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因为语文教学研究的需要,我收集了许多民国时期的小学语文教材。此外,还聚拢了一些有关民国教师的书籍,灯下翻阅,常常为之兴叹,先贤们对汉字的体察玩味,值得我们深入追寻。今天,我就来介绍两种近乎失传的对子游戏。
“拆合对字”
《国文趣味》(姜建邦 著 当代中国出版社)是民国时期出版的一本国文补充教材,作者姜建邦先生曾任上海辑规中学的国文教员,他并非知名文人,具体生平细节已不可考,幸亏这本书流传了下来并重新再版,让我们得以窥见上世纪40年代中学语文教师的学术视野和教学艺术。
姜先生认为汉字之所以美观,其中有一个主要的原因——汉字大都是对称的,对称的东西常是美丽可爱的。此外,汉字具有游戏精神,因为每个字各自独立,像积木一样,可以搭成各式各样的玩意儿,并且合体字多由几个字拼拢起来,所以还具有一种拆合性,便产生了一些有趣的游戏。如一个“讀”字(读的繁体字),可以拆成“言、士、四、贝”四个字。一个“十”字和一个“口”字,可以合成“古、叶、田、由、甲”等字。
一个字既然可以拆成几个字,几个字也可以合成一个字,因此产生了一种“拆合对字”的游戏。例如“天”字,可以分成“一大”;“示”字可以分成“二小”。“一大”正对“二小”,所以“天”可以对“示”。姜先生出了一些字,让读者去对:時 秒 堤 牲 梯 柏 驷 知
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去试着对对,语文教师也可将此项活动引入自己的课堂,带孩子们玩玩,对出与否并不重要,至少可以通过这一文字游戏让孩子们感受汉字的趣味。
“神仙对子”
顾随,字羡季,是古典文学领域大师级的人物,他生平著述并不多,但他培养的学生,却是大名鼎鼎,如张中行先生、周汝昌先生、叶嘉莹先生等,都曾先后亲炙其门。《女儿眼中的父亲——大师顾随》(中国工人出版社)是顾随先生的女儿顾之京教授撰写的一部传记,更加细致地呈现了顾随先生的人生经历。先生早年曾任中学国文教师,上世纪20年代在济南省立女中教书,课余常与同事卢伯屏、程仰秋、王翔千做“神仙对子”的游戏。
这种游戏的做法是一个人先把一句诗的每一个字不按次序一一写出来,让他人一一地对,就这样一个单字一个单字地出下去,他人也一个单字一个单字地对下去,对完了之后,再按照原句子的顺序排列出来,看看是否能讲通,或者不通,结果往往令人失笑。但有时也有很好的诗句——并且这种诗句按平日的作法去写,有时也未必作得出来。
有一年寒假,校中同事大都返乡度岁,这几位先生留在学校,不免有“岁云暮矣,风雪凄然”之感,于是聚在一起,玩起了“神仙对子”,顾先生出的是——
1.迟 2.去 3.夕 4.映 5.帆 6.遥 7.阳
他的朋友们对出分别是:
伯屏:快 归 朝 吹 鸟 倘 日
仰秋:早 离 年 催 客 每 暮
翔千:远 看 秋 当 处 偶 色
这七个字不是一时写出来的,乃是出了一个又出一个。对的人也是对了一个又对一个,仿佛猜谜似的。
他出的诗句原本排列出来的是“夕阳遥映去帆迟”。于是,朋友们的对句连起来就成了——
伯屏:朝日倘吹归鸟快
仰秋:年暮每催离客早
翔千:秋色偶当看处远
结果评定优劣,伯屏落选,仰秋第一,翔千第二。
第二回翔千出的是——
1.转 2.流 3.绕 4.芳 5.江 6.甸 7.宛
羡季:回 水 连 臭 郭 沟 来
伯屏:旋 涌 盘 汲 水 泉 回
仰秋:连 系 依 念 我 怀 频
这句系出自《春江花月夜》中的“江流宛转绕芳甸”,于是他们的句子成了:
羡季:郭水来回连臭沟
伯屏:水涌回旋盘汲泉
仰秋:我系频连依念怀
下句排列一经揭晓,大家都笑得上气不接下气了,顾随先生对得虽不甚雅,却很工整——“来回”对“宛转”,“臭沟”对“芳甸”,真是巧极!于是被大家公推为第一。
“拆合对字”和“神仙对子”虽只是两种以对偶为基础的文字游戏,但一斑窥豹,可以想见当年国文教师的生活情趣。先生们对汉字、对中文的热爱,并从中自得其乐的精神值得当下语文教师深思,当然也可由此生发,创造性地引进我们的课堂和生活。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高级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