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宁波市永旺村村支书为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师生讲解乡村规划,在田间地头上思政课。资料图片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办好思政课,是我非常关心的一件事。”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
3年来,思政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立德树人作用更加凸显,教师队伍日益壮大,亿万学子心中的中国红愈发鲜亮。师生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透过3个关键词,我们一同感受变化,领悟其中重大深远的意义。
改革创新:
思政课发生历史性变化
2021年12月2日,《新闻联播》播出了清华大学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上,青年教师邓喆坐在学生中间当起了“观众”,讲台上学生们正在围绕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展开热烈讨论。
参与讨论的机械111班本科生张皓轩说:“老师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某一著作或时政热点,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并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展示,展开辩论,我们感受了学习的乐趣,同时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树立了更高的目标,在如何将个人发展和国家前途相结合这个问题上有了更多的思考。”
这几年,像这样的翻转课堂、情景模拟、辩论比赛等沉浸式、体验式的学习形式,在高校思政课中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多的学生变成思政课的主角。不断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学习的主动性,让思政课真正“活”起来。
刻板印象中的思政课早已成往事。思政课成为“爆款”,思政课教师成为最受欢迎的教师。还没有哪一堂课,像思政课这样,发生如此历史性的变化。
“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八个统一”的具体要求,为开好思政课指明了方向。
3年来,一项项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举措出台落地,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不断增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学大纲》研制实施,37家全国重点马院全面开设专门课程作为全校大学生必修课。各地各校陆续开设“四史”等课程模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作用更加凸显;
“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打造了一批省级品牌工作项目,与课堂教学、教师素质提升紧密结合,推动全国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
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繁荣计划”都常态化设立了思政课研究专项,支持开展思政课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等研究;
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已成为全国思政课教师“大练兵”的舞台,在守正创新中讲出新时代的自信自强;
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研修班、高端深度辅导的“周末理论大讲堂”、32个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思政课教师培训平台全面覆盖;
……
“滑行、起跳、空中转体四圈半、稳健落地……”2月8日,首钢滑雪大跳台,北京理工大学187名志愿者见证了谷爱凌拿下北京冬奥会中国队雪上首金的历史性时刻。
这是北理工“冬奥+”大思政课让教育有温度、有实感的一幕。北理工组织学生策划拍摄了“我的冬奥Vlog”系列短视频,通过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打造出沉浸式、体验式情景思政课。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去年两会期间,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
培育时代新人要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得更加紧密。大国战疫、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建党百年、乡村振兴……亿万中国人已经书写和正在书写的时代篇章就是“大思政课”的鲜活素材。
教育部在山东大学和武汉大学连续两次指导召开“大思政课”学习交流会,积极引领高校思政课战线统一思想和行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新增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指标。
湖北出台《用好抗疫“大思政课”工作方案》等指导文件,通过“讲活抗疫故事,用活思政课教材”开办好新时代的“大思政课”。
湖南“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探索“大思政课”路径,将思政教育“溶解”到学生喜爱的内容、形式、人物等各方面,着力提升吸引力和有效性,形成了网络育人新模式。
北京大学等打造“泥土味”的思政实践课,思政大课堂越过大学围墙,开到了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脱贫一线;中南大学将育人内容与实践资源深度融合,先后建设了价值观体验课堂、问渠晨读长廊等思政实践资源,为夯实育人“最后一公里”架桥通渠,有效提升了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年来,思政课上出了惊涛拍岸的声势,取得了润物无声的效果,这就是立德树人、思政教育之道。
一体化建设:
一盘大棋步步为营
“滴滴滴……”在上海历史博物馆的展厅里,一名少年按动着发报机的按钮。他是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五年级学生赵梓瑞,2021年4月,复旦附属中小学师生们成立“望道”党史研习社,他是其中年龄最小的成员。在这里,他们了解了《永不消逝的电波》原型李白烈士的故事。
2021年12月7日下午,这堂特殊的党史教育课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举行。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队员走出校园,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小学“望道”党史研习社代表一同参观博物馆。红色的展品,微红的眼眶,大手牵小手,信仰的力量穿越历史而来。
就在前不久,复旦大学携手上海市杨浦区,联动建设大中小一体化专业化课后服务支持体系,助力“双减”落地。“星火”队员走进中小学,点燃一个又一个“小火苗”。
“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言辞恳切。
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这是党和国家对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谋划和要求。
