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山东省昌邑市作为革命老区,革命历史悠久,红色资源丰富,在特定时期拥有着特殊的历史属性。近年来,昌邑市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切实发挥红色文化教育人、引导人、激励人的作用,坚持把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并发挥其育人功能,着力构建了以“学科课程为基础、主题教育为导向、实践教学为抓手、网络思政为支撑”的“四维一体”红色思政课程体系,活化利用红色资源,全面提升铸魂育人质效。
融合课程推动教学与红色思政有机统一
昌邑市要求每位教师在落实学科知识点的同时,深挖细抠各学科教材中红色元素的“嵌入点”,做好“结合点”,落实“教育点”。通过“研、定、寻、合”四步整合法,以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专题式等多种教学形式,把红色思政融入到学科课堂教学中,让课程发挥“1+1>2”的育人功能。
文山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李赐宗说:“为推进红色思政做实做深,我们定期开展‘课程红色思政十佳教师评选’活动,选编‘溯源红色——红色思政优秀课例集’,为红色思政学科教学提供范例,有力推动了学科思政与思政学科建设同向同行,促进各学科红色思政教育的全方位建设。”
创新课程促进德育与红色思政协同发展
奎聚街道文山小学作为昌邑市红色思政课建设的先行校、示范点,结合学校校情和各学段学生特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红色文化导向,深入挖掘出价值引领、社会参与、道德品质、自我发展、行为习惯五大领域,涵盖“理想、信念、爱国、诚信、节俭、好学、守纪”等学生必备品格的教育元素作为红色思政主题课内核,并组织思政骨干教师深挖细研每个主题思政的内涵、相对应的红色故事、典型人物和现实事件,然后反复打磨课例,精选优秀课例编辑出版《培根铸魂——红色思政主题课案例集》,为红色思政课推进理清了思路。
为了进一步强化红色主题思政课的探究,由昌邑市教育部门主要领导打造“红色思政研究团队”,充分发挥市县两级22个思政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作用,积极进行研课、磨课,深化红色思政育人质效。同时,昌邑市以“同城红色思政大课堂”的形式,通过班团队会的方式,推送到每所学校、每个班级、每名学生,通过思政课“精准滴灌”,切实打通红色思政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拓展实施路径打造红色思政实践教育模式
昌邑市充分利用校内红色文化阵地、校外红色实践基地、红色馆藏教育资源,建成“多维立体”红色思政实践教学框架,形成了以听、演、唱、诵、看、游、读、讲、进、编为主要形式的红色思政实践教育模式。
为了深化红色思政实践教育模式的育人效果,昌邑市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通过开展“红书上墙,引领诵读”“井盖画长征,传递长征精神”“树干绘红色圣地,学习党史知识”等丰富多彩的创意性活动,使学生步入红色思政大课堂接受实地、鲜活的教育,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结合昌邑市渤海走廊革命斗争陈列馆、胶北特委旧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主体展馆、10个专题展馆、118个村史馆,持续开展“渤海走廊·红色班会”“开学第一课”等活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截至目前,共开展红色班会活动150余场,受益师生5万余人次。
打造“云课堂”实现“互联网+”红色思政
昌邑市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传媒平台,创建“中小学红色思政”微信公众号,寓教于“网”,寓教于“微”。打造集共同学习、互动交流、问答测试、信息共享于一体的红色思政网络课堂。
以党史学习教育、红色精神、红色故事、红色家书等为主要内容,以转载、传播、发布、评论为方法,以图片、视频、文字、声音为载体,让师生与家长随时随地接受教育和熏陶。开发昌邑本土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微课资源,组织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红色“微故事”“微视频”,开展“红色故事网上展评”活动。师生主演的潍坊市首部大型红色题材音乐剧《渤海走廊》荣获“庆祝建党百年山东省优秀剧目”,并通过公众号推送收看。目前,昌邑市“红色思政”微信公众号已制作发布300多期,从“全环境育人”的角度形成了入脑、入心的网络红色思政教育推手,打造出了有“力度”、有“厚度”、有“温度”的“红色云微课”。
昌邑市红色思政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精准滴灌”的教育方式,开辟了思政教育的新途径。红色思政课程被评为“潍坊市十大党建品牌课程”“潍坊市思政课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潍坊市思政精品课程”,“红色思政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获得潍坊市育人自主创新项目奖,并被评为潍坊市优秀基层首创改革案例。
(李赐宗 郝寿汉 刘加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