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13日 星期三
化解“双减”后新矛盾须提升育人水平
顾明远
①山东省高密市恒涛实验小学的学生在跳课桌舞。李海涛 摄
②课后服务时间,江苏省盐城市西城实验小学的教师对学生进行作业辅导。
本报记者 张学军 摄
③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礼雅小学的学生在绿茵场上踢足球。粟勇主 摄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学生课业负担减轻了,学生高兴了,但老师觉得责任重了,负担也重了。有些家长对减负还不太理解,担忧学生学习成绩会不会下降。“双减”政策推进后,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

    如何化解这些矛盾?首先要认识为什么要减负。减负之前,中小学最突出的问题是,学业负担太重。学生整天埋头于作业,睡眠不足,又缺乏锻炼,体力下降,影响身体健康。学生负担太重,不仅影响到身体,而且影响到学生心理健康。学习缺乏兴趣,被动学习,不仅效率不高,而且会形成扭曲的心理,把学习作为竞争的手段,把同学作为竞争的对手,缺乏抗挫折的能力。学生负担太重,没有时间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不了解世界、不了解社会,缺乏宽广的视野、丰富的知识、创新思维和能力,对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发展都很不利。减负就是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负担减轻了,就能真正做到“五育”并举,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从学校课后服务水平、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等方面,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新要求,这不可避免地会增加教师的负担。

    教师的负担确实加重了,教师不仅要管课堂,还要管课后,要管学生放学后的两个小时。我觉得要从两个方面来解决这个矛盾。一方面,学校要调整管理方式,帮助教师解决困难,例如实行弹性坐班制;做好家长的工作,让家长理解“双减”的意义,争取家长的配合;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来解决学生课后托管辅导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要把课堂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让每个学生在课上都能学懂学会,学生课堂效率提高了,课后就可以减轻作业负担。

    这就要求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现在学界流行“深度学习”的概念。什么是深度学习?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思考、去掌握知识及知识的本质。古人曰:学而不思则罔,又曰:举一反三。只有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学习才能做到。要改变教师单方面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然后用题海战术、机械的练习来巩固知识的局面。教师在课堂上把学生教会、教懂了,那么课后就可以少布置一些作业。现在大家都在研究怎么布置作业、布置什么样的作业。布置作业也有大学问,作业不在多,而在精,在于能使学生思考,掌握知识的本源,减少机械的练习。作业少了,学生就有时间参加各种活动。

    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掌握教材的核心概念及其本质原理。教学不是简单地把现存的知识(公式)教给学生。有一次,我听了一节数学课,老师讲“三角形的面积”,他让学生在黑板上画了正方形、长方形,对角线分开,说明三角形的面积是高乘以底除以二。但一名学生画了一个梭形,这位老师就不知所措了,最后说:“只有等边三角形才能这样。”说明这位老师自己没有掌握三角形面积的原理,也没有把最基本的概念教给学生,只是把公式教给了学生。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一堂好课就是要通过教材中的知识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掌握了,就可以减轻课后作业负担,提高学习质量。

    教师要深入研究每一个学生。教书育人在细微处,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材,还要研究学生。每名学生天赋不同,思维的品质不同。有的学生思维敏捷,但不一定深刻,常常举手好答;有的学生思维缓慢,但思考问题较深,可能不喜欢举手抢答。每名学生都会有各种表现,教师要了解,然后因材施教,使每名学生都能学懂学会,不断成长。《学记》里有一段话:“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这段话至今犹有现实意义。

    教师要把学习的选择权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改变“被教育”“被学习”的现状,让学生主动、积极、有兴趣地学习。因材施教正确的理解是给不同的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学校和教师的责任是为每个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本来是学生自己的事,要靠自己的努力。把学习选择权还给学生,并不是放任不管,教师有责任加以引导、指导。特别是低年级的儿童,他们还没有能力选择,更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指导。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学生,让他自己生动、活泼、自由地发展。要相信孩子,相信他们的能力。我们的教育其实就是在挖掘他们的能力,启发他们的能力,不是我们给他多少知识,而是我们要帮助他自己发挥他的才能。

    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减轻了、学习成绩提高了,家长的焦虑就打消了。相应地,教师的负担也会有所减轻。因此,当今学校的工作要把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不断钻研反思,提高育人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才能化解由“双减”而产生的新矛盾。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