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22日 星期二
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
创新构建“财经素质链”人才培养模式
孙芳城 罗勇 钟廷勇

    重庆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正在按照国家部署打造内陆国际金融中心。从制造到智造,从抓工业到抓金融,重庆的产业结构和人才结构日益变化。人才的需求变了,高校的调整能否跟上?如何“弹奏”人才战略“协奏曲”,为市场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

    近年来,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遵循“人才发展以用为本”的理念,强化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本位,突出多元协同的培养过程,构建了产教深度融合的MPAcc(会计专业硕士)“财经素质链”人才培养模式,以创新驱动,为会计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创新答卷。

    以深度融合为核心特点的“财经素质链”

    “财经素质链”是以MPAcc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探索形成的一套融合财经职业道德素质、财经专业素质(硬技能)、财经领导素质(软技能)以及财经数字化素质(数字技能)为一体的财经综合素质人才培养范式。

    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院长罗勇教授表示:“产教深度融合强调合作的双向性和互动性。传统‘引企入教’模式推动企业多样化参与办学,只是形式。将企业需求真正融入人才培养,由人才‘供给—需求’单向链条向‘供给—需求—供给’闭环反馈转变,促进企业需求侧和教育供给侧要素全方位融合,才是‘深度’的真正要义。”

    “会计学院MPAcc‘财经素质链’理念超越了会计教育的知识本位和能力本位育人理念,”重庆工商大学校长孙芳城教授指出,“通过‘融入产业—融入行业—融入企业’的产教深度融合,实施‘实践平台化—课程模块化—考评多元化’,设计‘教育与产业相结合—教学与实务相结合—素质培养与岗位标准相结合—学校教师与会计师相结合’的模式。这是一整套非常务实的创新培育生态体系。”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在人才培养目标设计方面,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充分发挥产教深度融合的优势,深入企业、深入高校、深入学生开展了大量的调研访谈,了解人才培养的需求。主要在于做到“三个互动”:一是校企互动,行业企业提供会计人才市场需求标准和发展趋势,确保培养目标的市场化;二是校校互动,共同制定MPAcc人才目标定位和培养标准,确保培养目标的本土化;三是国际互动,引入国际会计标准和能力框架,确保培养目标的国际化。

    以“财经素质链”为核心,设置模块化课程体系

    为了实现MPAcc人才财经素质的培养目标,需要对培养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会计学院为此专门成立了课改团队小组,主要通过模块化课程体系,实现分层递进的素质培养路径。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钟廷勇教授介绍道,课程模块与素质链目标基本是一一对应的。

    一是设置职业道德模块,实现“第一素质链”。链上开设了“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管理者礼仪”“财务管理案例”等课程节点,着力培养学生的财经职业道德素质。

    二是设置专业精深模块,实现“第二素质链”。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财经专业素质,即财经知识硬技能,包括资本运作、财务管理、风险管理等素质。为此,链上开设了“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审计理论与实务”4门核心课程节点。同时还增设了财务总监方向的课程节点,主要包括“公司治理与股权设计”“公司价值估值与并购”“资本营运与财务战略”;管理会计方向的课程节点,主要包括“司库与资金管理”“精益成本管理方法与应用”“预算管理实务”。

    三是设置知识整合与行动学习模块,实现“第三素质链”。链上设置专业调研与企业咨询、社会服务、案例研究与开发、专业竞赛等实践课程节点,开设“演讲与管理沟通”“危机管理与媒体应对”等选修课节点,进行团队协作沟通创新训练,培养以财经领导素质为核心的软技能,包括商业洞察、组织领导、人际沟通等素质。

    四是设置数字化模块,实现“第四素质链”。链上开设了“RPA机器人与智能财务”“大数据与财务决策”“智能财务共享服务”等课程节点,培养学生以财经数字技能为核心的素质,包括生态布局、系统构建、数据管理等素质。

    以产教深度融合为抓手,构建内外协同育人平台

    为了构建协同育人平台,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主动引进了用友、金蝶等软件平台公司,共建校内智能财务实验室,以便开展MPAcc数字化转型课程的实施;还与浪潮集团共创“浪潮数字精英班”,与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共创“天健审计精英班”。不仅如此,学院还与审计部门、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等共同申报重庆市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引进中冶赛迪、商社集团、招商部门、金科集团等单位的财务总监共建“会计实务大讲堂”和“会计实务高端访谈”。

