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16日 星期三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张信容 林焰

    近年来,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针对本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知”与“行”融合度低的问题,提出“回归现实,互融互通”理念,开发了系列特色“课程链”,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的高职院校提供了可借鉴的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经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这几年,高校不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艺术等方面,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思政课理论教学效果明显增强,但基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诸多难点,实践教学依然存在“知”与“行”融合度低、影响整体教学实效的问题。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项目组以问题为导向,全面梳理立校百余年的历史经验,以“严谨治学,桃李芬芳”为指导,围绕“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的办学理念,秉承“养浩然气、广仁爱心”的校训,紧紧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回归现实,互融互通”理念,拟定构建实践教学的思路。

    项目组认为,实践教学是理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理论课堂教学主要着力使学生理论认知层面产生道德行为的“认同标准”,从这个角度来讲,理论教学属于“知”的教学课堂;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对理论课堂给予学生的道德行为“认同标准”进行体验和印证,从这个角度来讲,实践教学属于“行”的教学课堂。因此,实践教学在促进学生道德行为“认同标准”入脑、入心、入行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项目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着眼于“行”的实践来构建实践教学形式的探索,开发“五融五化”课堂链:融合学生生活,开发“日常化”的课堂;融合专业特色,开发“服务化”的课堂;融合地方历史,开发“本土化”的课堂;融合时代要素,开发“加强化”的课堂;融合讲堂文化,开发“致悟化”的课堂。建立了多维管理与评价体系,体验和印证理论教学令学生理论认知层面产生的道德行为“认同标准”,促进了“知行融合”。该教学模式使实践教学回归学生日常生活,成为学生生活习惯;使实践教学资源回归学生身边可感知的事件,成为学生思想的航标;使实践教学的管理与评价回归学生日常管理,成为学生行为的准则。促进学生从“知”到“悟”再到“行”的转化,促进学生自觉地将道德行为“认同标准”转化为道德行为,与理论课堂协同塑造了学生的道德角色,实现了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紧密融合。

    经过5年多的实践探索,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项目组构建了“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五融五化、多维评价’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升了思政课的亲和力和学生的获得感,建立了教学与日常管理、党团活动、专业技能等相互融通的关系,打破了各自为阵的“孤岛”评价,激活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破解了思政课教学与学生管理、第二课堂管理“多张皮”的问题,推进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育人的思政大格局,在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产生了显著成效。

    该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近5年,学生参加思政教育类竞赛获奖78项,参加技能类竞赛获奖550项,其中国家奖项15项。857名校友及师生参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多名师生受到相关部门的表彰。累计519名学生参加农村社工、社会实践、义务支教等精准扶贫服务。开展青年志愿活动累计1000多场,参与人数达数万人次。近5年,学生就业率平均为98.8%,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高度满意。2020年,学校获评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项目研究期间,学校先后获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等12项,出版校本教材10余部,发表论文80多篇,在福建省高等学校思政教育研究会2021年年会上作经验交流,受到教育专家的充分肯定。研究成果获得多家新闻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在主流媒体刊发报道300余篇,受益师生和群众100多万人次,吸引了众多兄弟院校来校交流。

    作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探索”提出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五融五化、多维评价”模式,为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和示范,为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力地推动了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革。

    (张信容 林焰)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1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2-03/16/07/ZGJYB2022031607_b.jpg 07 中国教育报 8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