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新疆工程学院深造,让我有了奋发的力量。”来自新疆哈巴河县齐巴尔镇齐巴尔村的扎恩哈尔·塔拉甫别克是新疆工程学院近日举办的哈巴河村级后备力量培养班学员。和他一样,此次有36名来自哈巴河县乡村的学员将接受为期3年的培养。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如何发挥高校优势,培养大批适应乡村现代化治理的优秀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新疆工程学院探索出了自己的一条路径。
把乡村振兴分院设在县市
“与新疆工程学院共同成立乡村振兴若羌分院,让我们在乡村人才培养上有平台,有抓手,有人帮,必将推动全县乡村振兴工作迈上更高台阶、实现更大突破。”若羌县委书记黄新平说。
新疆工程学院乡村振兴学院若羌分院由若羌县委、县政府与新疆工程学院共同设立,这是该校成立的第七个乡村振兴分院。
过去,由于没有建立相应的服务乡村振兴机制,新疆工程学院相关工作往往靠上级安排的任务来驱动,主动担当作为不够,难以长期持续发力。
“如何有效发挥高校优势,主动担当作为,更好服务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一直是学校党委思考的课题。”新疆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李玉鸿说,“要解决好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难题,搭建一个有效的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培养平台是关键。”
为更好更深入服务和参与乡村振兴工作,新疆工程学院党委成立乡村振兴领导小组,设立平台式乡村振兴学院,并创造性地在有关县市设立乡村振兴分院,让乡村振兴学院这一机制落实落地,做到有平台、有机制、有人管,具体工作有人做。
“看准哈巴河县的旅游业潜力,针对基层急需懂旅游人才的实际,在课程设置上,我们突出了旅游专业知识讲授的比例,让培训后的人才懂乡村旅游爱乡村旅游,为乡村振兴找到新的突破点。”李晓红是新疆工程学院经管学院党委书记,学校乡村振兴分院成立后,她担任哈巴河分院院长,具体负责哈巴河分院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基层服务等工作。
新疆工程学院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勇介绍,每个分院由新疆工程学院的相关学院负责对接和开展工作,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合作。
打造“永远不走的工作队”
“村级后备力量的培养,往往是乡村振兴中的短板,这个短板必须补齐。”李玉鸿说,唯有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的村级后备力量,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保障。
2021年1月13日,和田市乡村振兴村级后备力量培养班开班,由此拉开新疆工程学院培养乡村振兴后备力量的序幕。首批来自和田市各乡镇、街道办和乡村的181名乡村基层后备力量学员,走进课堂,长知识增才干。
怎样才能培养好这些乡村后备力量呢?新疆工程学院坚持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按需施教、精准施训,“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对其进行3年中职层次培养,为和田市打造一支思想政治好、文化基础好、技术技能好、管理水平好,爱村爱民,坚定服务乡村振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村级优秀年轻骨干人才队伍。
阿依努尔·艾合买提是和田市肖尔巴格乡巴什阿曲村村民,经选拔后,来到新疆工程学院学习。她说:“我特别珍惜这次机会,一定加油努力。乡村舞台很大,将来一定要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好自己的作用。”
除了村级后备力量培养班,新疆工程学院各乡村振兴分院还为有需求的县市开设了多个短期乡村人才培养班、村干部能力提升班等,构建针对性强的实用课程,根据工作实际量身打造人才培养规格,以满足乡村振兴对人才“领头羊”和乡村能人的需要。
托管职业学校培养新时代农牧民
培养一大批懂技术、会干事、能干事的新时代新型农牧民是事关乡村发展的长远之事。新疆工程学院党委经过深入调研,决定通过托管当地职业学校的方式,做大做强当地职业教育,并以此为依托,把帮扶力量用在最基层。
2019年初新疆工程学院决定全面托管帮扶和田市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学校党委还选派校长、常务副校长、副校长和骨干教师,常驻托管学校开展托管工作,高位推动托管学校快速发展。
过去,和田市职业高中(技工)学校长期没有固定办学场所,在校生仅仅200余名。托管帮扶管理团队协调整合各方面资源,使得学校从没有固定校园办学到逐步拥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208亩,固定资产评估价值达2.5亿元的办学场所。如今,和田市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的教职工达到330多人规模,在校生超过6000人。
为了提高农牧民科学种田和养殖的能力,学校还搭建起了农牧民综合性职业技能培训平台,两年多时间就开展了各类农牧民培训近200批次,培训人数达到3.8万人。“有种植专家手把手地教,我学会了很多科学种田新技术。技术好了,庄稼收成好,收入就高了。”农民买买提尼亚孜说。
“越来越多掌握了一技之长的新型农牧民和乡村能人走上乡村振兴一线,乡村振兴便有了强大的人力资源做支撑。”李玉鸿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