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01日 星期二
2022年地方两会关注哪些教育话题
“双减”及相关话题热度最高
扫码看省级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教育工作部署

    2月下旬,随着因疫情延期召开的天津市两会闭幕,2022年全国31个省份两会全部闭幕。与往年一样,“教育”依然是各省级两会上广受代表委员关注的民生议题。

    截至2月24日,中国教育报刊社数据中心共监测到366012条与2022年地方两会教育议题相关的网络文章。综合媒体报道评论、业界声音及网友意见,舆论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双减”、家庭教育、学校托管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产教融合、“双一流”建设等25个方面,涵盖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

    这些教育热点如何解读?地方两会代表委员有何见解?各省级政府将如何精准施策?本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重难点:

    “双减”最是牵动人心

    要问今年地方两会哪个教育话题最热,首次进入地方两会舆论场的“双减”,热度呈“断层式”领先,高居榜首。

    中国教育报刊社数据中心监测数据显示,地方两会期间有28777条关于“双减”的网络文章,在热度榜上遥遥领先,家庭教育(10445条)、学校托管服务(9955条)位列第二、第三,还有“五育”并举(4213条)、协同育人(3006条)、教育评价改革(2406条)等。

    “双减”政策实施已半年有余,截至目前,线下培训机构已压减92.14%,线上培训机构已压减87.07%,义务教育学校普遍开展课后服务。如何进一步落实好“双减”,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减压减负,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在地方两会上引起热烈讨论。

    “双减”后如何解决学生课内“吃不饱”“吃不好”问题?河北省政协委员、邯郸市广平县第二中学校长冷继英介绍了学校的尝试:学校兜底,每周进行学情分析,组织优秀教师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免费服务;教师们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减负后,教师负担加重怎么办?天津市人大代表、河西区平山道小学校长韩洪涛建议,构建市级课后服务智慧平台,减轻教师统计学生申报、变更等压力,同时探索弹性工作机制,探索将课后服务的收费用于保障班主任弹性工作机制的实施路径。

    谈及学生对课后辅导的需求依然客观存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南宁市桂雅路小学校长陈一璐认为,很多培训机构转型,富余出不少专业能力较强的辅导教师,政府可以出台政策,引导这部分教师参与到学校的课后服务中来,解决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至于课后托管服务,山东省临沂市政协委员、临沂一小教师杨竹贵呼吁,把课后服务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体系,实行课程化运作。积极动员学生家长、志愿者、高校优秀大学生、“五老”人员、文体工作者、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艺人等社会各界热心人士,为孩子们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后托管服务。

    随着“双减”的深入推进和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施行,“家庭教育”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安徽省台盟的政协委员集体提交《关于“双减”带来的现象及思考的提案》,提出要让家庭教育尽快成为校园外教育的第二阵地。安徽省政协委员苏文芳说:“要努力激发孩子爱学习的内生动力,让充沛的求知欲、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孩子提升在校的学习效率。”

    与减轻课业负担相对应的,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深化教育评价和育人方式改革,让孩子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重庆、湖南、新疆等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深化、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地方两会代表委员关于“五育”并举的建议也很多。民进广东省委员会提交《关于以“双减”推动“双增” 全面加强和改进我省中小学音体美教育的提案》,其中写道,广东中小学音体美教育存在师资配备普遍不齐不强、器材设施场地保障不足、评价体系还不完善和艺术教育有落入应试教育的趋势等问题,亟待解决。

    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正是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

    记者梳理发现,31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及“双减”工作,并将持续推进、巩固“双减”成果等列为2022年工作重点。其中,上海提出,健全义务教育“双减”长效机制,提高课堂教学、课后服务、课业辅导等校内教育质量,完善培训市场综合治理机制;山东计划加强家校共育,巩固“双减”成果,健全课后服务保障机制;福建提出持续加大“双减”政策落实力度,总结推广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升教学质量的经验。

    新方向:

