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职教 新征程(江苏篇)
对于职业教育来说,专业建设是学校的基本建设,也是学校办出质量、办出特色、办出名气的关键所在。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如何找准高质量发展新模式,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人才支撑和更高水平的技术服务,成为制约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现实难题。
自2012年以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依托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专业、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等项目,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创新、精准施策,实施了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商务人才,为高职院校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充分实践,值得推广与借鉴。
坚持问题导向
发现问题是教学改革的创新起点
问题是科学的起始点,也是教学成果的出发点,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直面专业定位不准确导致人才培养不能精准对接市场需求、电子商务类专业教师紧跟技术前沿的教学改革能力不足、实践教学与能力培养目标匹配不够精准、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海外人才培养和国际化标准输出路径不畅等问题,认真梳理问题清单,积极探索电子商务专业育人新机制,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坚持目标导向
精准施策是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
发现问题,就要一个个破解问题,学校坚持目标导向,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出实招、见实效,使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到实处。
——创新“动态能力集”人才培养模式,破解由于专业定位不准确导致人才培养不能精准对接市场需求的问题。
电子商务专业发挥核心参与国家电商类专业教学标准制定的优势,依托专业建设委员会多元合作平台,与省市电子商务协会、苏宁易购等行业企业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构建电子商务专业“动态能力集”,实现“三个动态”。专业建设委员会主导,行企校全程调研、分析,动态形成年度长三角地区电商领域相关岗位“能力全集”;再抽取出适应本专业雄厚办学条件的年级“能力子集”,确定出精准对接电商新业态新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动态构建出人才培养方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任务化、项目化对应的能力元素,动态形成三维度模块化课程体系。按照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的要求,形成了高规格、高质量和高水平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岗位能力全集——年级能力子集”人才培养目标精准定位生态,提高了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
——创新“校企共研、教服双岗”的教师综合素质能力提升模式,破解电子商务类专业教师紧跟技术前沿的教学改革能力不足的问题。
针对电商专业显著的前沿性、交叉性与复合性等特征,紧跟智慧商业技术前沿和教学改革,联合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北京凌阳爱普等高技术企业,依托重点专业、重点实训基地和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高精尖教师团队发展创新平台。通过主持全国电商行指委专业师资能力课题,开发了教师BPD能力模型,以此为引导,企业技术骨干、教师、学生按比例组建团队并进行攻关,率先攻克商品信息溯源场景化等10项技术,成功申报省高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技术发明奖。教服双岗开展项目研发、课程教材开发,助力教师教科研齐头并进,构建了教师综合素质能力提升模式。强化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主持的两个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两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出版的23部教材及60%以上的实训室建设采用了团队科研成果,97个实训项目融入了产业新技术、新规范,形成了“校企共研共用”的科研带动教师综合能力提升新生态。
2017—2021年,面向智慧商业等领域开发了6项新产品;团队带头人获得“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团队教师BPD能力教科研4项指标全部达成,2019年获评首批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创新“课训孪生、三维度递进”课程体系与实训基地同步建设模式,破解实践教学与能力培养目标匹配不够精准的问题。
通过国家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资源库等建设项目赋能,校企联合开展产业技术进步驱动的课程、教材建设,在优化课程资源供给的同时,同步建设与课程对应的“三维度”实训基地,以“课训孪生”保证专业建设的“职业性”。校企同步共建“引入企业真任务的校内实训室(新校区)、科技园双岗训练营(老校区)、热淘网‘双创’教学工厂(新校区)”三维递进实训基地,构建了课程体系与实训基地同步建设模式。
在新校区共建共用具有企业场景的10个校内实训室。与菜鸟共建智慧物流实训室,与京东共建智能客服实训室,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零距离。两个实训室促进了校内实训基地由单一技能训练向技能训练与技术研发并重的转型升级,实现教学课题与生产课题零距离。在老校区建立以首屏学院为代表的校内科技园双岗训练营,将岗位精神、企业担当等融入实践教学,开展跟岗实训,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零距离。该实训基地的做法入选2013年《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创新案例集》,并荣获江苏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共建以苏宁校园体验店、热淘网等为代表的教学工厂,学生组建创业团队开展真实项目运营,实现电商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零距离。课程与实训教学均按以上“三个维度”逐次推进,形成了“四个零距离”贯穿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生态,实现“学岗直通”。
