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觉中国 供图 |
独立学院转设和转设后健康发展,是“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之一。
近年来,面对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新要求,依法理顺公办民办高校办学属性和体制机制的客观要求,以及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战略部署,教育部出台了相关政策,推动独立学院逐步“转设”。实践中,一些省份以独立学院转设为契机,不断优化办学体制,积极调整区域高等教育结构布局,弥补一些地市没有高等学校的空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教育公平发展。独立学院转设高校在“脱离母体高校”后能否保持教育教学的稳定运行,如何提升质量和打造特色,如何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十四五”时期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
独立学院转设高校的学生就学体验是反映独立学院转设政策落实情况的重要依据。截至2021年4月,共有136所独立学院完成转设。2021年6月,中国教科院高等教育研究所课题组对其中131所高校的毕业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回收15899份有效问卷。
调查从学生视角出发,观察独立学院转设后的发展情况,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独立学院转设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建议,希望有助于转设高校的规范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学生眼中,转设高校有哪些新变化
教学运行平稳,教育质量稳定。调查结果显示,本科教学工作是学生最认可独立学院转设高校的三大方面之一,调查对象普遍认为学校转设后教学运行平稳。比如,69%的学生认为,疫情发生以来学校的课程及教学调整安排得很好;64%的受访学生认为,学校的课程内容能很好地体现本专业的新知识、新动态。这表明独立学院转设后,在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保持了原有的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人们对独立学院转设高校会降低教育质量的担忧。
教师数量增加,师德师风好。师资数量及质量曾是制约独立学院转设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查结果显示,独立学院转设后,学生对学校办学最认可的三大方面分别为本科教学、基础设施和教师水平。转设后,学生感受到学校较好的变化,按照频次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为教师数量增多、更加重视教学和师资质量提高。这表明,独立学院转设后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解决并稳定了师资的数量及基本质量。
调查结果还显示,超过90%的调查对象对教师的工作态度表示认可。其中,约70%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态度很好、学校尽职尽责的教师很多;超过60%的学生认为学校里可视为榜样的教师很多。由此可见,学校的师德师风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认可。
思想政治教育在转设过程中未被削弱。83%的学生认可学校的思政课程,62%的学生认为思政课非常能打动自己。同时,该题项所占比例位居前30%。这表明,独立学院转设后,学校的思政教育没有被削弱,而且思政课程的针对性比较强,效果比较好。
办学条件和校园环境得到改善。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独立学院须按照本科院校的条件来转设办学,因此独立学院在转设过程中通常投入了较多资金来改善办学条件和校园环境。调查显示,超过80%的受访学生认为,学校转设后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尤其是学校面积、校园环境及学习场所的满足程度大幅提高。受访学生普遍觉得校园安全,该内容也是学生满意度最高的一项。
学习风气优良,促进学生成长。调查结果显示,经过大学四年学习,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责任心、主动性和诚信度得到很大提升。超过八成的学生对学校的学风和自己的成长持认可态度。其中,近64%的受访学生认为,本校的学生学习很努力;约64%的学生表示,对大学期间自己获得的成长感到很满意。由此可见,学校转设后学生普遍感受到学校的学习风气优良、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
转设高校如何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独立学院转设和转设后健康发展,是“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之一。调查显示,转设后的独立学院尽管与母体高校的品牌效应、师资队伍、管理服务等资源脱钩,但在教育教学质量上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在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治理结构、办学条件和环境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整体发展呈上升趋势。这些变化说明,独立学院的转设方向是正确的,转设结果是稳定的,转设政策是可以延续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独立学院转设后,面临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更加激烈的生源竞争。当前,如何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是转设高校亟须解决的问题。对此,结合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整体情况,以及调查开放题中师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对转设高校提出五条发展路径建议。
一是坚持应用型办学导向,动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转设前,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和母体高校高度重合,受母体高校制约多,关注社会需求度不够高,与学校所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契合度不够。针对这一问题,转设高校应当坚持应用型办学导向,将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与职业标准对接,面向市场需求培养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将转设作为学校办学体制改革的契机,瞄准所在区域的新产业新业态及其对人才的需求,调整学科发展方向、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提高服务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系统设计专业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社会人才需求和发展前景,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将新生教育、专业学习、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等内容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是建设高质量、潜心育人的教师队伍。大多数独立学院在转设前强化了教师队伍建设,招聘较多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充实教师队伍,使教师队伍从数量和学历上得到较大的提升。建设一支高质量、稳定的教师队伍,是独立学院转设完成后需要长期关注的问题。结合开放题调查结果,我们对转设高校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应改革教师评价机制,引导教师安心教学,潜心育人。调查显示,相比于教师的学历、职称和行政职务,学生更在意教师“真正关心学生”“教学态度好”和“教书教得好”。第二,应探索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教师薪酬待遇体系,着力促进教师队伍的稳定性。第三,应完善教代会制度,增加教师参加学校治理的机会和反馈意见的渠道,增强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和主人翁精神。第四,应在青年教师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学、教材教法等方面的培训,鼓励他们开展教学学术研究,改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育人能力。
三是积极构建现代化学校治理体系。独立学院转设主要涉及管理体制的变革,转设过程中并无现成经验可以借鉴,而且不断面临新问题、新挑战。只有实现治理现代化,才能保障学校健康发展,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建议,转设高校要按照学校的属性办学,依法依规完善管理体制。具体来说,转为民办的学校,要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高校的发展规律来办学,要保证党组织负责人进入学校决策机构,保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转为公办的学校,要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应着力完善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制度,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
四是以数字校园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教育教学设备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的调查发现,转设高校的办学条件总体上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但在数字化建设和设施设备的更新上,仍与其他高校存在一定差距。对此,我们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可以指导转设高校制定相应的设施设备建设或改善规划,将更多资金用于改善教育教学条件,特别是进一步加强校内公共学习场所如图书馆、体育场、自习室等的建设,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运用智慧管理手段提高学习场所的使用率,及时更新学习场所里的各种设施设备,加强数字化建设,为学生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学习提供强有力支持。
五是全方位构建服务立德树人的校园文化。转设之后,如何构建与立德树人目标相适应的校园文化,对于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工作至关重要。我们建议,转设高校应尽快形成现代学校治理理念,针对新时代师生群体的特点和需求,采取更为精细化和人性化的管理。尤其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效率,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工作中应更加注重对教师和学生的人文关怀,努力实现“三全”育人,全方位构建服务立德树人的校园文化。
(作者单位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本文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21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中西部独立学院转设后办学质量现状研究”[批准号GYC2021009]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