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阜康市职业中专青年“双师型”教师张占军在指导团队学生开展实践训练活动。 本报记者 蒋夫尔 摄 |
对职业院校来说,“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如何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然而,记者在一些职业院校采访时发现,因“双师型”教师到龄退休,或者年轻教师比例增大,导致个别学校的“双师型”教师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不能完全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尽快培养一批青年“双师型”教师迫在眉睫。那么,怎样才能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双师型”教师?新疆阜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就此进行了探索,闯出一条可行之路。
师徒制+学徒制
“双引擎”引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由于种种原因,2018年之前学校5年没有进过年轻教师。”阜康市职业中专党总支书记石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2018年开始,学校大量引进年轻教师,3年时间引进30多人,其中研究生学历年轻教师占比较大。”
据该校统计,2017年学校教师平均年龄达到46岁,老龄化较为严重。年轻教师的到来,给教师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和活力。然而,这些学历高的年轻教师在实践技能方面较弱,更谈不上“双师型”了。怎么办?如何尽快让这些年轻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成了学校努力破解的一大难题。
“如果年轻教师不能尽快成长为‘双师型’教师,无疑会成为人才培养上的一大‘短板’。”阜康市职业中专校长赵天成说,“为此,学校把青年‘双师型’教师培养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上来抓。”
“我自己也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就成长为学校的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谈起成长过程,青年教师张占军颇有感触地说,“对我们这些年轻人,学校确确实实下了很大功夫培养,没有师傅带,我估计还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成长为今天的样子。”
张占军口中的师傅是学校老教师严红梅。张占军大学学的是物理学专业,虽然是研究生学历,可来到学校后,他发现自己并不能完全胜任职业学校的教学。正在他苦闷彷徨的时候,学校指派严红梅作为他的师傅。迈进职业学校校门,张占军又变成了学生,师傅上课,他专心致志去听,师傅到实训室,他也跟到实训室,仔细学习和观察。不懂就问师傅,师傅也实时帮助指点,很快,张占军就拿下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了。
与传统的师徒制不同,在这所学校,除了通过老教师带青年教师的“师徒制”模式外,还实行学徒制培养青年“双师型”教师。
“为了让每位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我们为其挑选3到5个学生,与青年教师组成一个团队,再由这位青年教师的师傅担任这个团队的指导教师。”赵天成说,“这样一来,青年教师既有老教师带,又和学生一起成为学徒,既教学生又当学生,与学生一起成长。”
说到学徒制中的自我成长,张占军对这种模式赞不绝口。“我和学生一起作为学徒参加各种活动、一起做项目,跟学生一起交流,相互帮助,共同成长。”张占军说,“有的学生特长突出,我可以从他们那里学习借鉴;有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强,也可以教我去做,成为我的小老师。再就是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在很多方面能帮助到我。”
让青年教师和学生一起当学徒,在一个团队中共同成长,是阜康市职业中专的一大创新,对培养青年教师效果显著。经过师徒制和学徒制的3年培养,张占军成长为学校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从初级到高级再到技师,他仅用了6年时间就拿到技师职业资格证;他带的学生频频在自治区职业技能大赛上获奖。在这所学校,像张占军这样成长起来的青年教师还有很多。
成为骨干教师后,张占军又开始传帮带新进学校的青年教师。他又重复他的成长路径,让这位青年教师与4个学生组成团队,进行技能训练,参加技能大赛,开展教研活动,让更年轻的教师快速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兴趣意愿+搭建平台
多举措让青年教师爱上职业教育
很多青年教师在入职职业院校时,并不那么了解职业教育,他们个性鲜明、兴趣特长各异、自我选择的意愿比较强。怎么能让他们爱上职业教育,是他们能否成长为“双师型”教师的关键。
24岁的青年教师马义山来到学校后任专业课教师,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对专业课不是十分感兴趣,他选择了辞职。离开学校后,马义山发展之路并不顺利,有了想回学校的想法。
