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谈嘉宾 李舒强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龙川县田家炳中学校长 王辉 摄 |
|
访谈嘉宾 薛二勇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本报记者 单艺伟 摄 |
■2022两会E政录
当前,县域和农村的高中大约容纳了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一半,县域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底色,县中学生的教育状况关乎中国未来的社会面貌。但是近年来,县域普通高中的发展普遍面临一些困境,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2021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县中提升计划”),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让很多人看到了曙光。
造成县中困境的原因是什么?县中振兴的路应该怎么走?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龙川县田家炳中学校长李舒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教授薛二勇做客中国教育报刊社“两会E政录”融媒体访谈直播间,就这些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县中正走在复兴式发展的路上
记者:在中国的教育史上,县中曾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从曾经的辉煌到现在的县中困境,中间经历了什么?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薛二勇:县中在中国人的记忆里是非常重要的符号,可以这样讲,县中是一个县的最高教育教学单位,县中在高中教育里又是非常重要的核心,代表了一个县的教育发展水平。
从我国教育发展历史来看,我国在每一个县基本都设置了以县一中或者实验中学为代表的一批中学。从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县中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之初,县中建立起来,成为一个地区的教育重镇,各个地方尤其是县以下的村镇孩子到县中去读书,进而考上大学,改变命运。2000年前后,县中发展达到了顶峰,涌现出了一批很有代表性的县中,在提升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0年以后,随着经济、产业的转移以及城镇化带来的人口流动,一部分孩子选择到市级、省级高中读书,教师也出现了流动,两者大大加速了县中的衰落过程。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今天,但已有所调整和改进。我认为去年是一个转折点,国家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专门出台了有关文件,我相信县中正走在一条重新发展、复兴式发展的路上。
记者:李校长,作为山区县中的校长,您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县中发展的困境,您有什么切身感受?
李舒强:我是来自山区县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有30年的教育工作经历,切身感受到了教育的发展和县中的变化。近几年,欠发达地区的县中受经济发展滞后、发达地区名校效应以及一些民办学校掐尖的影响,在发展中确实面临一些困境。例如在教师待遇上,与镇级学校比,没有乡村补贴,与市级以上学校比,由于县域财政收入少,教师待遇更比不上市里的,所以县中很难留住或招到优秀的人才。同时,城镇化进程在加快,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市区有很大的吸引力,再加上发达地区的名校和民办学校也在挖走县中的优质生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导致部分县中的教育教学质量出现下滑。据我了解,近几年高考,县中高优线的上线率同市区或发达地区差距明显增大。
记者:县中的发展水平反映了当地基础教育的发展水平,一所县中的衰落,对当地基础教育带来什么连锁反应?
薛二勇:一旦县中发展出现问题,会对这个县的初中、小学甚至是学前教育带来连锁反应,以县中为龙头的教育生态将遭到破坏。一是好教师流动更加频繁,导致整个区县教师队伍建设出现问题。二是学生的流动会加快,对于想要通过教育实现人生抱负的学生,自然会选择到教育质量更高的地方去。因为这一影响,县域缺乏人才聚集效应,会附带影响到当地的经济、产业发展。人留不住,进而又影响到生源,形成非良性循环,生态越来越差。这时候如果单靠自然的力量,比如说社会发展的规律去纠正它,实际已经行不通了,必须有政府的介入、政策的介入、资源的调配。
做好生源和师资的大文章
记者:如果留不住人,县中振兴就是一句空话。县中怎么才能留住优秀生源和师资?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各级政府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薛二勇: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就是人的城镇化。在之前的城镇化进程中,人口主要流向特大城市、大城市,而新型城镇化要引导人口向县镇聚集。所以,县级政府要做的是,要为人口向县镇迁移提供方便,人口聚集起来了,从规模角度来讲,生源才有可能留下来。从人的角度来讲,学生选择进入更好的学校,这是非常正常的。因此,解决生源外流,需要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联动,精准有效地甄别生源流动的原因,对症施策。如果是掐尖式的流动,就要坚决进行治理。如果是父母工作调动等合理原因,则应当予以保障。
县中要留住优秀师资要做到四点:一是以待遇留人。人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撑,县中教师的待遇一定要有保障,而且还要高于这个县的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二是以事业留人。要为教师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这涉及教师的专业进步、职称评审等多方面,在培训方面也要跟上,让教师在专业上能不断成长。三是对教师的管理要有更多灵活性,给教师在教学上、班级管理上的自主权,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四是要配齐配足教师,保障教师工资及各种福利待遇,教师的待遇上去了,他们留下来的意愿也就更大了。
另外,在长期对高中学校管理的过程中,有些地方把分数和升学率放在第一位,这是本末倒置。在对学校的外部考核及评价上,要开发出相关的指标,形成科学的监测手段,从管理上倒逼高中内部的教育教学改革,真正引导县中走向全面育人。
记者:李校长,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也是一名县中校长,您希望县中能得到哪些支持?
