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01日 星期二
还继续教育以风清气正
尹思琪(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0级研究生)

    新闻回放

    在不少人有“学历焦虑”的背景下,“包过”“包毕业”“包获文凭”的学历提升广告屡见不鲜。然而,一些宣称“包过”的教育机构甚至没有给学生报名入学,未获官方授权的机构大肆招生,部分机构更是涉嫌违规违法经营。

    主持人语

    时下,有关“学历提升”的各种广告充斥着网络和社交平台,贩卖“学历焦虑”成为某些教育机构诱导学生花钱买证、买文凭的赚钱捷径。殊不知,天上不会掉馅饼,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幻想不学而过、不劳而获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更是行不通的,相关涉事机构和个人也会因虚假广告承担相应的责任。针对这一现象,来自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三名硕士研究生从不同视角切入,作了较为深刻的探讨和阐发,意在引导学子科学看待,理性认知,凭借自身的真才实学取得成功。

    种种诱人的“学历提升”广告充斥着网络世界,一些教育机构一边大肆贩卖“学历焦虑”,一边打着法律的擦边球进行虚假宣传,此举不仅损害了受骗学生的个人利益,也公然挑战和破坏国家继续教育制度的公平性与形象价值。

    近30年来,在就业市场的“学历鄙视链”与“就业歧视”里,“学历焦虑”在职场人群中愈发严重,提升学历成为他们寻找更好出路和机会的重要途径。有需求就有供给,有供需就有市场,这使得部分机构经常铤而走险,将利益凌驾于法典之上,培训市场乌烟瘴气、乱象丛生。

    这些教育行业乱象也严重伤害和贬低了继续教育的形象与价值,容易令社会形成学历提升就是花钱买文凭的刻板印象,加剧“学历鄙视链”和“就业歧视”的负面影响。不论是对考生、校方还是对培训机构,都是一种恶性内耗。

    对此,考生当擦亮双眼,切莫病急乱投医,否则不仅白白交了“智商税”,还要承担高昂的违纪风险。据媒体报道,不少人听信此类广告,要么高价转账后机构无法兑现承诺,要么需要自行承担考试中作弊替考的风险责任。天上掉的馅饼,很有可能是陷阱。守法是对自身最大的保护,考生需要提高鉴别真假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杜绝侥幸心理,明白世间没有不劳而获之法,学历文凭的提升无捷径可走。

    继续教育要想良性发展,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违规经营的培训机构、虚假违法广告的监管肃清,需要高校坚持规范办学、透明招生流程信息。同时,也需要每个希望提升学历者的合法报考、共同维护,才能保证继续教育大环境的风清气正,才能真正提高学历含金量和内在价值,走出“学历焦虑”的困境。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