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31日 星期四
哈尔滨工程大学
巧用联合培养解来华留学难题
本报记者 曹曦 通讯员 胡莹洁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流行既阻挡了国内学生赴海外学习的脚步,也给来华学习的学生造成一定困难。如何在难以返校的情况下继续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线上教育教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以下简称“哈工程”)寻找新思路,谋求新变革,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做好来华留学生培养工作,提升教学质量,创新“在地学习”方案,探索了一条后疫情时代的留学新路子,受到来华留学生的欢迎和肯定。

    “老师,我家在农村,上不了网,怎么办?”“老师,我在家做不了实验,怎么办?”……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之前,因疫情原因,哈工程部分巴基斯坦学生无法返校继续学业,向学校发出了一系列求助。这些巴基斯坦留学生回国后一直无法返回中国校园,只能在当地家里接受线上教学。然而,很多学生受到客观环境、经济条件的限制,很难完整地参与线上学习,一些科研活动更是难以开展。

    留学生的担心与焦虑引起了学校的高度重视。经过全方面了解情况,学校积极寻求解决思路,提出了“在地学习”方案,决定启动联合开展教学活动的创新之举。

    “水声工程学院与巴基斯坦伊斯兰堡通信卫星大学有着比较稳定的合作关系,此前签订过共建中巴海洋信息技术联合实验室的合作协议,约定在海洋信息技术领域开展短期互访、教育培训、科研项目、联合海试等多项深度合作。”哈工程水声工程学院院长乔钢说。

    据介绍,依托于双方共建的联合实验室,学校创新性地提出了“在地学习”方案,让巴基斯坦留学生以访问的形式前往巴基斯坦伊斯兰堡通信卫星大学,接受两校的联合培养。

    “方案重点面向水声工程及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生,秉承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由巴方提供教学、实验、网络通信、食宿、安全保障等硬件环境,我校则以线上方式进行授课、实验和论文撰写的指导。”乔钢说。

    经过一个多月的前期筹备,哈工程制定完善方案,出资配齐设施,2021年9月22日,学校与巴方共同举行了线上开学典礼,第一批12名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正式开启了他们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通信卫星大学“在地学习”的新生活,“续上”了他们留学的校园生活。

    为了让这些学生无后顾之忧,哈工程专门设立了专项基金,用于支付学生在求学期间的学费和必要生活费,支持他们全力投入学习与科研。同时,学校还聘请了一位外籍教师作为管理人员,指导学生生活和学业。

    “和同学们一起在校园里学习讨论,这种氛围真是太棒了!”巴基斯坦学生们纷纷表示。在哈工程的支持与帮助下,这些巴基斯坦留学生安心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通信卫星大学继续学业,既可以在线上顺畅地与哈工程的专业指导教师进行交流,也可以在线下向伊斯兰堡通信卫星大学教师请教问题。“学校的图书馆和实验室也随时向我们开放,这为我们的学习和科研提供了便利条件。”一名学生说。

    良好的学习氛围、优质的教育资源,带来的是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仅一个学期的时间,学生们就参加了多个国际学术会议,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培养效果明显。

    “尽管是在当地学习,但我们对这些巴基斯坦学生的培养与管理,和在校留学生是一样严格的。”哈工程国际合作教育学院副院长丁学忠说。

    “‘在地学习’方案不仅充分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解决学习条件问题,也通过对留学生的联合培养促进了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实现了互利共赢。”校长助理赵玉新说。

    截至目前,哈工程这些留学生中已有1名博士生、2名硕士生顺利毕业。这一方案也将会继续推广至全校范围内所有专业的留学生。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