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育展台
2022年04月11日 星期一
桃李自成蹊 全面育英才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中学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的探索实践
马景云 李小琴 杨明 姜艳 石小强

    每天演练、实验、看书、讨论、跑步……对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中学校(以下简称“龙泉中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对象王天丰来说,这样的生活已经习以为常。眼下还有两个月就毕业的他,已经具备创新的动力、能力、潜力、定力。

    “正因为我们不卓越,所以才追求卓越。”王天丰的语文笔记本扉页上写着这么一句话。王天丰就读的龙泉中学,是一所位于成都二圈层的学校。“我必须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优质资源,加倍努力。”王天丰说。

    龙泉中学是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成都市领航高中项目学校。随着成都市“东进”战略的实施,龙泉驿区开放型经济水平继续提升,引进大批国内外高科技企业、高端人才,当地资源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持续增加。根据《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龙泉驿区《关于落实“五育并举”推动龙泉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试行)》等文件精神,龙泉中学从2014年开始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工作,2018年获批成都市“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基地校”,2021年进一步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和模式,制定《成都市龙泉中学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方案》。

    完善硬件 情系未来 

    贯通人才培养

    龙泉中学以“初高衔接、贯通整合,竞赛启智、强基培优,对标名校、追求卓越”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确立了“学生、教师、学校”发展三要素目标:以学生为目标,培养人格健全、博学善行、特长突出的创新型人才;以教师为目标,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气质儒雅、治学严谨、独具风格的卓越教师;以学校为目标,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优化教学生态,建设管理科学、质量上乘、特色鲜明的领航学校。

    为此,学校加快对教育教学硬件设施的提档升级,先后建设了学科实验室、学科专用教室、数字实验室、生物标本室、化学实验室等,成立了创新实验室、航模中心、人工智能实验室、STEM中心、艺体中心等,满足教学需求。 

    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学校在原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体系”,明确了“学段贯通”“课程贯通”“师资贯通”“路径贯通”的推进策略。

    “三师”融合 高效团队

    助力教师发展

    为了实现拔尖创新人才的贯通培养,学校全力打造高质量的教师团队,构建“三师”融合的师资贯通培养体系,采用“校内名师+高校教授+竞赛教练”的模式,选聘师德高尚、业绩优秀的教师负责教学及班主任工作,贯通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团队,组建学科竞赛和强基计划专家教练团队,全力做好竞赛、强基、培优辅导工作,并把工作重点落实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方向上,从制度、培训、福利保障、激励措施、评价机制等方面建设师资队伍,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校还帮助教师找准定位,实施阶梯培养计划,送优秀教师去国外进修,开拓教师国际化视野,助力教师的全面发展。从2016年至今,学校先后选派37名优秀教师和教育管理工作者奔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芬兰、俄罗斯等国进修,既拓宽了学校办学的国际视野,也提升了整合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能力。

    学校进一步完善研修网络,采用“四位一体,多元互补”的校本研修网络机制,在学校队伍建设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发挥学校教科室、教导处等部门各自的优势,实现教研、科研、教师培训、教育信息化等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在此基础上,通过校本研修,拔尖创新人才教师的专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和合”理念 “双课程”体系

    多元化特色化

    根据《成都市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行动计划》,龙泉中学以新课改为契机,围绕“教育和谐、全面发展”的目标,突出和德、和智、和美、合行的“和合”理念,坚持“五育并举”,积极推进课程建设,构建了“国家课程+拔尖课程”的“双课程”体系:国家课程,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初高衔接,贯通整合,保证开齐开足课时,确保课程质量;拔尖课程,按照“最近发展区”原理,根据学生的潜能层次,分为竞赛课程、强基课程、培优课程三大类,尽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其中,竞赛课程专门针对有竞赛潜质的学生进行专业竞赛培训,参加国家学科竞赛;强基课程专门为不走竞赛方向但对基础学科感兴趣的学生开设,在确保综合成绩达标的前提下,提前进行高中选修及大学先修内容学习;培优课程为没有明显学科特长或者对强基计划学科不感兴趣的学生设置,通过夯实学科基础,适度拔高训练。多元化的课程设计既满足了学生多样化发展和自主选择的需求,也适应了现代社会素质综合、能力叠加的人才选拔需要。