李舒强:“县中提升计划”要求:严禁发达地区、城区学校到薄弱地区、县中抢挖优秀校长和教师,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这就在国家政策上给予了县中支持。我们县中应抓住机遇,进一步提升办学条件,加大对师资力量的培养。地方政府也要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和提高县中教师的待遇和条件,这样才能留住人才或招聘到优秀人才。
政府部门一是应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在教育投入上向县中倾斜。实施县中振兴人才固本计划,逐步缩小县域普通高中与城市高中教师待遇差距,补齐县中办学条件短板,加快缩小城乡办学条件差距。二是应从政策导向上下功夫,如“双一流”高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指标实施指标到县,让山区的孩子也能进入名校的大门。三是切实加强招生计划和录取过程管理,严禁高中学校各种形式的跨规定区域招生行为,落实高中阶段县域内招生,规范民办学校招生,加大对违规招生行为的查处力度,严防掐尖现象。四是深化改革,激发活力,提升学校的自主管理权,下放教师招聘、职称评审等方面的权力。
县中振兴要在转变育人模式上下功夫
记者:对于县中和县中校长来说,应该如何通过自身努力突破学校发展的瓶颈,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
薛二勇:教育教学质量永远是学校的第一要务。第一,高中教育要开齐开足有关课程。音乐课、体育课等要在高年级得到很好保障,人的发展不是单一的发展,开足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学校的管理者要拿出魄力来,并且要有韧劲去坚持。
第二,要提供给学生足够多的选择。据我了解,相当一部分县中学生是住校的,学生几乎是全天候在学校,对此,学校管理者需要思考,除了课程之外要给学生什么。一些好的高中都在课堂之外给予学生更多选择,包括课外活动、学生社团、选修课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自己想学并适合学的,这一做法值得借鉴。
第三,要因地制宜创新管理手段。我国地区差别特别大,所以要找到适合不同地方学生管理的途径和手段,这就需要进行长期摸索和探索。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多方参与,共同营造家校社共育的环境。
第四,要建立现代办学制度,为学校发展争取各种有益的教育资源。比如,有的县域红色文化资源特别丰富,学校就可以和相应的革命博物馆合作,通过相关教育来培育学生心智。
李舒强:作为学校发展的带头人,教育管理者要突破当前发展的瓶颈,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同时强化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帮助教师适应新形势下高考改革的需要,转变教育观念,以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发展为目标,改进育人方式,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还应加强校本培训力度,让年轻教师迅速成长,并建立区域校际帮扶机制,加强与发达地区或名校交流,派出年轻教师参与交流或跟岗学习,把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管理经验引进来,以点带面,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
面对新高考改革,县中又遇到了一些新困难和新问题,县中应在特色办学上多做文章,如在体育、艺术或地方乡土特色等方面挖掘潜力,让办学方式多样化,以适应当前新高考改革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