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02日 星期三
25年的校长履历,担任过8所学校校长,她从经验治校走向文化治校
龙继红:探寻教育的人文性
通讯员 王玉洁 本报记者 赖斯捷
校长名录 龙继红,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大同小学校长,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督学。
龙继红和学生们在一起。受访者 供图

    2017年暑假,累到已经失眠的龙继红,计划到井冈山好好休息疗养。前脚刚到,后脚教育局的电话就来了:大同小学创建全国文明校园的事,遇到了困难,赶紧回来。龙继红二话没说,立即回到长沙,带领教师奋战,又是一个暑假没有休息。

    临危受命,是龙继红履历中的特别之处。扎根教坛39年,拥有25年校长经验,龙继红经历过把薄弱校带成强校的高光时刻,也见证了名校的凤凰涅槃。

    躬身教育事业的过程中,龙继红的教育思想不断成熟,渐成系统。拨开繁重琐碎的教育管理工作,龙继红践行着,也思考着:教育究竟为什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文化,屡次临危受命都能成功的秘诀

    长沙市芙蓉区大同小学所处的位置,在长沙人心中,有着无法复制的地理特征。相当长的历史时间里,湖南的政治、军事中心,省委、省政府、省军区,与学校的距离不过十来分钟的脚程。

    2016年8月,54岁的龙继红接到调令,前往大同小学担任校长。此时的大同小学,正在经历一场困境:曾因地处老城区而发展严重受限,好不容易有了改扩建空间,却因为意见不统一,家长与学校、教师与教师间起了冲突。

    龙继红扛起建校重任,广泛调研、协调关系,几乎每天都忙到晚上12点后才离开学校。半年后,学校顺利搬入新校园,紧接着校史馆建设、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创建等工作接踵而至,龙继红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

    这不是龙继红第一次临危受命。

    长沙市芙蓉区育英小学,当时是省军区子弟学校,校风严谨却也保守。龙继红前往育英小学担任校长时,组织交给她的任务是,转变这所子弟学校的校风,避免故步自封。

    “开放,是育英小学的突围之道。”经过调研,龙继红决定从教研改革入手,从广州、武汉等地引进优秀教师,激励教师进行开放式教学,努力激活这一潭止水。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育英小学全体语文教师花了8年时间开展“日记小列车”作文教学实践研究,破解作文难题,使其成为享誉三湘的教育教研品牌,学校因此被评为“湖南省首批教育科学学科研究基地”,系全省唯一的小学。

    长沙市芙蓉区育才小学,前身是创办于1724年的育婴堂。历经数百年沉浮,到龙继红被任命为校长时,学校正处于发展的低谷。

    “最大的问题是,教师没有归属感。”对于一所创办于几百年前的学校来说,于历史中寻找归属感,一定是合适的。龙继红的思路在实践中得到了印证——通过走访老校长、老教师,寻找育才历史,深挖育才文化,倾听新老教师心声,解决他们的难题,并以“育才人”身份,同全体师生分享育才文化、育才荣光、育才精神。有了文化认同,龙继红又快速组建起校本课程开发团队,带领教师推动“魅力园”体验课程及网络选课系统落地,这一课程先后荣获省校本课程建设一等奖、教育部基础教育经典案例优秀奖等多项荣誉。

    从1996年初任校长至今,龙继红担任过8所学校的校长。不管在哪所学校,她都特别重视打造校园文化、培养教师和学生的人文素养与人文精神。20多年的校长履历,她也从一开始的主要依靠经验和制度治校,转变为依靠文化治校,在不断总结、归纳、提炼自己每一个教育实践行为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念:让每一个生命绽放独特魅力。

    课堂里的学生,是我心中教育的本真

    龙继红很忙,采访约了数次才成行。第一次采访,她正带着资深教师和年轻教师磨课。“语文老师要上好一堂课,首先得感动自己,才能感染学生。眼里心里得有孩子,教知识,也要教规矩。”龙继红的叮嘱温柔却不失力量。