    教育综合改革在路上

    “双减”是基础教育阶段的绝对热点,其他教育话题在地方两会期间也有充分的讨论,这当中很多是探讨我国教育综合改革的未来方向。例如,职业教育方面,产教融合(8329条)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2719条)备受关注;高等教育方面,“双一流”建设(7119条)热度最高。此外,教育信息化、中高考综合改革等话题也获得较高关注。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扩招、职教“双高”计划的开展,职业教育热度不断走高。地方两会期间,海南省人大代表、五指山市第一小学教师黄宇倩建议,针对部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不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较弱等问题,要畅通职业教育发展渠道,创新产教协同育人机制。

    贵州省人大代表、安顺市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王敏建议,开办职业本科教育,深化校企合作,抓住专业特色优势,倾力与对口行业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天津市人大代表、武清区职教中心实训科科长罗洋建议,在产教城深度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思政教育、劳动教育与技能教育相结合。

    职教热也体现在各省级政府工作报告中,各地结合自身实际精准施策。例如,内蒙古要求,实施职业教育“双高”“双优”计划,推动部区共建“技能内蒙古”,对接重点产业和市场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广西提出,将加快建设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和19所职业教育“双高”学校,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拓宽职校毕业生职业上升渠道。浙江则明确,实施技工教育提质增量行动,深化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

    2月中旬,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迅速引发社会热议。湖北、吉林、四川、河北等多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均明确提出,有针对性地加强、支持“双一流”建设。例如,河南提出“量身定制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辽宁要求“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分类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山西提出提升“双一流”建设水平,支持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率先发展。

    此外,中高考改革事关千家万户,讨论度也较高。如江西省政协委员、九江一中副校长周明学认为,“新高考”的配套不是基层学校能独立完成的,需要财政、人社、编办、发改等相关部门动起来,支持高考综合改革,加强顶层设计。他还建议省里发布“新高考”选科指南,帮助学生和家长研判。

    老热点:

    常年上榜始终值得关注

    还有一些似乎是老生常谈,但情况不断在发展变化、始终值得关注的教育话题,也在今年的地方两会教育热度榜上。比如:高校毕业生就业(7491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6989条)、学生心理健康(7209条)、教师队伍建设(6674条)、乡村教育(6633条)、新增幼儿园中小学学位(4493条)、普惠性学前教育(4260条),等等。在多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对2022年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回应。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曾是2021年地方两会热度第一的教育话题,2022年高校毕业生达1076万人,又创新高,受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影响,就业形势十分复杂严峻。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院长文继荣建议划拨专项经费,支持各高校充实就业辅导队伍,帮助应届生对个人能力进行评估,在应届生入职后1—3年进行跟踪辅导,持续指导帮助。四川省人大代表、泸州市政协副主席刘旭晴呼吁,建立高校毕业生需求预测发布机制,逐步建立就业对教育的反馈机制,推动高校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计划。谈及新职业、新业态带来的灵活就业机会,江苏省政协委员、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爱蓓建议尽早考虑从业者的社会保障问题,地方立法先行先试,完善不同业态的劳动保障。

    近年来,学生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疏导造成的惨痛后果屡见报端,心理健康教育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委员、兵团第一中学教师马衍波建议,教育部门定期委派督导评估和辅导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大思想政治教育、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相融合力度,有效提升青少年群体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山东省淄博市人大代表、淄博市第四中学校长朱文玉建议,将在校中小学生心理筛查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选内容,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由专业机构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和必要的危机干预。

    围绕育儿成本高、入园入学难等呼声较高的民生问题,多地表示将继续积极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并提出增加中小学学位,新建、改扩建中小学用房。北京提出支持幼儿园招收2至3岁幼儿,新增中小学学位2万个。河北定下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0%的目标,并提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教学用房15万平方米,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广西计划新建中小学幼儿园85所,持续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提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比例。重庆将规范和支持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力争学前教育普惠率巩固在90%以上,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县。浙江将大力推动普惠性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扩容,补齐学前教育短板。

    (中国教育报刊社融媒体协调中心、数据中心项目团队:唐琪 赵岩 孙梦捷 孙谦 执笔:唐琪)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