    此外,学校大力发展优势学科,将语文、英语、数学等学科作为基础发展学科,强化学生基础;将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作为竞赛突破学科,增强学生竞赛能力;促进历史、政治等学科形成精品学科,增强学生思想素质。优势学科突出了拔尖学生的学科发展需求,并形成了拔尖生贯通培养特色。

    课程“超市” 课堂改革

    尊重学生需求

    在拔尖创新人才的贯通培养中,学校开设课程“超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课,培养学生兴趣特长,挖掘学生创新潜质,尽可能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可选择、有针对性的贯通培养路径,帮助学生实现多元个性化发展。 

    学校聚焦学科核心素养、问题设计解决、学生潜能开发、学生深度学习,致力探索合作型、探究式的课堂教学,坚持深化课堂改革,推进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智慧课堂模式。

    学校积极开展“生本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构建“推进生本、提高质量”的管理运行机制,完善“生本课堂”教学基本流程,构建全新的课堂教学关系;在“双主‘导·动’”教学模式中,以问题为驱动,以科学探究为基本方法,以获得科学结论或建模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发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教学从“教师主体、学生客体”向“学生教师双主体”转变,提高课堂效率;在智慧课堂建设中,深度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为每一名学生构建个性化学习空间,精准推送个性化学习任务,满足不同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学校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创活动,坚持建设STEAM项目和“冬(夏)令营”项目,为学生搭建与“大师”对话的桥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促进学生品质与品格的健全发展。

    “菁才计划” 社会实践

    谱写教育华章

    成都市教育部门通过整合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培训机构等优质资源,建立了专业的导师团队,开展各类竞赛活动,实施“菁才计划”。

    从2017年开始,龙泉中学就积极对接“菁才计划”,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30多所知名高校开展“双高合作”,在学校举办“和合讲坛”,聘请知名专家担任讲师,致力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学段贯通培养,以弥补中学师资短板,创新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校选派专门的指导教师,配合高校专家,指导在校学生于三年内完成一到两个科研课题,其中李之卓远、汤文欣、杨世冰的“‘GSZ’创新实践法在高中校园中的应用研究”和罗如意、赖秀梅、肖可的“通过模型方法探究恩格尔曼的三棱镜实验”先后成功入选成都市“菁才计划”研究性学习课题并顺利结题。

    学校还组织学生开展不同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如“龙泉客家民俗探究”“龙泉广场文化源”“龙泉建‘读书之城’过程中成年人阅读情况抽样调查及我的见解”等。

    在成都市龙泉驿区的经济发展中,航空航天、工程机械、节能环保设备、汽车研发等高端制造产业是重点项目,学校借助区域经济优势,面向高一、高二英才班学生,组织开展了系列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参观一汽大众、吉利沃尔沃、光明光电等先进制造业,鼓励学生开展“龙泉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调查研究”;在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开设实践课堂,向学生普及航天知识,通过活动弘扬中国航天精神,加强国防教育。

    学校还与四川现代农业企业成都好秾人安全农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农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进行农业实践活动,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与龙泉驿区水务部门、环保部门合作,组织学生考察龙泉地方水生态及进行资源环境状况调查;与成都振中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创客学院,引导学生开展动手动脑活动,培养学生工科能力;与社区学院共建创想空间,开展新思维创新设计实践活动;与成都理工大学、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地质考察、机器人比赛等活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科特长,发掘了学生的创新潜质,使学生学会观察和发现问题,锻炼了学生动脑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如今,龙泉中学不仅拥有集教育、教学、科研、创新能力于一体的高水平学科师资团队,业务能力精湛的创客团队,专业的STEM教师团队,竞赛强基金牌教练团队,还有一大批脱颖而出的拔尖创新型学生。学校的教育成绩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同时也引起了新华网、人民网等媒体的关注。

    “78年风雨兼程,78年薪火相传。‘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龙中精神,早已深深刻进龙中人的骨子里了。”校长马景云说,“创新永无止境,面对未来的机遇和挑战,龙泉中学将勇担‘扛区域大旗、争全市先锋、创全国一流’的使命,迎难而上,坚持创新求索,为时代发展添砖加瓦!”

    (马景云 李小琴 杨明 姜艳 石小强)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