    “引进合作,其实并不是MPAcc财经素质链项目实施的难点。真正的难点在于让这些资源在育人平台上有机融合,真正发挥协同机制作用。”钟廷勇解说道,学院首先着力于“人”。一是以行业专家、企业大师、院校专家及骨干教师为成员,成立了MPAcc教育指导委员会,通过不断磨合,确保形成产教联盟共识、学科谋划共识、人才培养共识以及标准融通共识。二是提升师资水平。近年来,学院派遣多名新教师到审计部门、浪潮集团、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挂职锻炼;并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合作,依托案例开发工作坊和案例大赛等平台,深入开展骨干教师案例研究与开发教学教研活动。此外,还让教学标兵与企业财务总监联合授课,在教学中优势互补。

    罗勇说:“学院通过与行业企业建立深度融合的联盟,依托MPAcc教学指导委员会、事业导师聘任大会、会计实务高端访谈等平台,共研课程标准,共研课程内容,共研课程实施,共研课程评价,实现育德(第一链)、育智(第二链)、育能(第三链)、育数(第四链)‘四育’,提高了MPAcc的财经素质。”

    以四维融合为机制,完善MPAcc质量保障体系

    为了保障“财经素质链”在MPAcc教学过程中的质量,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在“职能、协同、激励和评价”4个维度之上多措并举、推进落地。

    推进职能融合。学院成立了MPAcc教育中心,推行“分类选拔+教学运行+实习实践+学位论文+就业推荐”“五位一体”的机制,以专项职能机构的责任力量强化学院对MPAcc教育的统筹管理和全程质量监控。教育中心面向行业实务精英遴选聘任了248位事业导师,汇聚各类社会资源、拓展育人空间,与政府部门、行业产业和用户实现多元主体的跨界整合、协同创新,面向产业需求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以学科前沿、产业和技术发展成果更新教学内容。

    推进协同融合。学院加强了中心和各培养主体的协同,汇聚MPAcc教育合力。依托以国家示范中心为主的实验教学平台和市级重点学科的产学研创新平台,在校内打通融合渠道,实现资源共享、平台共建,促进跨学院、跨学科的交叉融合、互动发展。借助学校财经学科优势,强化产教融合,以行业重大问题为导向,实现实验教学模块化、实践教学案例化、行业训练多元化和实践创新项目化。

    推进激励融合。学院出台了财经素质学分认定和奖励办法,如设立专项经费,用于资助MPAcc学员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和相关活动,以此开拓学生国际化视野。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将事业导师企业作为青年教师挂职锻炼的场地,促进企业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挂职实习锻炼岗位,增强教师实施产教融合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

    推进评价融合。学院建立了“专业评价+社会评价+学习成果评价”的融合评价机制。如以案例大赛为载体,提升MPAcc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学生参加企业诊断、企业调研、暑期实践、毕业实习等实践,实施“双管理”(校内管理、实习基地管理)模式,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对学生成绩及项目质量进行“双考核”(校内考核、实习基地考核)评价,促进了实践教学管理协同。

    以内陆国际金融中心财经人才培育为己任,强化社会责任

    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自2015年开始招生,截至2021年,共招收7届MPAcc学生,培养4届毕业生共计454人,毕业生全部就业,优质就业率达93.6%,毕业生的工作素质得到了审计部门、财政部门、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中冶赛迪等单位的高度评价,“财经素质链”实践成果初步显现。全国会计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王化成评价道:“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产教深度融合的MPAcc‘财经素质链’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可资借鉴和推广的模式。”

    2019年,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科教评价网、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联合发布《2018—2019中国研究生教育分学科(专硕)排行榜》,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MPAcc项目被评为全国四星培养单位,位列全国第29名、重庆市之首。在2017年全国MPAcc教学管理工作会议期间,学院汇报交流的MPAcc人才培养经验得到参会委员的一致肯定。项目成果在浙江工商大学、南京审计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50多所兄弟院校推广应用。学院项目负责人和专任教师参加全国MPAcc教育发展论坛、全国MPAcc教学管理工作会议等全国性会议以及受邀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南大学、山东财经大学等院校分享经验。

    面对成果,孙芳城表示,在跨界竞争、U盘式的团队、无边界的组织以及大量被自动化和AI逐渐替代或新创造出来的工作岗位等新的实践场景中,新商科教育理念如何在MPAcc中实现更深度的价值彰显,肯定还需要整个研究团队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但“财经素质链”体系下的产教深度融合培育范式,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和实践检验,其方向是具有可持续性的,能够满足社会变革下的人才培育需求,助力重庆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科技金融支撑服务中心的战略目标。

    (孙芳城 罗勇 钟廷勇)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