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25日 星期五
铺就思政课教师成长“快速路”
——电子科技大学着力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本报记者 倪秀 通讯员 徐琳

    ■聚焦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三周年系列报道5

    3月10日下午两点,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研室里,又一次集体备课如期举行。当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为一名即将参加教学能力比赛的青年教师“出谋划策”。

    “比赛主要靠的是日常积累。提纲清晰、内容丰富,是教学能力比赛中非常关键的一环。”正在分享经验的,是该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的教师欧阳彬,去年他在第二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中荣获特等奖。

    这样的集体备课,只是电子科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培养培训的一个小小缩影。近年来,通过做好铸魂体系、培训体系、帮扶体系、平台体系建设,电子科大为思政课教师成长铺就了“快速路”,教学效果好起来,思政学科发展也强起来。

    铸魂:让思政课教师站稳讲台

    “我们的学生面这么广,思政课又这么重要,要铸魂育人,就必须培养好教师。”电子科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满意从1985年从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至今,从未离开过讲台,在2021年还承担了200多个学时的教学任务。在他看来,一名教师不仅要把教育当成自己的事业,更要作为志业,才能更好地站稳讲台、站好讲台。

    吴满意介绍,教师培养被当成学院的“第一工程”。学院组建了由院党委书记、院长直接负责的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和由各支部书记、教研室主任组成的工作小组,构建了学校、学院、教研室“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与此同时,把“铸魂”放在培养思政教师的首要位置,让教师在思想上认同,在行动中形成自觉。

    每一次的新教师入职宣誓,每名教师签订《党风廉政建设与师德师风建设责任书》,每一次带领教师深入红色基地学习,每一次引导教师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无疑都是为其“铸魂”。

    吴满意说,学院希望通过一系列举措,让思政课教师最终实现“两个转化”,即把职业转化为事业、把事业转化为人生,以实现最有价值的生命。

    力行:用专业素养赋能每一堂课

    “集体备课对我们来说是常态。”欧阳彬介绍,每两周学院的各个教研室都会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形式多样,内容翔实。

    电子科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集体备课活动一般包含说课、展示、评课、研讨等环节。一次集体备课的成果绝不仅仅是为某一课程主题形成一致性的教学方案或者计划,而是让集体备课成为一个平台,一个日常的“练兵场”,促使教师们交流教学经验,共同发现教学中的实战问题,从而加强思政课教师专业能力。

    从2008年入职至今,欧阳彬经过14年的磨炼和实践,已经成长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骨干教师。回想自己的专业发展,他至今难忘工作第一年的“学生+助教”时光。刚进校,学院安排欧阳彬跟着学院资深教师黄孟洲学习,只承担了少量的教学工作。区别于传统的师徒结对帮扶,欧阳彬每堂课都跟着黄孟洲。这种沉浸式的帮扶,让他开始明白如何去把自己所学转化为能在课堂上让学生“入脑入心”的内容,给了他站稳讲台的信心。

    如何形成长效的教师培养体系?电子科大马克思主义学院一方面在常规的教研活动上创新,另一方面固化一些行之有效的培训机制。如今,该校已形成“教育部+四川省+学校+学院”的“四级联动培训”体系;推行“以赛促教”,每学期定期开展教学能力比赛,从学院到学校,再到省级、全国,实现4个层次的联动;积极引导教师做好科研“以研促教”。

    近年来,电子科大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批教育部名师工作室和高校示范科研团队各1个,科研立项10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达15项。

    致远:担负起铸魂育人重担

    “铸魂”是为了教师们能站定讲台,“力行”是为了教师熟练用好思政教育的“术”,那靠什么去支撑和助推思政课教师行稳致远?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电子科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们似乎有这样的共识:思政课教师要行稳致远,需要对教育本身有热情,不仅仅把教师当成一份职业,而是人生志业。在教学和科研中,更要研究真问题,做好真学问。

    “只有自己真信、真学、真懂、真用,才能感染人、影响人。”吴满意认为,教师只有坚定信仰,站稳立场才能教好书育好人。

    敏锐地抓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等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课程开发和研究上不断取得佳绩。从1999年开始的各项思政教育研究,迄今20余年,成果显著,其中有吴满意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申小蓉教授作为首席专家的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等。同时,团队成员在壮大,涌现出一大批国家级人才、教育部教指委成员等。

    2019年入职电子科大的思政课教师唐登蕓正如多年前的欧阳彬一样,在各项青年教师比赛和培训中迅速成长起来。刚任教3年,唐登蕓的评教成绩已是全优。

    “我会收集网络素材来阐释教材,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唐登蕓在摸索推进思政课堂创新上,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方法,“对于青年教师而言,站稳讲台是最重要的,只有把教学做好,才会有职业获得感”。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