    “如此忙碌,为什么还要坚持走进课堂?”记者问。

    “课堂里有学生。”龙继红说,新时代,教育手段日新月异,教育理念层出不穷,但不管怎样,教育人想问题、作决策,都应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课堂,是践行这一理念的上佳之选。

    龙继红除了担任校长,还有其他多重身份,经常到全国各地开展工作,“恨不得一天掰成三天用”。即便如此,只要有空,龙继红就走进课堂、走上讲台,哪个班弱一点,她就到哪个班上思政课;一有时间,她就组织教师听课、评课、磨课,引领学生和青年教师成长。

    教育始终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多元发展。从浏正街小学的“少年武警学校”,到育英小学的“日记小列车”、育才小学的“魅力园”体验课程,再到大同小学的“同美体验”课程,龙继红每到一所学校,都为学生发展量身定做课程。

    比如大同小学每周五下午“好玩的课”,便是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光。在这一课堂里,孩子们学做饭、玩音乐、打羽毛球……

    为什么会有“好玩的课”?龙继红说,自己爱思考,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琢磨“除了学习和分数,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喜欢什么”已成为一种习惯。基于学校的教育理念,龙继红结合大同小学校情,开发了“同美体验”课程,它打破了班级、学科壁垒,想上哪门课,学生和家长共同选择。“同美体验”课程分为生命与健康、角色与责任、交往与合作、创造与审美四类,共50多门课程,既满足了1200多名学生个性化的选课需求,也考虑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期待和要求。

    走进大同小学,随处可见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踏前想一想,小草也在长”“书也有家,请不要让它走丢”等文明用语,是孩子们想说的话;走廊贴满了学生的书画作品,连校长办公室贴的也全是孩子们的作品。

    这与龙继红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密不可分。大同小学通过制定和完善班级公约、文明公约,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鼓励他们为校园建设出点子。2018年,大同小学迎来70周年校庆,集校史展示和流动课堂为一体的校史馆落成,学校带领学生一起挖掘“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校园史话,让孩子们在设计校园吉祥物、编排音乐剧、担任校史馆讲解员等活动中,加深对校园文化的理解。

    “目光所及之处皆应是教育,我希望用这样的校园文化氛围去涵养孩子的品质。”让龙继红欣慰的是,经过一系列探索,搬入新校园仅一年,学校就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

    育人,以“大同”之责传承树人之志

    2017年,长沙市龙继红名校长工作室成立。几年间,多位校长加入工作室,成为学员。他们共同的感慨是,在龙继红名校长工作室,人人都是研究员,校校都是根据地,每参加一次活动,都是教育思想的洗礼,都能获得教育管理策略的提升。

    “校长,引领学校发展方向,无论是管理理念、管理策略、管理体系、管理机制,校长都应有主见、有特色、有品位。”龙继红坚信这一点。在主持工作室期间,她始终围绕这一目标,为各成员学校搭建展示、交流、研讨的平台,引领大家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使学员的办学理念更有系统、更具特色,所在学校办学质量有明显提高。

    5年间,工作室坚持行走在乡村,行走在薄弱学校,问诊学校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给学生们送上精彩课堂,给老师们送上教育智慧,给校长们送上管理之道。在工作室,不同观点汇聚、碰撞,使每一名校长的教育理念都能在思考中沉淀、在实践中成熟、在研讨中深刻、在活动中发展。

    校长们迅速成长,越来越多教育改革先行者、教育实践引领者从这里走出,为长沙“办家门口的好学校”做了引领,像长沙市实验小学校长王云霞,在与大家的交流中,重新定位思考,以“书香校园”建设为契机,开展丰富的全员阅读活动,让校园充满浓浓的书香味,老校园焕发出了新生机。