“三个维度”递进式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精准对接了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提高了课程改革对技术进步的反应速度,优化了课程和实训资源供给,整体推动师资、课程体系、实训基地等专业建设关键要素的持续动态更新。
——创新构建电商谷(ECV)基地,破解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海外人才培养和国际化标准输出路径不畅的问题。
“引进来、走出去”是将专业建设发展成果打造成职业教育国际化品牌的必由之路。2016年,依托江苏省高校品牌A类电子商务专业建设项目,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签署教学与科研合作协议,共同开发了8门双语课程标准,制定了具有国际要素的专业教学标准。2017年在全国电商行指委指导下,整合北京博导前程、南京云开数据等企业资源,共建电商谷(ECV)南京中心,对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才培养需求,联合柬埔寨工业技术学院、泰国清迈远东大学建设南京中心下属两个海外基地,合作企业为基地建设投入60万元资金,将专业课程标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国家教学资源库及科研成果转化的教学资源,通过直接管理的海外基地向东南亚国家输出,培养既懂汉语又具备电子商务综合技术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2017年6月在柬埔寨基地,与柬劳工职业培训部、柬埔寨工业技术学院、柬埔寨泰州商会合作开展电商谷高级经理人培训,获外交部门“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2020年与泰国教育部、中泰13所院校及电子商务数据分析“1+X”证书评价机构等合作,对来自泰国51所院校的77名教师开展“中文+职业技能”培训及考核认证。实现了电商谷项目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的预期效果,树立了职教“中国品牌”。
至此,通过创新性提出的“动态能力集”人才培养模式,以建设“训同步课的教学条件、研反哺教的教师综合能力”为核心,构建了课程体系与实训基地同步建设模式,科研提升教师综合素质能力模式,实现了政行校企资源向专业汇聚,进而形成“专业定位、师资队伍、实践教学”三方面生态聚合的局面,打通了资源壁垒,源源不断地为专业建设发展提供充足的能量。
纵览“三维度递进、三生态聚合”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各项创新的举措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并产生共振叠加的实际效果,以及创新与务实碰撞所迸发出来的无穷活力。
坚持效果导向
人才红利是教学改革的喜人成效
随着“三维度递进、三生态聚合”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持续深入推进,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焕发出勃勃生机。
——专业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前列
本专业教工党支部荣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专业先后被立项为国家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群核心专业。主持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两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8门,主持国家资源库两个,主编“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4部、牵头编写“1+X”证书教材3部。教师获省教学能力、微课等比赛奖项7项,学生获国赛一等奖3项、省赛一等奖8项,就业率达99.08%。
——技术平台居国内同类专业前列
主持建设全国电子商务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流通现代化传感网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集成平台、江苏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等4个技术平台。拥有电子商务专业一个国家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商业技术应用分析及仿真验证等两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科研及成果转化成效明显,授权国家专利79项,其中“智慧商城”技术获2016年省高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技术发明奖、2018年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高职院校技术研发与应用成果展”优秀成果奖,研发成果应用到全国111所本专科院校,为合作企业产生经济效益3389万元。
——获得政府部门、行企及同类院校高度认可
牵头教育部门电子商务及移动商务专业教学标准制定、江苏省人社部门电子商务师考核评价标准制定、江苏省商务部门农村商业建设专项研究、南京“十二五”“十三五”发展规划起草;核心参与人社部门电子商务师标准制定、教育部门电子商务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制定;团队核心参与全国电商行指委移动商务专业建设指南制定,承担一个国家一级学会专委会和一个省级学会专委会秘书处工作;利用技术平台,协助北京京胜、南京云开等企业开展项目研发与技术攻关,为企业发展定位提供智力支持,创造经济效益数千万元;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借鉴该成果,专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带领全国29所学校共建两个国家教学资源库,接待全国512所中高本院校交流学习。
成绩背后,是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不懈探索与成功实践。未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将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谋划推进高职教育综合改革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吴洪贵 罗晓东 冯宪伟 丁天明 顾锦江 刘巧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