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更加需要巩固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和凝聚人心,更加需要精神旗帜的引领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砥砺前行。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和培育社会主义新人,文艺在其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人类历史表明,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多次强调“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作用”。文艺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是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和先倡者,以对美的价值和艺术的卓越性追求为时代明德。文艺是点燃国民精神的灯火,新时代新方位需要文艺发挥开启心灵、温润心灵、沟通心灵、触及灵魂、洗礼灵魂、铸造灵魂的作用,担当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作为精神事业,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当然就是一个灵魂的创作,一是不能没有,一是不能混乱。”因此,在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中,那些有格调、有品位、有理想、有追求的文艺精品是新时代所倡导的,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更是文艺百花园中最动人的篇章。说到底,作品是艺术家的立身之本,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还是要靠作品,只有文艺大家大师大作不断涌现,才能为时代和民族的伟大做注脚。锦绣文章是国家强盛的色彩。如何出文艺精品?只有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以艺术的灵感和审美想象力捕捉生活之美,才能创作出伟大作品。古往今来,优秀文艺作品都是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完美统一的产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把美的价值注入美的艺术之中,作品才有灵魂,思想和艺术才能相得益彰,作品才能传之久远。”这是新时代需要的文艺作品。
“文者,贯道之器也。”在中华文明赓续中一直有着文化理想主义的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始终注重以文化人和文德教化。中国艺术史上文以载道的传统源远流长,而且始终是一种主流文艺观。即使进入现代,凸显文艺的政治向度与追求艺术审美的自律性也不矛盾,往往在政治与审美的张力结构中磨炼着艺术的质地,甚至内化为艺术经典的内核。为此,当代艺术创作和审美追求既需要扎根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以文化创意创新和艺术想象力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更需要自觉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文艺成为满足当代中国人美好生活的主流精神产品,以优秀文艺作品强大的共情能力引领社会风尚。一百多年来,中国新文艺发展始终紧扣“新民、立人、新人”的现代性追求,为着人的觉醒和人的现代化矢志不渝地书写、雕刻、描绘和放歌,在人性解放和思想启蒙中做到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与国脉相连。那面覆盖鲁迅灵柩的“民族魂”大旗早已凝结于中国新文艺的基本品格,激励着艺术家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意愿交织起来,以无数文艺精品的涌现为时代画像。百年来,文艺发展始终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在对艺术的卓越性追求中做到胸中有大义,把民族的生死存亡、人民的家国情怀和百年大党的责任担当融注于笔端,把文艺价值的生成和审美意蕴的积淀与个人发自内心的情感宣泄相交融,以美的作品温润大众的心灵,使之生发出与时代主流价值观相互激荡的共情能力,在以美抵达人心中展现出艺术强大的价值引导力,使对社会主义新人的培养践履于文艺事业的蓬勃发展。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新时代文艺强大的精神推动力。文艺的独特性在于悄无声息地成风化人、引领社会风尚,在随风潜入夜中形塑着人的价值观。“志高则言洁,志大则辞弘,志远则旨永。”伟大的文艺展现伟大的灵魂,伟大的文艺来自伟大的灵魂。艺术家和教师被视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培根铸魂和立德树人需要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鼓舞人们在黑暗面前不气馁、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用理性之光、正义之光、善良之光照亮生活;在对优秀文艺作品的解读和鉴赏中,自觉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从而使美成为青年学生人格健全的重要向度。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培根铸魂的人,必先铸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要通俗,但决不能庸俗、低俗、媚俗。文艺要生活,但决不能成为不良风气的制造者、跟风者、鼓吹者。文艺要创新,但决不能搞光怪陆离、荒腔走板的东西。文艺要效益,但决不能沾染铜臭气、当市场的奴隶。”积极向上向善的价值传播可以引领良好的社会风气,健康的审美观可以使社会变得高尚。对于致力于民族复兴的中国而言,培养全民族整体性昂扬向上的价值观、健康的审美观,是一项关乎未来的基础性工程,关乎一个国家有效抵御外来强势文化冲击的文化安全能力和文化总体实力的增强,关乎国家文化基础的坚实和文化强国建设的质量,对民族的未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国民教育体系中对学生的审美观和价值观的培养,是这项基础性工程的重要支撑点。
文艺创造美、传播美,把美的价值注入作品,引导人们以高尚的道德滋养心灵,以崇高的追求振奋人心,以昂扬向上的状态铸就民族精神,从而成为托举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新时代引领社会风尚的文艺要胸怀“国之大者”,在当代文艺的经典化中蕴蓄阔大的境界和高远的精神追求,培养品德高尚、品位高雅的社会主义新人,鼓起中华民族精神的风帆,勇敢地屹立在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潮头。
(作者系山东大学特聘教授。本文系山东大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与文艺理论研究生教学”专项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