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17日 星期四
“救在身边 守护校园”
——吉首大学急救技能进校园探索与实践
张惠娟 李春梅 张钰华 王群立
吉首大学砂子坳校区新生急救技能培训现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工作,安全第一。”为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红十字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通知》精神,近年来,吉首大学高度重视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积极探索建立了“急救培训、急救设备配备、救护志愿队组建、急救比赛”“四位一体”的“救在身边,守护校园”的实践模式。

    创新举措,构建多渠道学习机制

    (一)急救知识进课堂

    医学研究指明,在猝死患者的黄金时间4分钟内施救,可使抢救成功率提升至50%以上,突发事故及重危疾病发生10分钟内实施正确急救,也能明显地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吉首大学早在2009年就专门为非医学生开设了通识选修课——“‘救’在身边”,作为素质教育培训普及,利用自编《现场急救与突发事故处理》新媒体教材,通过系统、通俗、实践性的授课,学生掌握了必备急救知识与技能,提高了自救互救能力。另外,在面向所有新生开设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必修课中加入了急救知识,并纳入考试范围。

    (二)急救技能进操场

    在军训实践活动中邀请校内医学专家加入急救技能训练,如CPR(徒手心肺复苏)、AED(自动体外除颤仪)的使用、外伤止血包扎、海氏急救法等项目。另外,学校保卫处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应急疏散演练和火灾急救演练。在操场上开展这种情景体验式的急救教学,让学生有了更加形象深刻的经验,很好地帮助学生树立了“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红十字会人道救护理念。

    由于学校学生主要来自湘鄂渝黔四省份边区,作为四省份边区的流动群体,形成了有效的急救知识传播载体,为武陵山区培养了大量潜在的院前急救骨干力量。

    配齐急救设备,守护校园生命安全

    学校坚持“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的原则,在不同校区公众场所的醒目位置悬挂了AED,并张贴醒目的使用流程,供施救者应急取用。在实验楼配备了包括酒精棉、医用绷带、止血带、防毒面具、复苏球囊等常用急救用品的急救柜。

    组建急救志愿服务队,守护师生生命安全

    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组建了一支经过正规考核的具有专业救护资格的医学生志愿者组成的医疗急救队,作为学校大型集体活动(如校运会、校艺术节)学生现场安全的应急保障以及自救互救知识传播的先锋队。每年的暑期“三下乡”,均有急救志愿服务队的队员参加,为当地群众普及现场急救基本知识与技能,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开展急救知识与技能大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为提高学生应急救护意识、增强学生急救技能、促进学术交流、让应急救护更好地在大学生中传播,吉首大学组织全校大学生开展“学急救知识,练救护技能,办救护大赛”活动。竞赛活动分理论题比赛和情景综合救护演练,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传播“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救护理念,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大学生掌握急救知识与技能是《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战略要求。做好大学生急救教育,是实现和促进全民健康意识、提高群体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大学普及急救知识与技能,吉首大学走在了前列、落到了实处,为其他高校推进急救技能进校园提供了有益经验。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是急救现场的“第一目击者”,只有人人掌握专业的急救知识与技能,“第一目击者”才能成为救命的“天使”。

    (张惠娟 李春梅 张钰华 王群立)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