一般情况下,像这样离开了又想回来的人,学校是不大愿意再接收的,但阜康市职业中专却没有这么做。得益于学校的大格局和宽阔的胸怀,马义山又回到了学校。这一次,学校从他的特点和特长出发,征求他的意见和想法,决定把愿意搞管理的马义山放到德育科。兴趣对了路子,马义山干得风生水起,如今已经成长为学校团委副书记。
来自江苏省的青年教师支成和马义山正好相反,研究生学历的支成喜欢专业、热爱讲台。“我学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希望干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不喜欢行政工作。”支成说,“入职后,我向学校提出自己的想法,没想到学校一口就答应了。”原本,学校是想让支成从事管理工作的,但当支成把自己的想法和兴趣爱好向学校表明后,学校当即表示,尊重他的选择,于是把支成安排到了专业课教师岗位上。
该校不仅根据青年教师的意愿和兴趣安排岗位,而且对教师发展与专业相关的特长给予支持。支成热爱人工智能,学校为此投资100余万元建立了人工智能室,他带着20个学生组成一个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行维护兴趣小组,带动了全校人工智能技术的学习和训练。“青年教师有热情,一定要支持,要为他们搭建平台。想往哪方面发展,就往哪方面发展,尊重个人意愿,平台空间时间都给足,为他们成长为‘双师型’教师提供各种便利。”赵天成说,“学校这100余万元的投入是值得的,不仅培养了青年‘双师型’教师,而且带动了专业的发展。”
短短两年,支成就在专业上有了快速成长,他不断从实际中学习,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成了学生喜欢的教师。过去,他对职业教育不了解,现在很喜欢。几年来,支成取得二级建造师机电工程证、高级电工维修证、注册电气工程师证、助理会计师证等一系列职业资格证书。虽然很年轻,但支成已经成长为学校的“双师型”教师了。
同支成一样,该校在着力培养青年“双师型”教师过程中,都会与每位青年教师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意愿,尊重他们的想法和选择,然后给予大力支持。“如果没有学校对我想法的尊重以及为我搭建这么大一个平台,我恐怕在这里待不了多久。”支成说,“随着自身技能水平的提升,我现在铁了心要在这里好好发展,把自己的才华贡献给这里的孩子们。”
技能训练+企业历练
真正“炼”就青年“双师型”教师
“在我们学校,只要有时间,青年教师们都会往企业里跑。”石丽说,“要么是去调研,要么是参与企业的技改,要么是和学生一起在企业实习实训。”
采访中,记者想找几位青年教师聊聊,由于不在学校,只得临时把他们从企业叫回来。青年教师跑企业的热情超乎记者意料。
“只要有机会就让青年教师去企业,这方面,学校舍得花钱,从来不吝啬。”石丽说,“教师可以自己联系企业,也可以由学校出面帮助联系,都报销差旅费。”
为了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锻炼成长,该校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一线锻炼的政策。青年教师付延歌告诉记者:“被学校派出去学习,在我们学校被视为一种奖励,我虽然年轻,但已经出去学习10多次了。这对我们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说,十分有帮助。”
在这里,青年教师常常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向学校提出培训和学习的想法,都能得到学校的支持。支成每年寒暑假回到江苏,都会主动到当地的汽车、电子、运输等企业去锻炼和实践。“这成了一种自觉行动,只要有机会提升自己,有利于自己成长,我们都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支成说。
“我们还有一项奖励政策,让青年教师到实习实训设备供应厂家去学习和培训。”赵天成说,“到设备供应厂家去培训,以及把教师派到高校、行业企业去培训,可以增长教师见识、开阔视野,而且能够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教师去培训,也可以带学生一起去,一般是半个月时间。去培训回来的青年教师,思维变了,能力提升了,精神状态也不一样了。”
到企业锻炼也是该校培养青年“双师型”教师的一个举措。在这里,每位青年教师都紧密联系一两家企业,一有时间就泡在企业里。同时,学校每年拿出一个月时间,把企业的能工巧匠请到学校来,青年教师和学生一起跟着进行技能训练。在这里,学校的实习实训设备不闲置,每位教师都随时可以用,这一举措大大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技能水平。为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了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给予经费支持,教学创新、技能创新、技术创新的成果在职称考核、晋升时都给予加分。
经过短短几年努力,学校培养了一支青年“双师型”教师队伍,他们不仅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带领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上频频获奖。“快速成长起来的青年‘双师型’教师,已经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骨干力量、生力军。”赵天成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