事关祖国未来的重要工程千头万绪,该如何开展?2019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的基本原则。
下好一盘棋,必须步步为营。
教育部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切实加强对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校思政课建设的分类指导;教育部、中组部、中宣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网信办、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团中央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育部、中组部、中宣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各高校纷纷成立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党委书记、校长作为思政课建设第一责任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为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筑牢基础。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正确的思想引领便是源头活水。安徽、内蒙古、广西、宁夏、甘肃等地纷纷建立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积极推进教师集体培训、同备一堂课、相邻学段相互挂职等活动;广东、贵州、山东等地印发指导意见(纲要),成立教指委、组建联合体,一体化推进思政课教学研究、教学交流等活动……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制度的四梁八柱日益健全,配套的课程教材体系则成为“纲”。
2021年秋季学期,全国中小学的课堂上出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通俗易懂的语言、直观形象的画面,把孩子的心牢牢抓住了!”一拿到《读本》,华东师大闵行永德实验小学教师丁丽莉就兴奋地分享感受。
小学三年级、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一年级、大学,全套5册《读本》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内容,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体悟到理性认识,将知识学习、情感体验和价值引导融为一体,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思政课程教材受到广大师生欢迎。
至此,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又跨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希望之师:
托起祖国明天
“如何讲好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围绕“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的授课难点,在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集体备课室里,思政课教师们开始了热烈的研讨。
一张大圆桌,一块大屏幕,在这小小的备课室里,教师们挥斥方遒。每隔两周,思政课教师就会相聚于此,集思广益,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课要上好,内容为王。课前说课、课堂听课、课后根据反馈及时调整……每一堂‘金课’,都是这样慢慢‘磨’出来的。”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力波说。
近年来,陕西师大高度重视中青年骨干思政课教师培训工作,吸纳优秀研究生作为助教,与新疆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展“手拉手”集体备课活动,扩大思政“金课”辐射范围,在交流合作中提高队伍素质。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铿锵。
3年来,教育部狠抓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各地各校担当作为、务求实效,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成效显著。
广西加大兼职教师聘任力度,推动高校邀请自治区党政机关、社科研究机构、党校等部门专家挂职兼职;青海每年组织特聘教授专题讲座90余场(次);福建从省级层面每年遴选100名左右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专家、社科理论界专家、各行业先进模范等担任高校思政课特聘教授(教师)……
磅礴之力汇聚在一起。
截至2021年底,登记在库的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超过12.7万人,其中专职教师超过9.1万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以来,思政课教师增加50187人,综合师生比已经达到规定的配备要求。9万多名专职思政课教师中,拥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72.9%,具有高级职称的占35%。高学历、年轻化已成为思政课教师队伍发展新状态。
“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思政课教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
这3年,探索的脚步深深印在育人的沃土上。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中宣部、教育部重点建设37家全国重点马院,教育部支持建设200余家示范马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教育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列入“国家关键领域紧缺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招生计划”,累计增加近9000个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目前,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已由2019年的81个增至104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由239个增至279个,为推动马院和思政课建设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
这3年,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活力被大大激发。
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设立优秀高校思政课教师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生奖励基金;山东、河北、山西、重庆、海南、内蒙古等地纷纷增设专职思政课岗位津贴,相应核增学校绩效工资总量。
这3年,思政教师们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数十位优秀思政课教师在《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重点新闻栏目亮相;多所高校的思政课教师获得全国“最美教师”、“最美高校辅导员”、全国教育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
希望之师,必将托起祖国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