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25日 星期五
源远流长 让学校成为孩子迷恋的地方
——华中师大一附中光谷汤逊湖学校的“源教育”实践
刘敏
“望源亭”下的孩子们

    加拿大著名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说:“教育学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而华中师大一附中光谷汤逊湖学校校长汪新华说:“学校,应该是孩子迷恋的地方。”

    作为“华一系”的年轻学校,汤逊湖学校传承首创精神的基因,结合自身实际和区域特色,以“源教育”为内核,以“源文化”为样态,构建促进办学质量全面提升的“三致”育人体系,让学校成为孩子迷恋的地方!

    开源浚流

    因至诚而至善

    近年来,光谷片区中小学生每年以约12%的速度增长,学位不足问题凸显,要真正缓解这一矛盾,急需大力建设新学校。于是,汤逊湖学校于2018年应运而生。

    从开始筹建到成功挂牌,仅用了大半年时间,汤逊湖学校即顺利开学。学校毗湖而建,傍水而居,既有湖之灵秀,又有光谷之大气。校园依水而兴,“望源亭”“晚归亭”“星月池”“水乡民俗文化墙”“厚德广场”等系列景观,处处可见匠心;各班级均用与水有关的意象命名,如“海藻班”“小珊瑚班”“小海螺班”等,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静雅的校园环境里体验水之善与美。

    汪新华曾任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副校长兼华中师大一附中北京朝阳学校校长,治学有方。再次担任“开路先锋”,汪新华创新理念,根据校名与地理位置,构想学校文化建设,提出了“源文化”概念。

    湖美在其水,水美在其源。“源”是初心,“流”是方向,“水”是自始而终的使命担当。“因水以为师”,学校回归教育原点,思考教育本质,找寻教育源头,探究教育真义,着力打造以“水育”为特征的“源文化”和以“寻源探本”为要义的“源教育”。从教育的态度、方式、境界和目标4个维度,明确了“源教育”的4个基本内涵:本真教育、适性教育、仁爱教育和全人发展教育,即尊重生命,适归天性,唤醒心智,以爱和赏识培育“真”的和“新”的人。

    近水楼台先得月。汤逊湖学校借力发展,高位突破,“纵向贯通、横向互联”。“纵向贯通”是确立培养目标,贯通小学、初中,与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中部对接;“横向互联”,是借助华中师大一附中卓越联盟和高新区学区共同体互联互通、借智借力,让孩子们在健康生态的体系中受到“源”于爱的浸润与教化。

    蹄疾步稳初创局面,源深流远静待花开。高擎华中师大一附中和高新区两张绚丽的名片,汤逊湖学校与时俱进,涵养卓越,进入了稳步发展的轨道。

    循源致远

    得至美而至乐

    校长汪新华说:“每一个孩子,眼前不仅要有书本,还要有星辰大海;不只要学习,更要重视健康,实现全面发展。”

    健康是生命之源。操场看台上,“让运动炫亮生命光彩,让体育形塑美丽人生”的巨幅标语,不是空泛的口号,也不是空洞的教育愿景,而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思考与实践。学校坚持“三课两操两活动”,保证学生平均每天锻炼一小时;在大课间为小学生提供轮胎、绳梯、羊角球、梅花桩等各种活动器材,各班分区域开展游戏;师生共同开展课间十分钟活动,以“寻找长辈童年的游戏”为主题,引进多样的游戏活动;小学部开展广播操、啦啦操、走操、拔河、击剑等比赛,初中部开展乒乓球、篮球、排球等比赛,即使是毕业班,体育课与体育活动也一节不少,在秋季运动会上,初三学子的精彩表现赢得了全校师生的喝彩。

    书乃精神之源,也是必不可少的。学校打造书香校园,安设廊道阅读机,建有一个电子阅览室、两个学生阅览室和四个图书室。校园钟楼与连廊间,是三层空间的“问源书楼”;知源楼与思源楼间,是占地400平方米的“慧源书城”。此外,每个班级都有“源童心书屋”。除了坚持每班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学校还举办了“爱源读书节”,组织师生参与读书分享会、亲子共读、名著改编剧展演等活动,让课本活起来,让师生动起来。教室里、操场上、书亭里,到处都留下了师生们阅读的身影,读书成为学校常见的美好风景,学校获评东湖高新区“阅读基地”。

    信息技术时代,现代科技已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学校聚焦智慧校园,图变图新,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让信息技术真正融入课堂、融入校园、融入学生成长。在全国近视防控主题研讨会上,汤逊湖学校展示的“智慧化学校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校长工作室”,吸引了许多人的驻足问询。工作室通过云智能管理平台对学校视力健康管理工作进行动态管理,将学生健康教育、自主健康测评和自主视力健康监测三大核心工作内容深度结合,解决了学校在开展常态化学生近视防控工作时人员和技术不足等问题,也成功降低了学生的近视率。数据显示,自2018年以来,汤逊湖学校学生的近视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且低于全国全市平均水平。

