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07日 星期四
打造乡村温馨校园 探索优质特色路径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多举措助推乡村小规模学校内涵式发展
高海迪 高利超 朱风云 王丽华

    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坚持把激活乡村教育“神经末梢”作为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不断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提升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水平等途径,努力办好群众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个孩子都享有优质的教育。其中,以寒亭区高里街道肖家营DMG希望小学为代表的部分乡村学校,以“小而美、小更优”为核心,在打造乡村温馨校园、推动优质特色发展上,探索出了一条乡村小规模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新路径,推动乡村教育教学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聚焦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努力实现“小而美”

    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持续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先后实施了以“净化、绿化、硬化、亮化、美化、文化和拆旧改丑、改造提升”为主的学校“六化两改”提升工程;推动乡村学校取暖改造工程、校舍维修工程及农村午餐工程,全区农村小学全部撤煤炉换空调,让农村小学煤炉取暖成为历史,有效解决了乡村小规模学校学生在校午餐问题,解除了家长接送学生的后顾之忧;还通过对农村小规模学校食堂、宿舍、厕所和土操场开展“四项改造”工程,让教育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农村孩子,为师生创造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

    聚焦乡村学校师资力量配备,努力实现“小而强”

    以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为着力点,着力增加农村学校教师配备,2017—2021年,累计招考新教师1872名,其中向农村学校补充教师700余名,进一步补充优化乡村小规模学校师资队伍力量。紧扣城乡师资均衡配置主线,持续深化“县管校聘”改革,推动城乡校长教师交流形成新制度、新常态,以“鲇鱼效应”激发城乡学校办学水平同步提高。制定涉及校长队伍管理、教师交流调配等问题的系列教育人事管理制度,形成了“能城能乡、能多能少、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教育人事管理新局面,近三年跨校交流轮岗教师1100余名,参与校内竞聘教师4160余名,并对所有乡村学校进行了优化配置。近年来,先后建设乡村教师周转宿舍300余间,切实改善农村学校青年教师居住条件,让青年教师“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地优秀青年教师充实到农村教育中来。

    聚焦乡村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努力实现“小而壮”

    结合“青蓝工程”“深度学习”等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素养,在城乡中小学组建学科教研共同体,为乡村教师常规教研活动提供平台和团队支持,借助常态化的教研活动不断完善教育教学理念,助推乡村教师专业成长。针对新入职的青年教师,积极开展青年教师技能培训、半日无课教研活动、青年教师教学大赛等,多措并举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实施“城乡教育联盟”行动,从城区学校选派由优秀中层干部、教师组成的团队到农村小学结对支教,并担任农村小学校长,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与教育教学质量。城乡教育联盟“合纵连横”、共建共享,建“朋友圈”,搭“立交桥”,走出了一条城乡一体、优质均衡发展的新路子。“城乡教育联盟”行动实施以来,一大批乡村小规模学校脱颖而出,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大幅提升,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

    聚焦乡村学校家校携手共育,努力实现“小而优”

    结合浓厚乡土资源优势,组建乡村小规模学校家校共育共同体,组织开发特色家校共育校本课程,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和劳动教育,实现管理互动、研训联动、质量共进、文化共建、资源共享,促进乡村小规模学校的特色发展。借助班级微信群、钉钉群等沟通渠道,与家长分享交流家庭教育成功的典型案例、育人经验等,为家长推送家庭教育方面的专业讲座视频、链接等,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通过设立全员育人导师制,每名教师负责固定的学生,根据学生的表现不定时进行家访,提高家长时刻关注孩子学习成长的意识,引导农村家长加强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乡村小规模学校劳动教育先天优势,以劳动教育为纽带,搭起家校共育桥梁,家长通过实地讲解果树嫁接、修剪、施肥、浇灌,田里翻地、播种、秧苗管理维护、收获存储等方面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提升劳动素养和综合能力。在让学生体验劳动辛苦的同时,激发学生感恩之情,引导学生孝敬父母、承担责任,增进亲子感情。通过丰富的家校活动,邀请家长进入校园,实地参观了解孩子在校学习生活情况,配合学校将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延伸到家庭。(高海迪 高利超 朱风云 王丽华)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