鼓舞世界的盛会。在这场盛会中,广大参与者表现出热情好客与团结的精神。如果“更快、更高、更强”强调的是强者之美、进取之美、生命活力之美,“更团结”则更强调团结和友好精神。北京冬奥会作为奥林匹克格言加入“更团结”之后举办的首个冬奥会,也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是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新格言的成功实践。高等教育工作者要有办大教育的视野,要注重引导青年学生从北京冬奥精神中汲取营养和力量,注重关注人类发展大势,关注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不仅肩负起建设祖国的使命,而且承担起为世界、为人类作贡献的责任。

    北京冬奥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有太多可挖掘的内容。高校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北京冬奥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有效激励措施,激发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锻炼的热情,让他们在运动中健全人格、在锻炼中磨炼意志、在拼搏中塑造精神。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北京冬奥精神,特别要注重在精神文化层面,加强北京冬奥精神的诠释和宣传,通过视频播放、论坛宣讲等多种途径展现中国运动健儿在奥运舞台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感人事迹,让北京冬奥精神渗入大学生的灵魂深处,化为普遍的价值信仰和行为习惯,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动力。

    (作者系山东省教育系统党建专家库专家、山东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