    循源致远,得至美而至乐。一个融汇健康、书香与智慧的校园,正在源源不断地释放出动人的魅力。

    依源赋形

    养至真而至新

    正读三年级的小涵,是另一所学校分流过来的学生,也是汤逊湖学校的首批学生之一。学校开设了创意编程社团课程,小涵想要报名参加,却没有编程基础,家里连电脑都没有。父母怕她“玩物丧志”,坚决不让她碰电脑,也不给她买电脑,但她毫不气馁,在纸上写(代码)模块。教师得知后,不断支持、帮助她,并给她指导,聆听她的想法和需求。后来,小涵以作品《数学大比拼——我会加减法》,在中国光谷“未来合伙人”创新编程大赛中斩获一等奖,并获得仅有的“光谷未来编程之星”称号。

    像小涵这样的孩子,在汤逊湖学校已经形成群落,未来发展潜能巨大。为启导学生内在生长力,让每一名学生都体验成功,得到健康而全面的发展,学校以“源文化”为样态,探索“源教育”实践路径,构建“三致”育人体系。

    (一)打造“致性”课堂。以“顺天致性,学为中心”为旨归,倡导“番茄钟”时间管理,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允许学生在学习15分钟到20分钟之后娱乐休息几分钟;举办“学长课堂”,邀请总校的高中学长进班授课,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成长感悟;推行“户外课堂”,历史课寻宝探源,把课堂搬到博物馆、纪念馆里,语文课开展户外经典诵读,美术课组织户外写生,等等,自然天光既明亮了学生的眼睛,也让学生心情舒畅。对学生来说,课堂创新了他们的想象空间;对教育界来说,这也是全新的课堂实践。

    (二)实施“致用”德育。以“经世致用,内化自育”为旨归,实施“导师制+个性化辅导”的培养模式。举行学史践悟、插花献党、“四史”“三进”、“童心向党”、“红歌颂党”等系列活动;成立“梦之源”志愿服务队,到经济困难学生家庭开展教育和帮扶活动;成立少先队“四美管理”(小红帽、小黄帽、小橙帽、小蓝帽)团队,立足校园,走出校门,让每一名学生都在实践活动中健康成长;丰富“节会”与德育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特殊纪念日、传统节日等,开展系列主题教育;举办“思源感恩节”“同源美育节”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崇高思想情操。

    (三)创生“致知”课程。以“格物致知,创新体验”为旨归,尊重并呵护学生“三心”(好奇心、好玩心、好胜心),涵养学生“三趣”(兴趣、情趣、志趣),不断创生并丰富各类特色课程,逐步形成了“源”系列校本课程体系,如“源之韵诗词社”“活水源写作社”等学科拓展类课程,“源之翰笔墨轩”“源之创编程社”“源之鹤排舞社”等体艺科技类课程,“启源学思节”“同源美育节”“探源科技节”等综合实践类课程。开设课程超市,提供多元选择;结合学校场地条件,开辟水乡民俗种植园和绿源农场,让孩子们在快乐的课程体验中生发出智慧与创造的能量。目前,学校多项校本课程已走在全区前列,获得多个省级一等奖,被评为“美好生活 劳动创造”主题活动省级先进集体。

    开源活流

    破至难而至坚

    学校成立时间短,青年新教师居多,师资队伍建设十分重要。

    在2021级新进教师见面会上,校长汪新华与新教师共勉,提出“学习、改变,一同成长”的倡议,鼓励新教师树立“全方位学习”理念,在学习中不断改变,在改变中不断成长。

    借助华中师大一附中以及辐射资源搭建专家资源库,学校开展专家进校园活动;成立“启源青年教师工作坊”,结合青年教师发展现状,将教师互学共进的学习共同体活动序列化;举办“源教育”论坛,组织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和月度班主任评比;启动“青蓝工程”,组成“成长联盟”;实行周执行校长制,让青年干部群体快速成长;选派优秀骨干教师60余人赴杭州、重庆的名校学习交流;通过系列校本研修活动,拓宽教师的教育视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海纳百川、百舸争流的同时,学校还积极拓展渠道,开源活流。与华中师大一附中卓越联盟合作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借助其他分校等优质资源,在教师成长、名师专家指导和“学长课堂”等方面开展深入而富有成效的活动;与光谷近10所学校成立学区共同体,建立学区联席制度,积极开展校际合作交流,以主题研讨、教学教研、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线上直播等方式多次参与学区共同体活动,成效显著。一年来,学校教师共计128人次在教研教学、教案论文、优质课、德育工作等各类竞赛评比中获得各级表彰和奖励。

    上善若水,大德汤汤;教化有源,源远流长。汤逊湖学校敢于突破、敢于变革,奋楫中流笃初心,劈波斩浪追高标,未来将以更高质量的跨越式发展,致力将学校办成人民满意的有品质的现代化示范学校。    (刘敏)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