    除了关心校长队伍建设,身为长沙市人大代表,龙继红还积极建言教师编制配备、“进校园”乱象和大班额治理等问题。作为湖南唯一一名以小学校长身份担任国家督学的校长、市特级教师农村工作站站长,她的足迹遍布新疆、江西、贵州等多个省份,走过100多所贫困学校,为校长成长和农村学校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身份越多,责任越大,反过来让龙继红的视野更广阔,思考和实践更深入与笃定。龙继红常能跳出校园看教育,她致力于培养出有能力、有使命、有格局、有担当的学生,也期待通过影响更多校长,来影响更多学校发展。

    如何让学生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胸怀呢?在大同小学,龙继红通过各类教育活动,努力让孩子们理解何为“有教无类、天下大同”,理解学校建校时“天下大同、世界大同”的教育理想。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面对英国林肯敏思特学校校长“帮忙购买100个口罩”的请求,学校迅速行动,短短一天时间,大同小学师生家长将募集的6500个口罩运往英国,两国孩子以绘海报、录视频、写信等形式互相加油鼓劲。这一次的守望相助,让孩子们明白了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颗心怀天下的种子悄然生长。

    龙继红说,创新应当成为学校的常态,而文化,是创新主要的思想源泉。传承和践行学校的文化与思想,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时代英才,并最终实现教育兴邦的理想——这是龙继红和大同小学的追求。

    教育究竟为什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翻开龙继红的教育字典,能找到清晰答案:让每个生命绽放独特魅力,好的教育,是发现与成全,让孩子性情更开阔,个性更明媚,生命更舒展。

校园因何而文明

——对话龙继红

    记者:校长的个人成长经历会给办学理念打上鲜明的烙印,您可否分享个中思考?

    龙继红:理念和实践相融相生,相辅相成。一个教育理念的提出,是对具体教育实践的总结、归纳、提炼,是循序渐进的,并非跨越式的“突变”。“让每一个生命绽放独特魅力”是我从教30多年来始终践行和推广的育人方式,反映了我对教育一以贯之的理解和追求。坦白讲,此前管理学校,我更多依靠经验和制度,到了2011年,有了15年的校长经验积累,才逐步开始文化管理的探索。随着对教育的感悟越来越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越来越透,我逐步沉淀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教育理念。如果非要找一个转折点,应该是2010年,我到北京黄城根小学和英国牛津郡小学考察学习的经历。在那里,我真切感受到了教育的意蕴,他们的教育在校园里,在走廊上,在课堂中,在老师对学生的每一句叮咛里。北京黄城根小学奠基石上的大字“为人生奠基,让生命辉煌”带给了我更为深刻的思考——教育就是为孩子们的幸福生活奠基,让生命绽放魅力。

    记者:您担任过8所学校的校长,您带领的学校,校园精神被挖得很透,每所学校都逐步完成了跨越式发展,探寻学校发展之路,您最看重什么?

    龙继红:校园因什么而文明?是与之相适应的精神状态。每所学校的情况不同,要解决的难题也不同,但工作方法是相通的。不管在哪所学校,我都特别重视校园文化的打造、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举例来说,育英小学、育才小学、大同小学,是家长心目中的名校,想要让名校持续发挥名校效应,不仅要挖掘、传承、铸就和弘扬校园文化,更要与时俱进,不断突破瓶颈,让教师有尊严,让学生收获多元成长,让家长享受教育的喜悦。

    这得益于我语文教师的经历。1982年我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到1988年。教语文,丰富了我的教学实践,也让我明白了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中,我尤为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人文校园的建设。可以说,我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思想的形成,得益于语文教师这一角色。教育不是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人文教育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记者:校长要不要上课,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您坚持上课的原因是什么?

    龙继红:践行学校的办学理念,不仅要有完善的制度,更要有切实可行的路径和核心领路人,课程是关键环节,我甘愿做践行者。我认为,做校长,一定要沉到课堂,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办学实效。一名好校长,应该是学生的好老师,也应该是教师的好老师,如此才能成就一所学校、成就更多人。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