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30日 星期三
充满信心地做好基础学科人才培养
吴杨

    ■关注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系列评论之五

    走好基础学科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体系,既是我国国家战略需要,也是高等教育发展要求。《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我国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上升到第12位,已经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于对“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深刻认识,我国已在价值观、政策、机制等层面不断强化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我国科技人才的培养路径,为基础学科人才发展创造了优质条件。

    价值观引领、民族文化传承与科学家精神激励三者共同树立培养基础学科优秀人才的自信。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有各项事业发展的广阔舞台,完全能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我们要有这样的决心与自信。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公民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也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的重要手段,为培育更多基础学科优秀人才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第二,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是基础学科人才追求卓越的基石和动力。一方面,民族文化中蕴含的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甘于奉献、不断超越等精神发挥了强大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几千年来教育制度与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变革,历久弥新的思想信念成为我们培养大量优秀人才的有力保证。这些文化传承和教育理念已潜移默化地渗透于科技人才成长过程中,为基础学科人才带来追求卓越的信心和力量。第三,科学家精神是激励学者成为大师的榜样力量。那些突破艰难险阻最终走向成功的科学家事迹,为青年学子树立了一面面旗帜。

    国家政策需求与基础研究投入持续增加,为我国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国家人才战略规划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提供了制度保障。当前,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仍面临诸多迫切需求,如破解“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前瞻性的重大科学问题和重大开创性原始创新成果等,这些需求将成为不断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驱动力。这也意味着国家将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汇聚全社会的优质资源,快速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基础研究经费持续增加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奠定了物质基础。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的快速增长,为高质量基础学科人才储备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将吸引更多人从事基础学科研究,进一步加强基础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同时,我国积极建立基础学科研究多元化投入体系,为基础学科研究及其人才培养汇聚优质科研资源,创设高质量研发环境与平台,推进科教结合培养基础学科人才,多措并举提高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质量。

    创新人才选拔和培养“中国方案”,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提供了可行的实践路径。我国对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已步入正轨。为满足国家对拔尖人才的战略需求,我国从改革招生制度、出台专项培养计划、建设培养基地三个方面优化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全链条机制。例如,教育部推行面向高考考生的“强基计划”,对具备科研创新潜力的学生实施特殊招生制度,为其踏入数学、物理、生物技术等基础学科领域提供特殊通道,并通过导师制、小班化和本硕博一体化等新型培养模式吸引了大批基础学科生力军。现行的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中国方案”,不仅能为国家科技创新持续输送优秀人才支撑,也为优化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评价机制、管理制度、资源投入和创新氛围等提供了良好契机。

    (作者系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