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抓手。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建立教师发展研训工作室,需要通过制度化的规范设计和科学化的管理嵌入来保障其正常运行。切实保障研训工作室的生态运转,需要明确县域教师研训工作室成立的目的所在、制度设计的内容实质和日常管理的可为路径。 第一,县域教师研训工作室成立的目的在于夯实教师的专业素养,实现教师的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研训工作的落实,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培养教师的专业发展思维、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品质和培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情感。当前,我们要建设教育强国,其中提升农村地区教育质量是关键环节,而县域教师无疑是助力农村地区教育转型提质的关键动力。事实上,县域地区教师队伍中不缺优秀教师,但难点凸显在优秀教师群体的形成,这与教师入职后的研训方式息息相关。特别是在一些师资薄弱地区,教师在研训过程中长期存在教学、教研、培训三者彼此脱离、各自为战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成立县域教师发展研训工作室,意在通过创新县域教师发展方式,创设从教学实践问题到教研课题再到培训主题的专业发展环境,真正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生命成长。 第二,县域教师研训工作室的有序运转离不开制度化的规范设计。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县域教师研训工作室目前比较突出的短板在于缺乏一套完整科学、运转自如的制度体系。尽管部分教师研训工作室在成立之初制定了规章制度,如会议考勤、帮扶共享、外出学习、课题引领、定期考核等制度,但大多都是形式意义上的宣传介绍,并不能从根本上保障教师专业发展的成效。从县域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制度本身所具备的价值来看,服务制度和考核制度的科学设计是最为关键的两个抓手。为县域教师专业发展服务是服务制度的精神所指,这就需要县域地区有机整合培训、教研、电教等部门,同时创新构建以县级政府主导,由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教师研训工作室实施、学校提供保障的县域教师发展的“四位一体”服务支持体系;考核专业发展效能是保证教师研训成效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科学构建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标识的评价体系,有效实施教师发展增值评价和过程动态监管,有机落实“专业达标”考核评价机制并制定考核方案定期监测研训实效。 第三,县域教师研训工作室生态发展的关键在于科学化的管理。实现县域教师研训工作室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运转,需要科学化管理思维的嵌入和多举措的协同联动。首先,实施研训学员过程性参与与监督评价机制。确保研训学员的过程性参与和监督评价权利,有助于研训工作室及时调整研训工作方案,提高研训质量。其次,注重对专兼职培训人员的培训,即培训者的培训。专兼职培训人员需要定期参与教育行政部门、高校、社会等机构组织的专业培训,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核心能力和专业品质,确保职业培训高标准。再其次,做好教师研训文化环境的生态构造。研训工作室运转秩序的维护需要厚植研训生态文化,从组织价值、组织结构、组织支持等方面构造一个适应多元主体的研训文化环境至关重要。最后,即时性调整、完善和创新研训体制机制。教师研训是一个长期工程,这就需要县域责任单位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人才培养规律、教师专业发展要求等因素及时调适、完善和创新研训的体制机制结构,确保县域教师研训工作成效。 (作者系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