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11日 星期五
以不断线服务保障毕业生人尽其才
王天定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要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等就业歧视,着力解决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

    2022年高校毕业生总量与增量均创下历史新高。而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我国各地疫情也时有反弹,无疑让今年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多,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而近年来,就业市场上学历水涨船高,许多本科生毕业后都选择读研,一些学生因此会推后就业,由此导致的“累积效应”会逐年显现。另外,随着我国国力提升,尤其疫情防控走在世界前列,这一切,都增强了境外中国留学生回国服务的热情。这可能都是导致今年高校毕业生增量明显提高的原因。今年高校毕业生总量在增加,学历层次在提高,总体素质在增强,这也为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和基础。

    经济发展人才是关键,吸引人才又能反过来推动经济增长。各地应该认识到,在全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今天,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年轻大学生是非常宝贵的人力资源而不是发展的包袱。最近几年,许多比较发达的大中城市开展“抢人大战”,应该说是极具战略眼光的事情。各大城市应该根据自己的发展战略,创造促进就业的环境,积极吸引高校毕业生到自己的城市寻找发展机会。

    从一些媒体报道可以看出,全国各地许多地方在吸引大学生就业方面态度积极,措施也具体得力,很多城市出台措施降低大学毕业生落户门槛,建设公租房,并一次性提供租房补贴。一些地方还明确提出对给就业提供更多机会的小微企业,加大减税减费的力度。随着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就业形态,这种灵活就业方式,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国家提出要推进灵活就业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维护灵活就业人员合法权益。各政府部门及相关平台企业应该认识到,为灵活就业者提供更多保障,不但是企业的基本社会责任,也是其长远利益所在。

    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高校负有最直接的责任。各高校密切关注社会需求,提高培养质量,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前提。针对这一问题,国家近年来出台一系列政策。比如,在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压缩学术硕士、扩大专业硕士招生规模,就是从培养环节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举措,因为专业硕士的培养,要求体现鲜明的职业意识与实践导向,高校应该在专业硕士的培养中全面落实“双导师制”,强化实践环节。避免把专业硕士培养成了“低配版”学术硕士的倾向,切实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各高校专门负责学生就业的机构和人员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切实加强学校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拓宽就业渠道,为服务学生就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另外,高校应加强对学生择业观念的教育,提高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帮助他们根据自身实际,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提高他们在未来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作者系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